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在湘西,背篓是一道风景。生活中,居家的妇女、出行的乡亲、上街的居民、流动的商贩、赶集的人群无一不是用背篓装载物品。每个土生土长的湘西人,都对背篓都有一种独特的情怀,他们坐在小背篓里渐渐长大。还记得小时候,在夏天里,奶奶用背篓背着我去田间里劳作。这种用粗竹编制、四方通风的背篓叫丈背,分上下两层,大小一样,上一层有靠背的地方。那时候,奶奶把背篓放在树底下,前后用石头垫好,就去田间里干活,而我特别调皮,不时地吵着要奶奶陪我玩。在乡下,农事特别多,大人根本忙不过来,奶奶在背篓上放瓶水就顾不上我了,我则更多时候坐在背篓里打着瞌睡。到了冬天,奶奶把我放在上口较大、下口较小、圆形有底的背篓里。这种背篓做工非常精湛,像极了女人的小蛮腰,为了防止伤手,大人们会在上口圆形四周处缝一块布。在寒冬腊月里,大人们用布把我裹得严严实实的,只留鼻子和眼睛,拜年走在的乡村路上,温暖无比。后来我们上学了,每逢周末都要到山上背柴用来做饭、煮猪食。这种背篓叫柴背,分两种。一种是背木柴用的,短小结实,上下差不多大,形如塑料提桶一样,空间狭小,主要是把柴捆好放在背篓上面。为了防止肩膀受伤害,都会用布把背肩缝补起来,这样既省力又轻便,背篓更耐用。另一种装松针或松果之类的,形如斗笠,长度比斗笠长很多,上口宽大,下口狭小,深有八十多公分,像极了男人的啤酒肚。里面装松针用脚采紧后到上口边缘处,就把松针堆积成金字塔似的小山包,上面再扎一根木棒,走崎岖的山路时防止松针坍塌下来。在湘西,背篓的类型远远不止这些。赶集时,有专门用的背篓。这种背篓色泽鲜亮、做工精细、椭圆形状,有时会在上面编织有花鸟虫兽图案,再加上赶集时穿的苗族精美服饰和银饰,绝对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这种背篓是人们出门时不可缺少的随身携带物,也可春节拜年时或走亲戚时用。收粮食,有专门背苞谷、稻谷的背篓。这种背篓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高,大概有一米五六那么高,上口径有七十几公分,下口处四十几公分,像极了夏天在稻田里捉鱼用的大号口的地篓。装上满满的一背篓相当一挑谷子的重量,一百二三十斤左右,走在险峻的山路上,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还有两人挑满月猪用的猪篓,妇女在河边洗衣用胶背篓……制作和使用工具是人区别动物的重要标志,茹毛饮血的日子已然成为过去,依靠双手搬轻重拿已经化为昨天,肩膀挎上能以一当十的背篓,无不昭示着人类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不知是谁发明了背篓,也不知最早什么时候开始使用背篓,直至今日,我们依旧在频繁地使用它。“小背篓,晃悠悠,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时光一去不复返,再次听到《小背篓》歌曲时,我早已泪流满面。文/图笨笨的布谷鸟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