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布谷鸟 >> 布谷鸟的繁衍 >> 杜鹃鸟,一个有故事的小鸟
透过床前的窗户,我能看到堂屋外南边天上半圆的月亮和月亮周围明亮的星星以及少许的白云。月光的清辉布满了我家的小院,影影绰绰的可以看到院子地面上插着的一根根的豆角架子。唯一的一棵银杏树枝繁叶茂,两边的树枝伸展开指向天空像无言的说着什么。
院子好静,不但院子,整个村庄和村庄的的夜空都格外的宁静,如同被一个大大的笼罩着的真空天穹,所有的生物似乎都进入的睡眠状态、无声无息。这大约是我回到老家乡村的最真实的感觉,从喧闹的都市忽然回到安静的村庄有一种陌生感觉。漂泊几十年这是在家居住最长的一段时间,时间埋葬了许许多多的记忆,曾经感到甚至有些拥挤的小院如今只是孤零零的居住着老父亲和赶回侍候父亲的我。
我从梦中醒来,直愣愣的望着窗外的月光和无声的长夜,回想着曾经有过的鸡犬的叫声。就是在这个时候,远处却传来了杜鹃的声声鸣叫,清脆而响亮,委婉而凄凉,这哀怨的嘶鸣让我激灵一动、睡意顿消,这是久违的鸟鸣,这是熟悉的家乡的声音。杜鹃声声中,麦黄又一年。杜鹃鸟是一个有故事的小鸟,是被誉为文化鸟。
文人说,杜鹃是古蜀国的皇帝杜宇变得,杜宇号称望帝,是一个贤明君主,主动把王位让给了自己能干的丞相鳖灵,杜宇死后仍然关心着蜀国的百姓。大约那时的蜀国已经是物产丰富,人们渐渐的变得懒惰起来。杜宇就变成一个小鸟昼夜的啼叫提醒着蜀国的子民不误农时,赶快生产,小鸟叫着“布谷、布谷”,“快快布谷”。以至于啼出点点的鲜血滴撒在满山的杜鹃花上,把杜鹃花染成了血红血红的颜色,于是人们就把这个杜宇变成小鸟叫做杜鹃鸟,因为它的叫声又称布谷鸟,还因为它是杜宇所变也叫杜宇,还叫子规鸟等等。瞧吧,有哪一个小鸟有如此多的名字,真不愧是文化鸟的雅称。既然是文化鸟,当然就少不了文化人歌咏感叹,翻翻全唐诗就有无数的与杜鹃鸟相连的名句,最出名的当属“琵琶行”中的“杜鹃啼血猿哀鸣”。甚至后世女侠秋瑾也曾吟“杜鹃花发杜鹃啼,似血如朱一抹齐。应是留春留不住,深夜风霜也寒期”这样哀婉的诗句。
与酸酸的文人相比,农村人的文化鸟更接地气,我也更喜欢些。
老百姓对于鸟的认识其实大多来源于声音的认知。文人说杜鹃鸟的种类很多,有两声杜鹃,叫声类似“布谷,布谷”的俗称“布谷鸟”,叫声四声类似“快快布谷”是另外的一种鸟。我们那里人把四声听成“咣咣光谷”,所以这种小鸟就被老百姓成为“咣咣光谷”。
有关“咣咣光谷”也就是你们城里人说的杜鹃,有我们乡下人的传说。在中原地带,大约杜鹃鸟来的时候正是农村的麦收季节的前后,也是一年最繁忙的时候。麦收前是插穰播种,麦收后是锄地拔草。当然最辛苦的还是收麦季,每年这个时候用老百姓的话说不死也要脱张皮。过去全靠人工收割,最好的麦客披星戴月顶着大太阳一天也就是收两亩地,然后的拉麦、打麦、扬场那一样都不清闲。所以这个季节才体现出人多力量大,体现出夫妻相相爱的感觉。男人在地里劳作,无论多晚回家妻子总做好饭留在锅中等候,相反那些没有老婆的光棍汉们锄地收麦不但缺少帮手,更主要的是幸苦半夜凉盆冷灶吃不上一口热饭。这种凄冷的场面连天上的小鸟也有感觉,于是小鸟在天空中一边飞着一边鸣叫着“光棍好苦,光棍好苦”,或者是“光棍抗锄,光棍抗锄”。所以,我们那一带的人不知道什么杜宇、子归鸟,又称这种四声杜鹃为“光棍好苦”或者是“光棍抗锄”。这种叫法是不是更接地气些?
有时传说的背后隐藏是血腥的罪恶,甚至生物界也如此。其实这所谓的文化鸟却是一个不劳而获的强盗、刽子手,那著名的成语鸠占鹊巢说的就是此君,不但占了别鸟的巢穴还扼杀别的小鸟,关于这一点我就不多费口舌了。
文化鸟也好,暴君鸟也罢,不管怎么说我又听到杜鹃的叫声,找到小时候的感觉,只是这凄凄惨惨的声音在这寂寥夜晚未免过于哀怨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