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时美阳县,今天的扶风县有一座孤坟,一座神庙,一北一南中间,隔着一条宽大的沟壑湋河之水,将其南北分开,虽然在时间和故事上这座孤坟和神庙并没有什么交集,但却因为地理位置和空间却将两者,联系在一起遥遥相望,孤坟的冷清与神庙的热闹,形成一个明显的对比。
一百年前没有我们,一百年后也没有我们,我们就活在这中间的一百年。历史、书籍、影像资料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从而了解了人类的过去、现在、憧憬着下一代美好的未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是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地方,家乡有令人熟悉、难忘的气息,千百年来家乡的每一寸土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我的家乡在陕西关中地区,如今叫扶风县的地方。如果要追根溯源,现在的家乡是不是历史中祖祖辈辈千百年来一直生活的个地方呢?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不能给出十分肯定的答案,因为历史充满了很多的不确定,没有一本详细的家谱或祠堂,今天的人已经很难确定这个问题的答案,历史真实的残酷,不由让人联想,或许曾经有过战乱、灾难、疾病、匪乱、压制、灭绝、随时毁灭掉活生生的一群人,残酷在移民的歌谣里,可以窥探哪些曾经掩盖残酷的真实,在陕西的关中地区民间就曾有一首歌谣:“你家在哪里?我家在山西大槐树!”诉说着这片土地,有很多人是从山西大槐树这个地方迁徙移民而来。
翻开历史记载就可以明确的看到在明朝时期,由于灾害和大饥荒导致人口锐减,从山西大槐树向陕西曾经有过一次大的迁徙来补充人口,第二次大的迁徙发生在清朝同治年间,发生的“同治回乱”,导致陕西关中一带被屠戳的十室九空,历史上再次出现,从山西向陕西的人口迁徙,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陕西关中地区有八百里平川无险可守,一旦边关被破,关中平原百姓必遭杀戮,承受残忍的匪乱、兵灾,历史的记载着血淋淋的残酷。在家乡的这片土地地上,先辈们经历了人生百味,那是不可抗拒的生老病死,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坎坷迷离,伤痛失落,流离失所,种种不幸如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和求不得,这些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不断轮回在人世间。人最终留下来一座座凄凉的孤坟,最后随着时间的变迁就连孤坟也消失不见,不曾留下一丝的痕迹。
神话故事是人类最早的起源学说。从古到今大智慧者公认,认为世界的形成并非偶然,在我们世界所认知的所有事物当中,它的背后好像有一个造物主,缔造了这个完美的世界,等着人类去发现,去探索,去认知,这宇宙中无穷无尽的奥妙,只不过很多人喜欢把它形象化、人格化、偶像化,这既是一种自豪感,又是一种归属感,人类是这个世界上一个孤独的物种,既想区别于丛林法则支配动物,又想攀附神佛的高尚与自由,往往活的说起话来像神佛一样高贵,做起事来又像动物一样低贱和残忍!
一座万年的神庙隔着沟壑与一座千年的古坟遥遥相望,千万年来不断的提醒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过去我们的祖辈曾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现在我们依然继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未来我们的子孙也将依旧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在这片人神遥望的土地上,人和神虽然貌似一沟之隔,却如天地之隔。
万年以来有一座青龙神庙,坐落在关中青龙山,神庙南为平原、北俯万年湋水,涉湋水而仰观,山边松柏间庙宇若隐若现,攀土塬而上,庙宇戏楼高耸眼前,此庙名为青龙庙供奉的是肉身成圣的圣姑索姑神庙,现代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的物件,让供奉索姑婆的青龙庙更加显得久远神秘。
有庙便有传说,有传说必有一段惩恶扬善令人幡然悔悟的故事。《扶风县县志》云:“索姑扶风人,性至孝清真恬淡,有超世之志。其父贸易陇西,姑请为买白马。其父归次日五更姑乘马驰去,遗线于路,沿线访姑于周至青山,跌坐而化居人神之,为立庙焉。寥寥几句记载证明历史上真有其人。
然而民间的传说就要比县志记载生动的多,民间传说却有多个版本。相传在索姑还年幼的时候,父母相继离世,索姑跟着自己的哥哥生活,但随着哥哥娶了媳妇儿之后,索姑便受到了嫂嫂的虐待,时常吃不饱饭而且时常被刁难,而他哥哥软弱无能,装聋作哑,从来都没有怜惜和保护过自己的妹妹,但是无论嫂子出什么难题刁难索姑,然而索姑每每都能完成嫂嫂所交代的事情,几年后随着索姑渐渐长大,索姑的头发越来越稀少竟成秃头,越发受到嫂嫂的虐待。
这一天,其嫂嫂让索姑出门再次去弹棉花纺细线、挂麻条捻麻绳,便暗中偷偷的跟着索姑偷看,不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只见索姑来到村后树林,摘掉头上秃盔,露出一头乌黑秀发,在林间与花草树木鸟兽戏耍,而树枝间挂满棉条,如纺车嗡嗡直响,不一会儿整齐的细线、麻绳,掉落树下,正好与她给麻姑所要求的数量相同,其嫂子便知索姑已成神仙,其嫂子顿时幡然醒悟,冲出去参拜索姑,索姑见状便腾云起雾漂浮在空中向南山而行,其嫂子在后面高声呼喊:“姑姑等等、姑姑等等……”只见索姑越去越越远,其嫂子心中悔恨不已直追索姑而去,扑棱棱长出翅膀变成一只鸟,嘴里喊着“姑姑等、姑姑等、姑姑等……”每当听见布谷鸟的叫声,就想起童年关于“索姑婆”和布谷鸟的传说,我们常常叫它“姑姑等”,因为知道它的故事,便厌恶它的叫声,童年的时候常常用石头丢它。
从此,人间便没有了索姑,多了一个索姑圣母,村民们亲切的喊她为“索姑婆”是索姑奶奶的意思。千万年以来,索姑婆在青龙庙显圣的事迹多不胜数,降龙伏虎;驱赶凶猛野兽;更有几次吓退匪患;又有保佑百姓风调雨顺;治病;避灾,救信徒百姓与水火之中的故事,身名远播东到周至、终南山都有显圣的故事,四川广元、甘肃陇西、宁夏固原、河南灵宝等地拥有众多信徒,更有唐王李世民亲自册封圣姑,索姑婆香火千万年间不衰,一年一度的青龙庙会,是信徒和村民拜见索姑的盛大集会热闹非凡,十乡八里的信徒,用香火钱唱戏办庙会,商贩们会随着庙会,做起各种买卖,吸引更多的人来参加庙会。
站在青龙庙向北远眺,宽阔的湋河北岸,有一个大大的坟堆孤零零的坐落在对岸,与青龙庙遥遥对望,显得十分的凄凉,这座大墓的主人就是东汉大名鼎鼎的《汉书》作者班固,在历史上与写《史记》的司马迁并称“班马。”班固的弟弟是著名的东汉大将班超,其妹妹又是历史上著名的才女班昭,其姑奶奶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班婕妤。这是一个阵容强大的家族,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就是这么一个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最后安静了,孤零零的躺在湋河北岸,与索姑婆的青龙庙相伴。
班固生于公元三二年,字孟坚,卒于公元九二年,汉族,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曾历时二十余年撰写《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汉和帝永元元年,班固随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军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大败北单于,写下历史上著名的《封燕然山铭》“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缉熙。乃与执金吾耿秉,述职巡御。理兵于朔方。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暨南单于、东胡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目,朱旗绛天。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锷。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扫,萧条万里,...。”宪因檀权被杀,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
《扶风县志》记载,解放初期,该墓仍保有相当的规模,班固墓周围有围墙,墓园内有石羊、华表、供案等。公元一九五九年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墓园围墙被拆,园内的华表、石羊、供案也消失不见,墓冢缩为一个小小的黄土包。一代天之骄子,功勋昭著的班固,在黄土包下静静的躺着,显得格外凄凉,每每读起班固的著作,便想起那个小小的土包,心中隐隐不安,班固在狱中写的最后那首中国第一首五言咏史诗“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太苍令有罪。就递长安城。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开五言绝句之先河!
历史将两个毫无干系的人物定格在了同一个空间,给后人留下了一座千年古坟和万年神庙,在这厚厚的黄土地上显得格外显眼,所有的功名利禄、追求与不甘都烟消云散,只留下耀眼的文字巨著和神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