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山区,那里有无数的梯田。面积不大的小块梯田依偎在山腰间、小河旁,错落有致、连绵不断,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大山子民们。
小时候,每年春天,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布谷鸟一遍又一遍催促人们开始春播耕种了。惊蛰时节,勤劳的人们已经将干枯了一冬的田地灌满了水,翻了一遍。这时候,蛰伏了一个冬季的泥鳅、黄鳝们,也纷纷钻出泥土,来到温暖的春水里呼吸新鲜空气,尽情地游玩、嬉戏。晚间,清澈见底的田水里,总有许多欢快可爱的小生灵。
这时候,大人们便纷纷上山、砍来许多干枯的松柴——松柴富含油脂,是晚上照明的好材料。把这些松柴挑回家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来到集市上,买了一大包针,回到家,把这包针一根一根地牢牢捆扎在木棍上,做成一把小鱼叉。这样,燃料有了,工具有了,万事俱备,只待天黑。
晚上,人们挑着担子——一头是明晃晃的火把,一头是松柴和木桶,木桶,是用来装渔获的——络绎不绝地相继出发了。一时之间,漫山遍野,都被星星点点的火光点缀得绚丽多姿,欢笑声、招呼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照泥鳅,照的可不仅仅是泥鳅,还有黄鳝、小鱼小虾等。甚至,连碰到的毒蛇、老鼠等,大人们也不会放过,毕竟,在那个生活条件还不是很好的年代,这些猎物,都是大家改善伙食的美味佳肴。
我们这些做小孩的,总是很兴奋地等待着大人们的归来,馋涎欲滴地期待着他们带回来的美味佳肴。可是,到后来,大家都难敌半夜三更的浓浓睡意,纷纷倒头呼呼大睡。而第二天一大早,总会狂喜地发现,大人们端上餐桌的,是一大盘自己期待已久的鲜美鱼虾......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家乡的人们,大部分都随着时代的潮流来到城市里打工、经商、求学、工作了,那连绵起伏的梯田,早已荒芜,长满了萋萋荒草。每年春天,当布谷鸟孤独、哀怨地不停鸣叫的时候,再也听不到温暖的春水在田野里欢快流动的动人声音了,那些曾经点缀、游动在青山绿水间的如梦幻般的美妙火光,也许,只有在梦里才能再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