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布谷鸟 >> 布谷鸟的习性 >> 36年前,我在老山前线采访,贸然踏进一座
年的金秋十月,某红军师受命开赴老山前线担负防御作战任务。
我被点名从另一个陆军师调入红军师任新闻干事,采写战场新闻。
全师万余官兵于年底前准时准点抵达云南边防,首先进行临战训练。
部队刚刚完成安营扎寨,我就赶紧下基层连队去采访。
(1)
第一站是金刚钻团。这个团在为建立新中国而战的峥嵘岁月里,以打硬仗打恶仗著名,涌现出21名人民英雄,数以千计的功臣模范,被授予“金刚钻”称号。
一踏进部队营区,我简直被惊呆了!高耸入云,深黑如墨的乱石群峰,环绕着一片焦红的土地。
这块红土地大约五六千平米,环坡而上。数百顶深绿军帐和几十排绿色的木板房,依坡而立,划分出几级平台。
营与营、连与连、排与排之间,道路四通八达,全部是“井田式”排列,整齐划一,视线笔直。
那通往各营连排的一条条宽窄不一的红土路,全部夯得平展坚硬,上面铺满了白花花的石子,下雨时行走也脚步踏实,不沾稀泥。
每条路的两边,都用背包绳拉直,用红砖拍出了繃直的棱线!
军营门口耸立起一座由松树杆扎成的简易大门,门上扎着绿绒绒的松枝,拉着蛛丝般的绿色伪装网,两边的红布白字对联十分醒目,百多米外都能看到:红军团威震南疆,金刚钻横扫越寇。
营区内假山林立,野花芬芳,园林、喷泉、雕塑、花池,层出不穷,错落有致!
我不相信自己看到的是一个数千名官兵战前训练的临时集结地,我仿若贸然踏进了一座“战地艺术园”!
团政委李太忠介绍说:这里原是一片荒抚,杂草丛生,臭水坑密布。
部队驻进时,抬头是黑山,低头是臭水,思乡恋亲的情绪表现十分明显。
团里号召,用我们的智慧改造环境,美化营区,把临战训练宿营地建成美好家园。
号召一发出,团长政委带头,全团官兵一齐动手,拔野草,填臭沟,用脸盆、水桶搬来六千多立方新土,将各个营区填得平平展展,用肩扛手抱搬来三百多立方乱石砸碎,铺成纵横交错通往各营连排班的雪白的石子路。
在这个基础上,大家又上山釆怪石,削草皮,自己设计堆制了数百座假山,用红泥塑起了数百尊雕像。
现在,五千多平米的营区内,哪儿有空地,哪儿就有绿色的生命和灸人的诗行。
今年元月中旬,成都军区专门在这里召开了营区净化、美化现场会,树立“金刚钻团”为“战地营区建设管理模范”。
前线总指挥廖锡龙将军身披硝烟来这里巡视一番后,无比感慨道:“这是一支有文化的部队。官兵们的智慧和才能超出了后方所有人的想象,还没上阵杀敌,他们就已经创造了戍边的奇迹。在他们面前,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在团李政委,政治处郭建民副主任,宣传股新闻通讯员魏冠军的陪同下,我们穿游在这片草木葱绿,鸟语花香的营区,处处都感到新鲜,好奇。
在这块小小的红土地上,能看到全国各地的名山秀水。
这个团的官兵来自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他们格外热爱自己的家乡。都想方设法把家乡最美好的风景搬进营区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献身之志,也让外省籍的战友在这里拍摄“旅游”照寄给亲人。
甘肃籍官兵用红土堆铸的麦积山石窟拔地而起,岩壁上的一排排石洞,一尊尊泥塑佛像,容貌逼真,巧夺天工;
来自“天府之国”的战士们,用怪石竖起的峨眉山,更加险峻秀丽,密林花丛中,还隐约可见群猴嬉戏;
石笋齐天的石林,云雾缭绕的黄山,群僧戏武的少林嵩山,逶迤绵延的万里长城……
呵,这岂止是操枪练炮的雄师即将上阵的集结地,简直就是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名山秀水图!
这里的每一尊塑像,每一个盆景,处处都展示着前线军人的不凡智慧和艺术才华。
红一连排长吴顺虎把我们引到了他带全排战士堆制的“乾陵”。
这是一个用泥土堆起来,用深山草皮覆盖的五十平方米大的盆景。三个山峰突兀而起,青草绒绒,幻松密布,一条用水泥浇成的柏油大道直通山顶,两旁伫立着雄狮、骏马和武士,旅游车辆和观光客蜂拥而上。
半山腰的停车场里,排列满了大小车辆。漫山遍野都有游人在观赏、品评。公路上一对对情侣手挽手依偎着缓步前行……
“你们怎么设计出乾陵来了?”我不由得惊奇地问。
吴排长答:“我是在乾陵下长大的。排里多数兵娃没去过,都想知道乾陵是个甚模样。”
吴排长对唐朝的历史了解不少。他给我们讲大唐盛世的繁荣和强大,讲武则天无字碑的来龙去脉,讲得头头是道,妙趣横生。
他告诉我们,整个盆景没有花上两包烟钱。车、人、狮、马都是泥塑的。线绳织电网,竹棍竖电杆,都是就地取材。
当问到堆这盆景的含义时,他念出了盆景台上的一副对联:大唐盛世,古今佳话,国泰平安;中华民族,改革振兴,任重道远!
念罢,他自豪地说:“我是八十年代的中国军人,我非常羡慕唐朝盛世的强大,我愿为振兴我的祖国献出一切!”
在红一连的板房头,耸立着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城楼,一群士兵正在精心刻画、绘彩。
那雕刻细致,光彩生辉的国徽和两旁一排排招展的红旗,给人以肃穆、庄严、神圣之感。那用白线连接火柴棍做成的一层层栏杆,和金水桥前用木棍、铁丝、山果做成的一长列梅花形华灯,使人叹服士兵们的聪慧。
连指导员告诉我们,这是全连一致提议,由黑板报编辑,三班战士郑卫东按照拾圆人民币上的天安门城楼图案设计朔造的。
天安门是首都的象征,全连人人都想有机会登上天安门,享受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也正是为了保卫祖国,士兵们才远离首都和家乡,戍守南疆。但是,不管相隔多远,不管戍边多苦,首都时时刻刻都在战士心中。
(2)
金刚钻团的官兵们用艺术才华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祖国深沉的热爱之情,以及为家乡、为祖国献身的火热生活。
在二炮连,我们看到了二排长叶青风带领兵娃们塑造了一幅感人的画面。这是一幅夜景图:一位高大英俊的士兵伫立南疆边关,护卫着身后的国旗。他瞪着一双机警的大眼,紧紧注视着前方!
士兵身后群山起伏,野花含苞,群群山鸽蹲在石尖上,花丛中熟睡。连那仙人掌也靠在岩石身上甜甜入睡了。
山下的层层秧田里,蛙声停息。葱绿的秧田挂着露珠,低头安歇。城市的幢幢高楼都在洁白的月色下格外安静。
士兵的北边,明净的湖水里,映着一轮圆月。一位少妇牵着一个孩童,安详地站在湖的彼岸。
年轻的母亲好像在唱:“夜朦朦,望星空……”幼稚的孩儿也微微地张开小嘴,似乎在叫:“爸爸,晚安!”
而这位士兵,仍是紧紧地注视前方,顾不得看一眼他的妻儿……
叶排长说:这幅群雕的题目叫“祖国至上”。为了人民安宁,世界和平,我们的士兵甘愿牺牲了个人的一切!
五班战士黄军礼家里很贫穷,母亲患肺炎,父亲身体也不好,就靠他已怀孕的妻子支撑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小黄只顾埋头训练,参战出发时,都没顾上与父母、妻子告别一声。
他的献身精神感动了全排人员,大家纷纷提议,以小黄的故事为原型,塑造了这幅贡献图。
是的,为了祖国的和平与安宁,金刚钻团的数千名官兵人人都奋勇争先,征战南疆,作出了巨大的自我牺牲。
全团有96名同志的父母病故,他们顾不上尽一点孝敬之情,把悲痛深深地埋在心底,坚持战斗在前线;多人推掉了婚期或中断了蜜月;近名超期复役老兵放弃了复员回乡,发家致富的机会;还有60多人废弃了学业。
通讯连长周丹医院,妻子临产无人照料,接连发来三封电报,都被他悄悄装进了衣兜……
“祖国至上”的字样,被战士们用青苔草嵌在那位士兵的前面,每个字像文件夹那么大。我不禁想起了清代诗人袁枚的诗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青苔草长在石壁上,草丛里,林木中,不择土地,不要肥料,只需一点微小的水分。它虽然很小,很不起眼,但安长年累月不停息地贡献着满身绿色,贡献出全部生命。
我们千千万万的前线官兵,多像这满山泛绿的青苔草啊!
一炮连是一个尖子争雄的连队。连长王国武,副指导员修中蔚,老战士张振林都是闻名军区的炮“尖子”。
他们用连队的两种火炮射击,几乎都“百发百中”,威震敌胆,是全连官兵的偶像。
因此,叶太华、管红发、王军等几名士兵自发地利用一个晚上,用红泥塑起了一尊“战神”:
一名炮手跪立阵地,肩扛火炮,手扣扳机,眼睛紧贴瞄准镜,沉着冷静,好像一触即发,条条火龙就会飞出炮堂,焚烧入侵之敌营。
指导员王国福介绍,全连官兵都想做“战神”,都想把我们连建成火葬敌阵的“战神连”!
(3)
我们的士兵不光能操枪弄炮,为国而战,而且也十分热爱生活。无论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他们都熊用智慧和辛勤带动开创生活的乐趣。
在一营机枪连门前,一块不到三十平的绿色草坪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十分逗人取乐的动物园。
指导员彭剑介绍说:“这是战士们从山上每人采撷一个像动物的怪石,经过精心雕刻描绘而组合成的”。
动物园分为兽类、禽类、水类三个游览区。
看那兽类区:猛虎下山,辟狮争雄,犀牛触角,黄羊越涧,那温顺的熊猫正饶有兴致地玩着小球;
看那禽类区:金鸡独立,鹰击长空,那蹦蹦跳跳的布谷鸟,正在丛林中叽叽喳喳,报告春天来了;
看那水类区:鱼群串串,鸳鸯嬉戏……
更引人注目的是高高蹲在山顶的猴王。它把金箍棒夹在胳肢窝下,一只手托住下巴,微皱眉头,轻闭嘴唇,好像在思考什么。
这时,正在板房里进行灵活歼敌理论教学的连队官兵们下课了,一群童心未泯的士兵围了过来。
一人问:“这老孙在想甚?”一人答:“它在想咋去偷蟠桃哩!”另一人说:“想它师傅唐僧呢!”又一人道:“它呀,上了火焰山,屁股烧疼了,在搜肠刮肚想借芭蕉扇!”
一个胖乎乎的小战士拨开人群,点着猴头的鼻子说:“它来到南疆,在想用金箍棒横扫越寇……”
看着这些溢满前线士兵聪明才智的雕塑品,听着战士们的评论,我们感叹不已。
这些即将进入一线阵地与敌面对面较量的年轻官兵,不仅对祖国有着无限的忠诚,而且对生活有着超凡的热爱,对文化艺术有着极其崇高的追求!
他们既是祖国的卫士,更是美的使者。如果不是祖国的需要而从戎征战,让他们写诗,他们会成为燃起人类生活火焰的出色诗人;让他们作画,会成为享有盛名的画家;让他们雕塑,会留下千古不朽的杰作。
无论让他们从事哪一门艺术工作,都会摘取艺术殿堂的皇冠!
今生有幸,到南疆参战,采写了一年半战场新闻。第一站的采访,竟给我留下了渗入骨髓的记忆。
注:此文采写于年元月,前线战友魏冠军全程参与。年10月再次创作。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诚谢。文章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和摘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