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布谷鸟 >> 布谷鸟的天敌 >> 飞入诗词丛中的杜鹃,杜鹃还常和哪些意象一
这是多么神奇啊,杜鹃,在汉语词汇中,它既代表一种花,又代表一种鸟。
杜鹃花是一种春天里满山遍野皆可看见的花儿,花开五彩缤纷,但是以红色为主,怒放之时,让人觉得火红的花儿仿佛燃烧了整片群山,民歌中有很多歌曲都唱及杜鹃花,比如江西民歌中的《映山红》便是其中之一,这里的“映山红”,指的就是杜鹃花。
杜鹃同时又是鸟儿的名字,作为一种鸟儿,它的名字也有很多,比如我们常听见的布谷鸟,其实就是指的杜鹃,此外,它又有子规、杜宇等不同的名字。
每当春夏时节,在田野里,在山林中,时常能听见杜鹃彻夜啼鸣,那声音,凄婉哀怨,伴随着夜风送到人们的耳朵里,仿佛能将人的心都叫碎了一般,真是如泣如诉啊。不过,在农民的眼中,可能又会有所不同了,他们常常将杜鹃鸟视作报春鸟,当“布谷——布谷——”的声音传来的时候,就是农民播种耕耘的时候到了。
其实,杜鹃鸟不仅时常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它还飞入了诗词里,在唐诗宋词中穿梭飞翔,翻开那些泛黄的书卷,我们可以看到,在诗歌中,到处都能够看到这只美丽的小鸟的身影。
飞入诗词丛中的杜鹃鸟,大多和凄惘、迷离、悲苦有关。就好像在秦观的《画堂春》中,就有这样的句子:“落红铺径水池平,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词中所描绘的这个时节,恐怕已经早就“姹紫嫣红开遍”了吧,俗话说:“花无百日红”,当花儿怒放之后,就到了它们即将凋残的时候了,所以,无论是“落红”还是“杏园憔悴”,这些词汇都暗示了这样的一个信息,那就是,“春去也”。
在这样的一个让人伤感的时刻,诗人无意中又听见了杜鹃的啼鸣,这更让他感伤了。要知道,杜鹃的啼叫声,很容易就让人联想起是在叫“不如归去”,多少游子,就是听见了杜鹃的声音,才萌发了归乡的念头啊,而在这首词中,伴随着杜鹃的啼鸣声一同“归去”的,还有春天,“无奈春归”,就算再不舍,春天还是在杜鹃鸟的一声声悲鸣中,渐渐远去了。
从这首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杜鹃鸟一般都和花草同时出现,而且,这些花草还都不是盛放的花草,而是已经凋残,过了季节的,比如说“杏园憔悴”,因此,用杜鹃来表达诗人悲春、怀春的心情,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当然,有时候,也会出现那些正在盛放的花儿,但是,给人的感觉,却依然是悲凉,是凄苦,依然能让人产生一种悲春伤怀的情绪。贺铸有一首名为《忆秦娥》的词,里头就有这样的句子,“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在这首词里的“梨花”,倒是正好在怒放之时,这如雪一般的梨花,的确是可以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可是,偏偏不巧,在这时候传来了杜鹃的声音,这凄厉的悲鸣,顿时让人的心情跌到了谷底,如雪的梨花,被啼血的杜鹃这么一渲染,也仿佛增添了几分哀婉,几分凄楚呢。
除此之外,杜鹃还常常和“猿猴”一起,被诗人同时提起。“枫林月出猿声苦,桂渚天寒桂花吐”,“猿声到枕上,愁梦纷难理”,和杜鹃的啼鸣一样,这“猿声”,也常常被人认为是悲哀的,所以,将猿声和杜鹃声联系在一起的话,那种悲苦惨绝之感,自然能够发挥到淋漓尽致。
这其中的代表莫过于白居易的那首著名的《琵琶行》了,“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只是“杜鹃啼血猿哀鸣”这短短的七个字,就显示出,诗人每天都沉浸在郁郁不得志的情绪之中。
当时的诗人自从离开帝京之后,就谪居在浔阳城,而且,已经卧病在床,在这种情况下,要是能够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情,倒还不打紧,可是,偏偏“浔阳小处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人日夜所能够听见的,就只有杜鹃声和猿声了。这样一想的话,我们就能够理解了,当诗人听见那如同天籁一般的琵琶声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会“江州司马青衫湿”了啊。
不过,如果仅仅只是沉浸在悲春的儿女情长中,或者是感怀于自己或朋友的遭遇坎坷,命运多舛的话,还不足以显示将杜鹃鸟所代表的意象,完全地展示出来。人们还常常更进一步地用杜鹃的啼鸣来描写国破家亡的黍离之悲。文天祥就曾经在晚期创作过一首名为《金陵驿》的诗歌,他借一只小小的杜鹃鸟,抒发了自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沉痛心情。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于傍谁飞!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在这首诗歌中,诗人将杜鹃鸟和燕子一同说起,诉说自己的感伤。
“燕子”,而且是“家燕”,很容易就让人想起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样的诗句,燕子也是用来反映那曾经的豪门贵族,遭逢到了无法挽救的衰亡命运,和杜鹃鸟正好一样,都是用来抒写胸臆的。这首诗歌,是诗人被押解燕京途中,途径金陵时所作的,听着耳畔那带血啼鸣的杜鹃,怎能让他不发出这样的感慨啊,“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