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竹以前看热播剧《新白娘子传奇》,印象最深的就是白娘子喝雄黄酒变身大白蟒的片段,许仙吓得当场昏厥。许仙听熟人说,端午节那天喝雄黄酒是民间习俗,可以杀毒辟邪。便将一大勺雄黄酒粉倒入酒中,兴致冲冲拿着雄黄酒来同娘子共度佳节,白素贞明知道雄黄酒是自己的克星,还是饮下了这杯酒。我们每个局外旁观者,都明白这是段没有结果的爱情,虽然剧情让人揪心,端午节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每年端午这天,我都会翻出白娘子的歌曲重复地收听,思绪也会跟着像小河一样流淌。想起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过节,因为过节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尤其是端午节这天,比过大年还要有仪式感。一大早,我们一群年龄相仿的表兄弟就开始出发了,去往离家很远的山坡上采艾蒿。去往山坡要穿过一片庄稼地,孩子们看见青纱帐,就会呼啦地钻进高梁地里,不一会就看不到人影了,只是时不时发出布谷鸟的叫声。我们都心知肚明,这一定是小伙伴们发出的信号,于是,各自偷偷地朝着声音追去,总会逮个正着。这时的苞米地和高梁地虽不像秋天能找到吃的,不过仍然是孩子们的乐园;虽然胳膊和大腿被叶子划得通红、火烧火燎,不过仍然舍不得离开,那里有无穷的乐趣。太阳出来了,露水也跟着升上了天空,我们这才出去采艾蒿。艾蒿一般长山坡上、沟渠旁或河滩上,有手快的,猫下腰不一会就掠了一大堆艾蒿,并吆喝着“回家喽,挂葫芦去喽!”像我们手慢的,听到他们喊声赶紧停下,跟着屁颠屁颠地回家了。回到家里,母亲早已把事先叠好的彩色葫芦吹了起来,像一个个滴溜圆的小气球滚落一地,每个小葫芦上还拴着一个小扫帚和香囊,用红线串起来,绑在我们采回来的一束束艾蒿上,然后插在木头门的门缝处,给原本破旧的门上增添了不少光彩。色彩斑斓的小葫芦与木头门形成了一道风景,每当风儿吹拂,远远地就飘来艾草的香气,也会发出呼啦啦的声响,像极了风铃。其实,母亲提前好些天就开始忙乎了,搓五彩绳,扎小扫帚,缝香囊,五月初一那天我的手腕上就会系上五彩绳,脖子上挂小扫帚,腰上拴小香囊,此时我像个木头人,胳膊都不舍得回一下弯,生怕五彩绳变样儿。最怕的是端午节后第一场雨,因为之后只要下雨,就得把五彩绳剪断扔进水坑里,据说这样就可以避免被毒蛇咬伤,当时我们恨透了下雨天,因为太舍不得把五彩绳丢掉。最爱看母亲包粽子,等将提前泡好的糯米及洗干净的粽叶端到院里的时候,我便赶紧拿来小板凳,坐在母亲身边看她包粽子,母亲将几片叶子在手掌上摊开,然后铺上一层糯米,再放一颗大枣,然后用马莲叶捆好,放在簸箕里,等灶台上的大锅水咕嘟咕嘟地冒泡,就可以把粽子放锅里煮了。灶台下不时地添着柴火,此时的火越旺越好,这样煮出的粽子才有嚼头。半个小时不到,院子里就会飘来糯米和粽叶混合的味儿,那种香味顺着鼻孔直抵心腹,挑逗着我的味蕾。此时口水不知道从哪源源不断地冒了出来,我总会假装喝水来掩盖,生怕兄弟们笑话。终于出锅了,母亲用漏勺把粽子捞出来,放进提前准备好的一盆凉水里,再上手把粽叶扒下来,撒上点白糖,用筷子挑起,带起黏黏的丝线,那种特殊而香甜的味道永远烙在记忆里。那个年代,我们一年只能吃上一次粽子,所以过完端午节就开始盼下一个端午节了。现在长大了,粽子在商场或路边摊随处可见,有咸口的,有甜口的,有花生的,有杏仁的,还有肉的,总之你想要什么口味都能买得到,甚至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外卖送餐员就会迅速送到家中。五彩绳更是琳琅满目,市场随处可见,一排排一目目,任你挑选,想什么戴就什么时候戴,下雨后剪断扔到水坑里后,还可以再买一个戴上。虽然现在这些来得那么容易,花上几十元就可以满足,可不管怎么,我还是怀念那种慢煮生活的味道,怀念我们上山采艾蒿的场景,怀念母亲包的粽子,那种记忆永远留在心中的一个角落而挥之不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8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