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布谷鸟 >> 布谷鸟的天敌 >> 唐代大诗人王维人生若无沟壑,奈何佛光堪明
谁是王维?
诗、画、音之集大成者:
王维在诗、画、音能互相浸润、相互映色,虽内容无法与李白、杜甫齐名,但其艺术性要高于李杜,对此苏东坡先生给予经典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古今诗篇,无出其二。这主要得益于王维良好的家庭教育,王维祖父王胄,官至协律郎(宫中负责音律官职),父亲王处廉(官职汾州司马),按照古代“居官多文”推理其父也为修养学士,母亲崔氏也出身望族,信奉佛教,善山水画,这一切都给了王维在文学、绘画、音律方面良好的启蒙教育,为王维日后塑“文章冠世,画绝千古”美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官职最高、安然善终:
山水田园派诗词是我国古诗词中重要的诗词派别,也是浩瀚诗词星空最为璀璨的星辰,时间已过千年,仍在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自五柳先生开创该诗派后,南北朝的谢灵运、谢朓,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皆为该诗派灵魂级大伽。然,纵观此五位诗人的生平史,王维是官职最高的,官到尚书右丞,同时也是善终的,与亲友作书辞别之后,安然离开,犹如涅槃。
一生坎坷终成“诗佛”之名:
王维虽出生名门望族,但一生坎坷,九岁丧父,而立之年丧妻、子,家庭支零破碎,孑身一人苦守三十载。仕途虽少年成名,但仕途之行并不坦荡,做了十年仓库管理员,又被贬到边塞做参谋,安史之乱期间被迫伪职,后入狱,如不是其弟王缙冒言革职请罪差点被处死,人生之无情残酷从来就是“先让你得到再残忍地拿走”,最后半隐半官,悟道成佛,留给了我们后人一个照耀千古的“诗佛”。
王维带给了我们哪些经典诗篇?
在王维六十岁的人生生涯中,尽管存世只有四百多首,但还是留给了后人许多传承千古的诗篇,有恬然的山水田园风格,有壮志的边塞风格,也有参悟人生的禅宗风格等,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这些千古名篇吧。
我们先读一下《渭川田家》,“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gòu)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描写初夏五到六月傍晚农村景象的诗,太阳西下,照着村落,深深的巷子里牛羊都吃草归来,老人惦记着放牧的孩童何时归来,拄着拐杖靠在自家木门上,野鸡鸣叫,麦苗抽穗了,蚕儿都吃饱了,树上的桑叶也变得稀少。劳作的老农扛着锄头回来,路上相遇了都互相打招呼。看着这么优美、闲然的画面,怎么不让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吟诵起《诗经》中的“式微(式,语气助词;微,指光线微少的黄昏)”。当你读完这首诗后,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美丽的、安静的关于农村傍晚的画面吧。
继续读《山居即事》,“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诗中提到了“新竹”与“红莲”,故推测时间为夏季,安静地将木门掩上,茫茫暮色中对望着夕阳的余晖。鹤(鸟名)已栖宿周围的松树上,到访这柴门的人也少了。绿竹披了一层红粉,红色的莲花老的叶子也逐渐干萎。河边渡口悄然亮起了点点灯火,很多采菱的人都陆陆续续回来了。这首诗前三句都为写景,上下部分均为对仗句,非常工整,如“掩”对“对”,“遍”对“稀”,“含”对“落”,“起”对“归”,勾勒出一幅夏季傍晚悄然来临时的景色,最后才是“渡头烟火起”,茫茫夜色中悄然出现了点点灯火,犹如在一张黑色的画面上突然点了一个亮点,意境一下就体现出来了,原来前面三句都是为最后一句做铺垫的呀!可见王维在行文构思是多么的精致与巧妙。
继续读《春中田园作》,“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春鸠指布谷鸟,远杨指又长又高的桑树,觇(chān)泉脉指察看泉水,“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指拿起酒杯饮酒又停了下来,即将出门远行的人由开始惆怅起来。再来读《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新晴指雨后的晴天,氛垢指雾气、尘埃,郭门指外城的门,事南亩指在下乡田野里劳作。这两首诗都是为描写农村田园生活劳作风光,充满了浓浓的诗情画意,“诗中有画”美誉,毫不为过。
凡提“相思”话题必提“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千百年来,只要提到相思必定会提到这首二十字的五言绝句,其实当时已被谱曲广为流传,从庙堂上到阡陌间。这首诗预计创作于安史之乱之后,短短二十字,朴实无华,借物言情,将沉淀在王维内心对父亲、妻子、母亲亲人离去的那种痛楚,化为淡淡的“红豆相思情”,油然而生,却表达了王维对亲人的无限相思与怀念。
读王维的山水诗,除了体会其深远意境之外,还应仔细体会王维对自然实物在光线、声音、颜色、温度、时空上细致入微的感触与把握,反映出王维有超强的、敏锐的观察力、想象力,这也是我们学习此类诗应汲取的要点。如果你在一个雨后来到深山,一定会想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这是一首描写山水之景的千古名篇。主要通过描写初秋时雨后山中的景色,新雨、明月、清泉、浣女、莲动等各种景色自然组合、自然衔接,描绘出一幅绝美的山水之画面。其实,这首诗也是诗人晚年的作品,通过这些景色来表达自己闲适、净空的思想境界,这首诗的题眼就在于开篇第一个字“空”字上面,为什么不用“静山”、“高山”、“远山”呢,其中意味自然令人琢磨许久。
如果你心烦意乱时,可以读一下,“独坐幽篁(huáng)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也让自己仿佛走进一片幽深的竹林,弹奏起那幽冥的琴声,让自己宁静的心陪伴着那轮皎洁的明月,在婆娑迷离的竹林间自由自在地流淌。也可以读一下,“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听一下那桂子落下的声音;“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zhài》),感受无垠茫茫空山听到一丝的人语声。“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凝神屏气聆听花瓣纷纷辞别枝头落下的声音。同时,据说王维名作《辋川图》(居辋川时在源寺壁上所作的单幅画作,原作已失传)能给人治病,北宋文学家秦观得了肠胃病,好朋友拿来这幅画作让他慢慢看,果不其然看完了几天后居然真的好了,可以看得出,王维的诗、画,都有一种让人心神安宁的奇异作用。
我们再来读两句千古佳句吧,如果你的朋友要远去,你可以随口而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你们恋恋不舍之情,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当时也被谱曲,流传开来。如果你身在他乡,特别是在传统仲秋、春节佳节,自己无法与家人团聚时一定会想起“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但是你可知道这首传诵至今的诗句居然出自一个十七岁的少年之手,没有后期作品中的山水之味,全篇朴素无华,但却把特殊节日里的特殊心境描写得淋漓尽致,读到这里可以看出,王维少年成名,绝非虚名。
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一下边塞风格的诗篇,如果哪一天你心血来潮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跑到了一片广袤的沙漠里,正好赶到夕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短短十个字,一幅荒漠黄昏之景跃然纸上,而不是“好大的沙漠,好大的夕阳,好美的景色呀”之类俗句。在王维边塞诗还有个特点那就是多处用典,提到“卫青、霍去病、李广、苏武”之名,最为典型的就是《夷门歌》,取自《史记》中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事,颂扬侯嬴和朱亥下层人士为报君子之义舍身之美德。用典之好处在于借古说今,也是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一种表现手法。
然而王维的边塞诗内容,更多的是抒发出自己内心一心报效国家的宏大志向,写的也是大气磅礴,如“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从军行》),把绳子套在匈奴首领的脖子上回来献给天子;再如“拔剑已断天骄臂,归鞍共饮月支头”(《燕支行》),描写将士们奋勇杀敌,而后胜利归来饮酒庆贺胜利的激壮场面;再如“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老将行》),描写一位老将年轻时征战沙场之画面,尾句仍表达出虽为老将但仍可上战场杀敌取胜的悲壮豪情。这部分诗表现手法相近,都是释放自己壮志难酬的郁闷,表达自己为国献身的豪迈之情。
读点小诗∣是什么让王维涅槃成了“诗佛”?
公元年,王维出生,兄弟五人位居兄长,其高祖父、祖父、父亲上三代皆为官,官宦世家。然九岁时,其父故去,虽如此,但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上王维的聪慧,让王维小小年纪就表现出了惊人的才华,在《少年行》中我们读到“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表达出王维“上马战乾坤、下马斗诗篇”的英雄之梦。二十岁那年,中状元,任太乐丞,朝廷负责礼乐事务的官职,类似于今天的文化团团长,由于王维诗文、绘画、音律皆精通,成为当时长安城里“大红人”,出入豪门府邸,一时间风光无限。
然美好的仕途之涯却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被贬为济州(今山东济宁)司仓参军(相当于今天的仓库保管),这是王维第一次仕途的低谷。后因唐玄宗泰山封禅大赦天下,王维辞官回家,陪伴妻子与母亲,然却遭遇了人生第二次的“大不幸”。王维爱妻之史料,甚少,但能与王维相配之人,也绝非等闲之女流,想必王维与爱妻在那段难忘的岁月里,不求花前月下把酒共饮,但求窗前案上共诗画,一定是琴瑟和鸣、举案齐眉、恩爱有加。
然命运再次和王维开了一个大玩笑,就在王维近而立之年,爱妻却因难产,一尸两命,顿然崩塌,之后三十载,王维孑然一人,到死未娶妻纳妾,这在当时的封建社会背景下,已是多么的可贵。翻遍王维存世的诗篇,关于爱妻诗作,几无一首,找到的便是《新唐书》说王维“丧妻不娶,孤居三十年”,这与白居易、元稹、苏轼、陆游等为爱妻留下千古诗句形成巨大反差。为什么后来加官进爵的大才子王维没有留下一首悼妻之文,也没有纳妾,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实在找不到任何的解释。或许太多的理由都是苍白的,写下再多的诗篇,也无法换回妻与子,也无法找回这份感情,爱一个人,就交付给无边的孤独,交付给默默的思念,交付给用余生时光去怀念,这不得不让我们永远都站在一个很高的高度上来重新审视王维,千古用情第一人,即便放在今天也毫不为过。
古人云: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来丧子,为人生之三大不幸,恰三项王维皆占。《孟子·离娄上》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尽管曲解,但毕竟王氏家族至此,后无香火,所有对爱妻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悟,都化解到无边的黑夜去了。
然而,王维并没有因此而消沉。35岁那年,自荐开明宰相张九龄,被任为右拾遗,负责收集大臣意见向皇上汇报,勤奋耕耘后成为正八品的监察御史,正当王维一展抱负之时,张九龄被贬,自己也被任命为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奉命出使边塞,在那里写下了多篇表达豪迈壮志的诗篇。这是王维仕途生涯的第二次被贬。
王维再次出仕后,在辋川购买了诗人宋之问的府邸,辋川有二十景,与好友裴迪一唱一和写下了四十首诗篇,编为《辋川集》,前面提到的《鹿柴》、《竹里馆》、《辛夷坞》均出自该集。辋川成为王维在王维后半段人生的主要活动地点和人生的终点。仕途的跌宕、家庭的分崩,让晚年的王维逐渐领略佛性的光芒。
在王维人生的后半程,还是他的母亲给了他莫大的精神力量,孩童时代母亲不仅传授绘画、诗文于他,更多将对“佛”的感悟与心得传授于他,王维,字摩诘(jié),为“维摩诘”之简称,梵语之意为“净明”、“无垢尘”,意为“空”,王维后期诗篇中“空”字使用甚多,正是得益于其母亲,汲取了佛的光芒,才让自己的人生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候,也会步履坚如磐石地走下去。
王维晚年作品风格大变,我们来读一下《酌酒与裴迪》,“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开篇就告诉好友裴迪,今天与你喝酒就是让你把心要放宽,这世间的人情就如这海水一样波澜无常。特别是第二句,非常形象概括了人世险恶,认识都快一辈子老来还要提防着对方,你的好朋友飞黄腾达了,你等他来提拔你,只不过换来一顿耻笑罢了。第三句用景色来衬托这种氛围,隐晦地使用了“草与雨”、“花与寒”之间的关系,最后一句是说,世事都是浮云,不要去过问了,还是安枕无忧地在这里多吃点饭,保重好自己的身体吧。这首诗概括了王维对人生历程的精到见解,看淡人世间的一种态度。
而在《酬张少府》中,“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则直接表述了自己晚年的心境,自己到晚年了,只喜欢安静,任何事情都不关心了,自己知道没有谋略报效国家了,只求如鸟般回到自己的家乡去。
《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淡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在《饭覆釜山僧》,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千多年前,一位暮年老人,与僧人一起坐在柴草上吃饭,燃起香火诵书经,白天将要过去点燃油灯,鸣响磬锣夜晚才刚刚开始。悟道寂灭快乐,一生安闲,也不要再想着归隐了,人世间皆为空。正如诗中写道“藉草饭松屑,焚香看道书。燃灯昼欲尽,鸣磬夜方初。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这是我们目前看到存世的所有诗篇中最为经典的一句,也是在王维人生即将到达终点前心境最高境界的禅意描述。
平息安史之乱后,王维虽官至尚书右丞,仕途达到人生的顶峰,然次年,王维与亲朋好友一一书别后,灯熄人去,安然辞世。
君不见,王氏大院内,曾经高朋满座,名流云集,王维兄弟五人或端坐诵诗,或嬉戏追逐,而今野草蓬蒿,蛛网密布,亲人皆古,余也欲乘黄鹤去相逢;君不见,曾经翩如少年,才华横溢,诗画双绝,独步长安城的状元郎,而今形容枯蒿,惟存气息,然晚年悟佛道真谛,心静安然如水,人生虽苦其短,但只要用心走过便处处是风景罢了。
一代天才诗人从此陨落,然一颗充满佛光的星辰却悄然升起,永远照耀在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之上,感叹王维“少年成名、中年成人、晚年成佛”,正可谓“人生若无沟壑,奈何佛光堪明月。”
作者简介:大学期间打扫过女厕所,摆过地摊卖过土豆丝,爬楼站街发过小广告,卖过保健品。毕业后站卖场卖家电,浸淫家电十九载。然坚持党性不动摇,坚持读书学习不动摇,竭三年半数收成攻读MBA,07年完成的《解析格力类金融模式之谜》一文引得行业人手一本成必读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