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鸟

冯连伟原创丨舌尖上的椿树沟散文

发布时间:2023/5/3 17:45:54   

舌尖上的椿树沟

文/冯连伟

《舌尖上的中国》本来是一档介绍各地美食的节目,因为视角独特,完全突破了吃的概念,把道道美食变成了当地的一个文化符号,甚至挖掘出更多相关的价值资源。譬如在蒙阴县垛庄镇黄姑庵村的椿树沟拍摄的《煎饼篇》,不仅让煎饼声名远播,更是让隐埋深山的椿树沟揭下了盖头,让国内外的广大观众见识了它的真面目……

我从小出生在沭河岸边,肥沃的黑土地长出的小麦、玉米、地瓜、大豆等粮食,都是加工煎饼的上等食材。我们村差不多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有石磨,铁鏊子,摊煎饼的工具也是五花八门。而我母亲的做法比较简单,把糊子坨成一团,放在烧热的鏊子上滚动,滚上两圈,一张酥脆的煎饼大致就成型了……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两眼总是被烟火熏得布满血丝,身上散发着洗不掉的五谷杂粮气息,她的生命历程有三分之一是在鏊子前度过的。

记得小时候,新麦子刚收回来不久,母亲就迫不及待地支上鏊子,摊起煎饼来。我在她身后不顾烟熏火燎,眼巴巴瞅着热乎乎的麦子煎饼,嘴角流着口水。母亲当然知道我的小心思,于是凑着热鏊子,再煎上两个草鸡蛋,卷进煎饼里。我等不迭地接过来,双手攥着像是吹号一样,故意去村里的街道上走一圈,迎着小伙伴眼馋的目光,听着远处的布谷鸟的叫声,心里的幸福无以言表。

我在镇上初中毕业,去城里读高中,因为路途遥远,只能住校。城里的同学有饭票吃伙房,我们农村来的大都自带煎饼,把自己的床铺当餐桌。母亲知道我嘴馋,平时过日子总是勒腰扎肚,把节省下的一点钱买回猪油或是肉丁,添加到我盛咸菜的罐头瓶子里,那在我眼里算是人间美味了。

有一次,赶上了连阴雨,煎饼长了绿毛,我不得不在宿舍的双人床之间扯上一个绳子,把煎饼像晾晒衣服一样搭在上面。一个城里的同学嫌碍事,出言不逊,我便跟他吵闹起来。宿舍里六个人,四个农村的,首先在气势上压过了他。他夸张地抹了一把脸,讽刺挖苦道:“好啦!好啦!不跟你吵了,你这吐沫星子都带着一股煎饼味!”其他农村同学本来看热闹的,一听这话不忍了,拳头攥得啪啪响,那个城里同学一看这情形,赶紧溜之大吉。

不知为什么,这句普通的话时常在我耳畔响起,它激励着我考上了大学,考进了政府机关。说来也巧,我这个嘴里喷着煎饼味的沂蒙汉子,依然和土地打交道,头上经常顶着高粱花子,身上携带着麦粒的淡香,裤脚上缠带着地瓜的秧藤……在地里穿梭累了,中午或是晚上吃工作餐时,厨师问道:“吃什么饭?”无需我回答,配合工作的同事就会抢先说:“煎饼!”

后来因为工作关系,我几乎跑遍了临沂的山山水水,才知道煎饼是沂蒙山区老百姓的主食。只要不是梅雨季节,储存十天半月都没有问题,这种坚韧不变的品质不正是沂蒙人民品格的外化吗?有一次我跟同事闲聊沂蒙山区到底涵盖哪些县区时,他风趣地说:“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志,凡是天天吃煎饼的地方都可以划到沂蒙山区。”他的话多少有点偏颇,但是仔细一想又不无道理。

说起煎饼,就不能不说陈毅元帅。

四川人喜食麻辣和米饭,可陈毅偏偏喜欢山东煎饼。时光回到年,那一年国民党军队趁山东八路军主力开赴东北、新四军部队尚未到达的空隙,占据徐州、济南之后,聚集40万大军企图打通津浦线,继而进占全部华北和东北。值此危难之秋,新四军军长陈毅重返华东前线。10月15日,津浦前线指挥部在山东峄县成立,陈毅兼任司令员,便在沂蒙山区扎下根来。鲁南一带主食是煎饼,别看当地人吃煎饼手拿把掐,香甜可口,可对外省的新四军战士来讲,却是门新学问,累得牙酸腮疼,仍然不得要领。陈毅元帅见状,便向临沂籍的军部机要员请教:“是否能沾着水吃?”机要员说:“当然可以,不过那样就嚼不出煎饼的香味了。”说完,便给陈毅军长做了一个示范动作:“吃煎饼贪多嚼不烂,要小口咬,借助牙的咬合力撕下来……”陈毅按照他的指点,果然学会了,并且在一次会议上专门推广了这个吃煎饼的小窍门。他首先赞扬鲁南人民烙煎饼支持子弟兵的革命精神,接着又指出煎饼既好储存又便于携带,是当下最理想的战地食品,要求战士们入乡随俗,尽快养成吃煎饼的习惯。最后他还忘不了幽默打趣:“吃煎饼,卷大葱,张大嘴,牙一咬,手一松,吃个煎饼也就是几分钟。”

假如说陈毅元帅喜食煎饼只是文字记载,那么《沂蒙》《沂蒙六姐妹》等红色影视剧无疑让这种战地食品家喻户晓,剧中于宝珍等“沂蒙红嫂”为前线部队战士摊煎饼充军粮的场景,真实鲜活地呈现出来。让全国观众不仅对沂蒙精神有了深刻理解,更是对煎饼的制作过程有了一个直观印象。

淮海战役胜利后,陈毅元帅曾深情地说:“支前民工达五百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小推车推的物资里边,煎饼无疑是压车的主食,可以说,沂蒙煎饼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独特的历史贡献。

年,《舌尖上的中国》拍摄“煎饼篇”时,为什么会选中蒙阴县垛庄镇黄姑庵村的椿树沟?黄姑庵村地处蒙山景区望海楼腹地,全村户,22个自然村,口人。农业以板栗、蜜桃种植为主导产业,共发展板栗余亩,蜜桃余亩,是远近闻名的板栗种植村。该村景色宜人,有99个山头,条峪,林海花潮,飞瀑流水,峰峰叠翠,谷谷凝碧,风光秀丽,民生淳朴,有玉皇庙、明光寺、皇姑庵遗址……除了这几十处自然人文景观,除了山东省森林村居的头衔,除了临沂市乡村旅游特色村的桂冠之外,摄制组更看重的是它深厚的历史渊源……

传说黄姑庵村因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妹妹在此建庵出嫁而得名。年七月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国家富强,创造了“永乐盛世”。有一天,永乐皇帝听大臣说东蒙峰望海楼雄伟壮丽,景色迷人,于是就携妹妹康乐公主来此登山看日出,行宫就安在现在的垛庄镇皇营村,望海楼的风光让两人如遇仙境,品尝着椿树沟“煎饼卷大葱”“煎饼卷渣豆腐”“煎饼卷红烧肉”“草鸡炖蘑菇”“椿树沟全羊汤”等特色美食,流连忘返,玩得不亦乐乎。

回京后,康乐公主一直陶醉在望海楼的美丽景色中,她早已厌倦宫廷权力争斗、过够了奢靡生活。她竟然不顾一切,偷偷出宫,来望海楼下建了一处庵出家为尼。康乐公主在此出家后,乐善好施,深得村民爱戴,大家都尊敬地叫她皇姑。她出家的庵当地人也称之为皇姑庵,村名也以皇姑庵村为名,几百年后,皇姑庵村演变成了今天的黄姑庵村。

椿树沟是黄姑庵村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村,这个望海楼深处的小山村只有16户54口人。他们世代生活在蒙山望海楼深处,原生态的山水风光,养育了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村民,压碾、推磨、烙煎饼等许多原始传统的东西都有保留,是山东省景区化村庄。

革命战争年代,椿树沟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红色堡垒村,当地人家家户户烙煎饼拥军支前,支援八路军、解放军打胜仗,建立新中国的壮举,无疑是沂蒙革命史中的精彩片段,是记录“红色煎饼”真实写照。

许多的传说故事都与煎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譬如李世民把蒙阴煎饼列为了朝廷贡品传说。在武德二年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奉命追讨窦建德部下刘黑闼时兵败,被追至望海楼躲在霸王沟里,老百姓就偷着送“煎饼卷大葱”帮助他和手下充饥躲过了一劫。李世民登基做皇上后,将香脆无比的蒙阴煎饼列为了朝廷贡品,给蒙阴煎饼打上了华美的印记。

《舌尖上的中国2》选景椿树沟作为“脚步”的背景,凡是熟悉孟良崮战役的人不得不感叹摄制组的良苦用心。蒙阴县是当年孟良崮战役的所在地,而年的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第七十四师,一举扭转了华东战局,被陈毅元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孟良崮战役遗址就位于垛庄镇全桥村,与椿树沟隔山相望,选取椿树沟的特别意义也就显而易见了。有记者问《脚步》导演李勇为什么会选择这里,他深情地说:“我们是希望尽量选择最生态最接近自然的村子,尽量少受外界影响,一是椿树沟压碾、推磨、烙煎饼等许多原始传统手工的东西都有保留,二是椿树沟有原生态的山水风光和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村民,有人物,有故事,有文化,有历史传承,是最理想的拍摄地。”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2》“脚步”的播出,椿树沟连同沂蒙煎饼,在全国名声大噪,多家媒体、自媒体到椿树沟拍摄节目,椿树沟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最佳村落,受到了远近游客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37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