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布谷鸟 >> 布谷鸟的习性 >> 世界首富贝索斯最后一封股东信的五大思考
来源:创事记
02:08欢迎 文/贾铭
来源:秦朔朋友圈(ID:qspyq)
文章正式开始前,我们先玩一个游戏。
下图是一个乐高积木搭成的建筑,一个塑料小人站在仅一个角落被一根柱子支撑的屋顶下。
问,如何改变这个结构,可以使得在屋顶多放一块积木,而又不会压塌屋顶砸到小人?
特立独行
4月15日,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发布了他作为首席执行官的最后一封致股东信。信的正式内容没什么特别的地方,无非是过去的营收、未来的规划。
但信的末尾部分,很有意思。
贝索斯引用了理查德·道金斯《盲眼钟表匠》中的内容:
“这是我作为亚马逊CEO的最后一封年度股东信,我觉得有最后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必须告知大家,我希望所有亚马逊人都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以下是RichardDawkins出版的《盲眼钟表匠》(TheBlindWatchMaker)一书中的一段话——
这是关于生物学的一个基本事实。
避免死亡是你必须努力的事情。让它自己去做——这就是它死后的样子——身体往往会恢复到与环境的平衡状态。如果你测量一些指标,如温度、酸度、水分或生物体内的电势,你通常会发现,它与周围环境中相应的测量结果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我们的身体通常比我们周围的环境更热,在寒冷的气候下,他们必须努力保持这种差异。当我们死后,身体停止运转,温差开始消失,最终我们的温度与周围环境相同。
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如此努力地避免与周围的温度达到平衡,但所有的动物都做了一些类似的工作。例如,在干旱的地方,动植物努力保持细胞中的液体含量,这与水从细胞流向干燥的外部世界的自然趋势背道而驰。
如果它们失败了,它们就会死。更广泛地说,如果生物不积极地阻止它,它们最终会融入周围环境,不再作为生物存在。这就是它们死后会发生的事情。
虽然这段话不是一个比喻,但它仍然是一篇奇妙的文章,与亚马逊非常相关。我也认为,它与所有公司、所有机构,以及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相关。为了让你变得正常,这个宇宙在以什么方式吸引你?要做多少工作才能保持你的独特性?”
这段话引出一个话题:
我们是否应该保持与众不同?或者说,我们是否应该特立独行?
显然,贝索斯更加看重“独特性”,他认为,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保持独特性,才是人的价值。
这自然让我们想到王小波的文章《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文章中的“猪兄”确实特立独行,按常理说,猪嘛,被人类驯化以后,就剩下了两个用途,要么做种猪下崽儿,要么做肉猪,供人类消费。
但猪兄不一样,虽是肉猪,但长得又黑又瘦,两眼炯炯有光。行动敏捷,可以轻易跳出一米高的猪栏,甚至还能上房。
或许王小波真的见过这样一只猪,也有可能,王小波是通过这只猪,映射了自己。正如文中写到: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我们知道,那个时代有太多的限制,太少的包容,在王小波的成长岁月里,“老舍跳了太平湖,胡风蹲了监狱,王实味吃了枪子儿”。
一个荒唐时代对于正常人的情感表达,有着近乎窒息般的束缚。就像王小波自己说的:“我总觉得自己有一种写小说的危险。”
正是那种极度压抑的成长环境,才造就王小波后来天马行空的文学激流,才造就了这么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份倔强的希望,一份现实眼中不甘现状的光芒。
但我们这个年代,虽然有诸多不如意,但无论如何,比王小波的那个年代要自由得多。
但我们依旧崇尚“个性”“独特”。
前几年流行一种励志文章,大致意思是,要敢于特立独行、与众不同。
据说连心理学都指出:越是喜欢独来独往的人,越容易拥有开挂的人生,他们就像一束微光,或许不能照亮整个世界,却让自己的人生闪闪发光。
少即是多
好的。
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小游戏。
这其实是年4月份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杂志上的文章。
文中数据显示:
参与游戏的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通过增加支柱来稳定屋顶,从而防止放上砖块后屋顶坍塌。
我猜,屏幕前的你,大概率也选择了这种方法。
但实际上,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去掉原本存在的那个支柱,让屋顶直接固定在底座上,这样你往屋顶叠积木,屋顶也不会塌。
这个游戏的含义很有意思:
人们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总是考虑做加法而不是做减法。比如,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哪怕做减法的效率更高、更经济,但我们仍然优先倾向于考虑,是不是可以多做点什么,这种现象非常普遍。
比如,男孩子跟女朋友吵架了,然后男孩子就一直拼命解释。其实,女孩生气的时候你不解释,比瞎解释,效果要好得多。
可是,这与贝索斯的观点相悖。
游戏中的大多数人会增加支柱稳定屋顶,其实也就是说,大多数人会选择多做工作;
而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想到移走原来的支柱,其实也就是说,少做工作的人才是真正特立独行。
但贝索斯怎么说的?
贝索斯说,我们要努力,以显得自己与众不同,只有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人生才有价值。
其实,这个游戏确实提醒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多想想减法。但这个游戏跟贝索斯的观点类比,说实话,有点牵强。
可是,贝索斯引用理查德·道金斯《盲眼钟表匠》的内容,来鼓励人们与众不同,也很牵强。
演化视角
道金斯是牛津大学知名教授,每本著作都广受学界赞誉,其中两本尤为出名,一本就是贝索斯引用的《盲眼钟表匠》,另一本是《自私的基因》。与前者相比,后者是道金斯学术生涯的第一本著作,知名度更高,影响范围更广。
据说,当年《自私的基因》刚面世的时候,甚至引起了欧洲自杀率的上升,许多人在看完后顿觉人生毫无意义,对世界充满绝望。
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人是作为基因的载体而存在,人类所有行为都是自私的,目的都是为了基因的延续。
道金斯从“演化”的角度,对生物的生存策略进行了解释。
比如,在原始时期,对群居动物来讲,大多数时候,大多数动物都会表现得很合群,因为如果离群或者不跟群体行为保持一致,就很可能率先被捕食者吃掉。
在特殊的情况下,有的物种也会采取特殊的策略以求获得更佳的生存机会。比如,布谷鸟为了获得更多食物,经常大声尖叫而引起父母注意。
为了不招来捕食者,鸟爸鸟妈就会把食物喂给叫声最大的布谷鸟。
甚至有时候,布谷鸟为了自己活下去,还会杀死兄弟姐妹,这不是骇人听闻,而是经过动物学家证实的。
这表面看,是物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不择手段。但其实深层次的原因是基因为了自己的存在而驱使生物这么做的。
比如,大声尖叫和杀死兄弟姐妹的基因能够保证布谷鸟得到食物从而存活下来,所以这些基因会扩散开来,从而达到进化上的稳定。
还有别的例子,比如,有的昆虫会通过与环境颜色同化来保护自己;有的昆虫恰恰相反,会通过色彩斑斓来警示敌人,表示自己“很危险”。
但无论是合群还是独特,生物的目的都是为了生存。
其实道金斯的两本书都没有强调合群还是特立独行,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优势。道金斯更多的是在讨论“演化”,生物体根据生存环境不一样,或许会采取不同的策略,最终,有利于生存的基因就遗传下来。
职场策略
人类生存到现在,写在基因里的很多本能没有变。但选择策略的方式无疑灵活了很多。
在艺术领域,有时候特立独行有助于成功。比如,当谭咏麟和张国荣的“软情歌”充斥香港乐坛的时候,黄家驹不愿意用廉价的小情小爱向那个时代献媚,而选择用生命的方式,传递出一种永不妥协的信仰。
黄霑、罗大佑,他们都选择了与时代逆行。
但他们并不是因为特立独行而成为艺术家,而是因为他们是艺术家,我们才记住了他们的特立独行。
回到贝索斯的观点。其实,他的离职信更像一篇檄文,意在激励员工们努力工作。
但在的工作环境中,员工的策略真的应该是“努力工作”吗?
其实不是。
在职场上的占优策略应该是“合群”。至少在明面上,不要比别人更努力,也不要比别人更懈怠。
如果你表现的太努力,一方面,会招致同事的妒忌,而且因为你的积极,同事们也被迫更努力,所以还会讨厌你;另一方面,所谓能者多劳,既然你这么能干,上级自然会多给你派任务,这既是机会,又是挑战。
机会自然是如果你工作做得好,有升职加薪机会的时候,你可能会有一点点优势。
挑战却有三个方面:
第一,事情做得多了,犯错的概率就会更大,而人们总是对坏的事情印象更深刻(比如,你捡到块钱和丢了块钱,丢钱这件事你记的时间更长);
第二,聪明的老板,会给努力工作的员工加薪,但不一定会给他升职——你见哪个企业领导每天只会埋头苦干?
第三,当努力没有换来回报和认可的时候,会挫伤自己的积极性。
所以,如果一家企业突然多了一个特别努力工作的员工,那么,短期内其他员工的努力程度也会上升,但随着这个员工升迁、离职或者工作积极性下降,大家的努力程度又会趋于稳定。
这绝对不是鼓励上班划水,而只是客观描述职场规律。在现实生活中,做更少的工作,并不意味着效率更低,而很有可能,虽然看起来做的工作少了,但对单位的贡献更高。
而且,任何一个员工也不可能长期以低于同事平均水平的努力程度工作。
所以,真正聪明的职场人,一般不会时时刻刻突出自己,而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尽量表现的跟其他同事差不多,同时,不断利用业余时间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当遇到特别的机会的时候,只需要果断出手一次。
所以,当你进入某家公司,很快就可以发现一个特别突出的员工的时候,他一般是职场新人。
做真正的自己
我们高度怀疑,贝索斯的股东信是在给大家灌鸡汤,但贝索斯的真实意图其实并不重要。
对我们普通人来讲,真正关键的,不是与众不同,而是做自己。
读大学,室友天天在寝室打游戏,只有你自己每天泡图书馆,不要怕被孤立;
职场上,同事们每天聊天扯淡或者低效加班,你一个人埋头苦干或者按时下班,不要担心被排挤;
生活中,朋友召集聚会,聊的都是富婆大款、娱乐八卦,你想说点别的,不要怕冷场。
其实,如果有可能,我们更希望这世上没有所谓的“特立独行”。我们只希望,可以不必人云亦云,也不必哗众取宠。每个人都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喜好,毫无顾忌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所有人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得到尊重,不用为了搏出位而标新立异,不用为了活得体面而苦苦挣扎。
最后,希望每个人因为平凡而独特,却不因为独特而平凡。
作者:贾铭,青年经济学者、自由撰稿人。研究领域为行为与实验经济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6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