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布谷鸟 >> 布谷鸟的天敌 >> 壮哉粤版世外桃源网友带下的山水,像
范金河撰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在阅读本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靖节先生”(即陶潜),也就是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的伟大诗人、辞赋家陶渊明先生,闻名于天下的《桃花源记》便是陶先生的神来之笔;且看,“……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在这梦境般的地方,恐怕神仙也叫着嚷着要在此安营扎寨、长居久住,以便乐享天年!
当然,笔者这里所讲述的并非常德市桃源县的湘版“桃花源”,而是指位于肇庆市境内的粤版“世外桃源”---带下村。
《桃花源记》陶渊明下面,请待笔者一一道来:
一、范仲淹后裔聚居地
众所周知,肇庆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干流中下游腹地;带下村,则位于肇庆市东北部,亦即其下辖广宁县潭布镇的正东方,与有“珠三角后花园”之称的四会市接壤,发源于潭布镇境内十排山的龙江河贯穿村落全境,龙江河途经江林水库,继而从四会市城区东侧注入绥江,绥江之后在四会马房汇入北江。
如果读者或游客使用“普普通通”甚至“平平庸庸”来概括带下村的话,未免过于草率、片面,甚至愚昧之极了。在勤劳淳朴、热情好客的范姓村民们看来,带下是方圆几百里以内仍然称得上“不同凡响”的古村落。
那究竟是为什么呢?
原来,带下村是肇庆市内唯一一个由近乎五千位范仲淹后裔集中居住将近三百年的纯客家村落,同时也是广东省内为数不多的可供实地开展社会与科学调查研究原生态古村落文化,包括范仲淹家训族规文化,客家民居民俗文化,以及被学界誉为“古汉语活化石”的客家方言文化的试验区之一。
据有关资料记载,带下全村范姓客家人(含移居县外省内和港澳台以及南洋、欧美等地)清一色为范仲淹英佛支系的子嗣,其总数接近五千人口,占广宁县客家人口比例高达13.59%,不可小觑。
基于古代中原战乱、瘟疫诸多恶劣因素,范姓客家人几经波折,数度迁徙,直到发现这块有“微缩版四川盆地”之称的“带下盆地”恰好是繁衍生息、乐业安居之所。村民们无一例外操客家口音,最关键的是,尽管历尽风尘,尽管饱经沧桑,这里的客家话(英文译作Hakka)仍旧保留着中原河洛地区的韵律与音调(属于汉藏语系的客家话一般有四声六调),几乎没有受到普通话和粤方言以及广宁方言丝毫的干扰和影响。
客家话此外,客家民居既传承了中原建筑特色,又融合了居住地周边的建筑文化和艺术精髓,更楼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了。更楼,也就是旧时放置更鼓,用以报更报时的公用阁楼。目前,整个村落仅存范氏宗祠大更楼以及上蓝山寨的小更楼共两座。更楼造型别致,十分讲究雕花刻龙技艺,无一不体现着客家人的勤劳智慧以及精湛的技艺。
大更楼大更楼大更楼因此,更楼文化被视为古村落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其传承与彰显了客家民系子民的优秀品质。
二、“发财沟”与“织女湖”
自平岗寨(今属古楼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两公里左右开始,蜿蜒崎岖的龙江河水顺流而下,然后穿越一河两岸的村落,延绵数里,奔向江林水库。江林,四会市曾经下辖的一个乡镇,今属江谷镇管辖。每每谈起带下村的“发财沟”景点,带下村民眉飞色舞,无人不为这“天赐风水”欢欣雀跃,至今民间仍流传着不少的动人的神话传说。有人说这是天兵天将的鬼斧神工之佳作,也有人说这是得道仙人独具匠心之精髓,更有人说这是玉帝下凡筑起护佑黎民百姓之屏障,版本之多,不一而足。
或许,比这些神话传说更加精彩绝伦的要数发财沟里头的巨石河床!
有关资料显示,蓝鲸长可达33米,重达吨,被认为是地球上已知的生存过的体积最大的动物。两条首尾相接的蓝鲸的长度大致相当于这巨石河床的宽度!发财沟巨石河床长约米,顺流而下,左侧是平整的斜坡水泥公路(即县道X线),右侧山体极端陡峭,有好几处几乎呈90度,堪称“天梯”,加之荆棘杂树混生,自河床延绵而上,直逼苍穹,大有“欲与天公试比高”之气,也有“敢和华山试比险”之势,恐怕连“蜘蛛人”也望而生畏,更谈不上徒手挑战攀爬峰峦。草木之中,间杂着鹩哥、白鹇、白鹭、布谷鸟,以及一些不知名的鸟兽的鸣叫声,让游人如同置身于大诗人李白那“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古长江三峡,瞬间穿越千年尘埃,即刻体验前朝旧事。发财沟的上段有一个直径约50米的湖,当地人称其为“织女湖”或“翡翠湖”(亦有人称其为“碧波潭”)。
据闻这里传说“织女”曾数度在此沐浴,湖水微波荡漾,碧绿如翡翠。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村中很多“放牛郎”亦频频在湖中畅泳,一来体验“冰清玉洁”湖水的滋润,二来蹭蹭大名鼎鼎的“织女”的桃花运。
在笔者看来,称其为“织女湖”或“翡翠湖”更得当贴切,更添神话色彩,更富有诗意!当然,发财沟这一带的山川石涧现存数个大小不一的湖泊,梯度分列于石河床的上段、中段与下段。至于如何命名她们,似乎都显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驴友”身临其境,目睹耳闻:山呵护着水,水依偎着山,相依相偎,相思相伴,必将心旷神怡,陶醉于青山绿水之间,很少人可以做到顷刻恢复苏醒状态。
素颜的织女湖(亦称“碧波潭”)绿水青山,难道不可以称得上是史上最惬意的“天作之合”?
带下的山山水水,像极了爱情!
这话一点儿也不假!
素颜的织女湖(亦称“碧波潭”)同时,这也真正应了来此地访问的一位香港名流的心声,“无需潜心修炼,来了(带下的)都是仙人”。这里的石头相貌百怪千奇,似乎上天绝不应允人间出现雷同,有的像被放大了的米升,有的像海边晶莹剔透的蚌壳,有的像即将成熟的石榴,有的像系于女孩子发髻的蝴蝶结,有的像发光发亮的仙人枕头,有的像潜伏的鳄鱼,有的像三峡的野猿猴,还有的像哪吒三太子的风火轮,……形态丰富,不一而足。
我们不妨大胆想象,亿万年前,这里或许是海洋,或许还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活跃着各式各样的鱼类,包括被称为“活化石”的中华鲟家族。其实,笔者在河床附近发现一定数量的页岩石块,这些似乎又印证了什么?或许有待科学家进一步研究。
我们又不妨继续大胆想象,或许曾是天宫的仙人齐聚带下的发财沟设宴款待长途跋涉、远道而来的范姓客家人,即“石仙宴客”。
看看吧,河床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天眼”,最小的如同女人脸上的酒窝,最大的恰好是被放大了天然湖泊。
瞧瞧吧,哪些“天眼”像石杯或石盅,里面甚至有广州人饮早茶的“一盅两件”;哪些“天眼”更像石浴缸或石鱼缸,里面的鱼呀虾呀徜徉于另一番天地,悠然自得;哪些“天眼”还像酿制“神仙水”的大酒缸,人立其旁,光以眼观之,则未饮先醉……
“来来来,把酒满上”“一盅两件”“杏眼儿”“金鱼缸”“罗汉床”“蝴蝶结”如果说“鬼眼”是红木家具的“增值亮点”,那么“天眼”必然是带下发财沟石河床的“增值亮点”!
如果说“广绿玉”是广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发财沟石河床“天然石雕”必然是带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某种意义上,如此精雕细琢的“河床布局”堪称人世间“艺术精品”,哪怕连美名远扬、价值连城的“广绿玉”也未必敢与之一较高低,也许更应该感叹那位“只唱歌,不说话”的自然界大师----流水---的“丰功伟绩”吧!
难道这一切的一切都不属于大自然的馈赠?
村里睿智、勤劳、热情的客家人世世代代守护着这一方水土,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被“打磨”得如此精致,这里的每一株草木都被“打扮”得如此靓丽,这里的每一声问候都被“经营”得如此妥善,甚至是无可挑剔!
三、龙江河昔日的“放排工”
让人赞不绝口的不仅限于这一片天赐的湖光山色,这四季花香鸟语,以及负离子爆棚的景象,还离不开带下客家人具有鲜明时代“烙印”的职业----“放排工”。什么是“放排”?放排,亦称放运,也就是借助较大的水流把木材从地势高的地区运输至地势较低的地区的一种低成本的运输方式。在一定时期内从事放排工作的村民被称为“放排工”或“放运工”。他们多半是生活比较拮据,却又不得不依靠放排工作赚钱来养家糊口。
网络图片:放排工作业据上辈村民回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广宁县山区的交通运输状况不太乐观,而龙江河贯穿带下全境,带下部分放排工正好适时地依靠龙江河丰水期进行水路运输。于是,大量从附近山上砍伐下来的松木,杉木以及各类杂木等被放排工用藤条、蔑缆等索具编扎成排节,借助丰水期的水流作用,途径江林水库库区,然后经过四会,一直运输至珠三角平原地区。
旧瓦房墙壁保存完好的毛主席像阅读过毛主席的《毛泽东选集》的读者是否还记得,里头有一篇《奋斗自勉》的文章,写于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是何等气壮山河!
我们客家人自迁徙至带下村开始,始终秉承“奋斗”精神,以至于顽强地在这块巴掌大的“四川盆地”生存和繁衍下了,难能可贵,不得不让人由衷地敬佩与敬畏!
四、客家“古家训”与“老童谣”
作为汉族八大民系之一客家人(英文译作Hakka),同时也是广东三大民系之一(另有以广州为代表的广府民系,以潮州、汕头为代表的闽海民系),带下客家人始终敬重、孝敬老人,并注重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经常借此教育儿女子孙。于是,产生了大量关于家风,教风和学风的“家训”,比如说,“养崽唔读书,不如养只猪”,“树爱皮,人爱面”;又比如,“细时偷针,大时偷金”,“学好三年,学坏三日”;“出门看天色,进门看面色”以及“人勤地出宝,人懒地生草”等等。
“大番薯”---诙谐客家童谣此外,凡是在“带下盆地”出生于成长的一辈人,几乎没有谁不经历过受苦挨饿的日子,尽管如此,顽强的客家人依然天生乐观豁达,哪怕是稚子学童亦不例外,产生许多诙谐有趣的“童谣”或曰“顺口溜”,时至今日,细细品读,尚耳目一新。比如,“落大水,墩大陂,担田佬,诈唔滴”,“新衫新裤嫁潭布,烂衫烂裤嫁江屯”,“点指农纽,农翻跟斗,石鼓叮当,拉牛过巷,牛尾一甩,减除拉伯”,“烂芋头香,烂薯劈过江”……
五、“互联网+”趋势下的带下发展
年初秋,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主办的“互联网+”乡村振兴大会启动仪式在北京成功举行,启动仪式紧紧围绕着“互联网+”如何助推乡村振兴展开研讨。该项活动的开展拉开了“互联网+”与乡村旅游资源的深入挖掘与深度开发的序幕。我们带下在这一崭新趋势下该如何把握好时代机遇,该如何掌握好开发力度与强度,其重要性与紧迫性值得我们当地人民好好思考。
年初春,中央一号文件的公布极大地振奋着带下村广大村民的心,村委积极响应与主动落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大政方针,在一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另一手想方设法引导与扶持村民投身“致富工程”实践中。当前,带下部分家庭的养殖业(比如野猪、山羊、牛蛙养殖),种植业(比如桃花、淮山、剑花、番薯、芋头种植)初显成效。
黄牛番薯干(红薯干、地瓜干)另据闻,带下村民坚信,在不远的未来,尤其是在“互联网+”的大背景和大趋势下,乡村旅游必将越来越红火,借助微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4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