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熊宝包图丨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国著名的诗人陆游有诗曰:“时令过清明,朝朝布谷鸣。”诗句里面布谷指的就是杜鹃鸟。由于它们叫声跟“布谷、布谷”的发音很像,所以得名布谷鸟。不过杜鹃鸟不是一种鸟类的名字,而是杜鹃科鸟类的统称,杜鹃主要包含三大类:大杜鹃、三声杜鹃和四声杜鹃。作为一种林业益鸟,杜鹃主要以昆虫为食物,而且喜欢吃松毛虫、毒蛾等害虫。这两种害虫,其他鸟类不敢吃也不喜欢吃。唯独对于杜鹃来说,就是一顿美味佳肴。因此,杜鹃也是比较著名的森林益鸟。杜鹃“寄生”然而和它们“益鸟”的美名相比,部分杜鹃鸟繁育后代的方式,就显得不那么光彩了。杜鹃鸟哪里都都好,就是懒得筑巢,所以大概三分之一的杜鹃鸟有“巢寄生”的习惯。所谓“巢寄生”,就是将卵产在其它鸟的鸟巢中,由宿主鸟类代为孵化和育雏的繁殖行为。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80多种鸟类存在寄生的行为,杜鹃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种。而=杜鹃把蛋生在别的鸟巢,把大约种雀形目鸟类祸祸得够呛。比如有的大杜鹃会把自己的蛋寄生在芦苇莺的巢里,可是大杜鹃和芦苇莺的体型相差太大了。大杜鹃体长一般可以达到32厘米,翅膀长约21厘米。芦苇莺作为一种中等体型的鸟类,和大杜鹃相比小巧了很多。体长只有13厘米的它们,面对杜鹃雏鸟的时候会出现下图这种情况:体型差距那么大,难道被寄生的鸟类认不出来吗?为什么它们会心甘情愿帮助杜鹃孵化和育雏呢?这就得从杜鹃“物色”雏鸟义亲说起了。杜鹃“巢寄生”对宿主的选择上文提到过,杜鹃寄生的鸟类大约有种,这么多的鸟类它们是如何选择的呢?当然不是随便选的。为了避免自己的卵被宿主鸟类清除,杜鹃物色宿主的时候,会严格遵守以下标准:孵化期和育雏期时间相近、雏鸟食性相似、蛋的外形和颜色相仿。遵照这个标准,杜鹃鸟的寄生往往一试一个准,那些被寄生的鸟类,大部分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的蛋里边出现了一个“叛徒”。而且,杜鹃“薅羊毛”还喜欢逮住一个“薅”。研究表明,杜鹃寄生的鸟类一般情况下只有一种,比如就逮住芦苇莺寄生。那么问题来了,它们又是怎么辨别自己要寄生的鸟类呢?这个目前科学上还没有明确的解释,有两种说法比较可信:一个是杜鹃的遗传基因;另一种是杜鹃雏鸟对义亲的记忆。其他鸟发现养了杜鹃的雏鸟后,有啥反应?既然宿主分不清杜鹃寄生的卵,孵化之后雏鸟的外形差异总该分得出来吧。事实上,很多被杜鹃寄生的鸟类,在雏鸟孵化之后确实知道它不是自己的孩子。但它们依然心甘情愿或者“被迫心甘情愿”抚育杜鹃雏鸟长大,原因有两点:首先,本能会引领被寄生的鸟类帮杜鹃育雏。尽管杜鹃的雏鸟孵化之后体型、外貌和宿主鸟类的雏鸟差距很大,而宿主也能看出其中的差别。然而鸟类的本能告诉它们,不能冒险忽视甚至驱赶杜鹃雏鸟,万一出错了,伤害的就是自己的娃。其次,部分宿主鸟类只能喂杜鹃雏鸟。杜鹃鸟体型比较大,如果寄生在小体型的鸟类巢穴中。那么杜鹃的雏鸟孵化以后会尝试着把宿主鸟类的卵、雏鸟给一个个拱出巢穴。成功之后,整个巢穴就只剩一只杜鹃雏鸟,宿主想不喂养都不行。不过这种极端的情况只会出现在小体型宿主鸟类的身上,因为杜鹃雏鸟体型太大,如果不这么做,宿主鸟很难养活它们。当然,也有尝试反抗的鸟类。有的宿主鸟可以在杜鹃雏鸟还未孵化的时候,依靠外观去辨别,找出多个蛋中不一样的那个,然后将其清除掉。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杜鹃寄生只会产一颗卵,偶尔产多颗。依靠外观区分做法,有时候也会闹乌龙。如果杜鹃“寄养”的蛋比较多,那么宿主鸟类就会把自己的蛋给清除……其实有不少的鸟类,也试图在杜鹃产卵之前将其赶走,只不过一般情况下都打不过,毕竟杜鹃的体型比多数雀形目鸟类大。总而言之,当杜鹃的卵被宿主鸟类孵化,杜鹃雏鸟一定会被抚育长大。杜鹃也不是白嫖,它们的雏鸟会交“生活费”说这么多,杜鹃寄生的行为好像是一种祸害。虽然这么说也没错,但杜鹃雏鸟在义亲的鸟巢里,还是会尽可能地上交一点“生活费”——粪便。杜鹃雏鸟的粪便,可不是用来给宿主雏鸟吃的,而是用来抵御敌人的。当杜鹃在体型比较大的鸟类巢穴中寄生的时候,它们雏鸟可以和宿主雏鸟和平共处。而这个时候,杜鹃雏鸟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它们的粪便带有一种特殊的液体,这种液体一般散发着恶臭,然后像猫头鹰、蛇类这些捕食者都会敬而远之。曾经有研究人员用乌鸦做过调查研究,发现被杜鹃寄生的乌鸦,雏鸟成功离巢的概率高达70%;而没有被寄生的乌鸦,雏鸟成功离巢的概率将会下降三分之一。所以说,除了一些极端情况之外,杜鹃的雏鸟和别的鸟类雏鸟共存,其实对于宿主鸟类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后记总结一下,其实杜鹃鸟的寄生行为,很多时候和宿主都是互利共生,协同进化的关系。如果寄生的形式行不通,那么它早就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了。只能说,杜鹃寄生和宿主鸟类大多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因此,大部分鸟类看到寄生的杜鹃雏鸟,也不会做出太多反应。权当是自己的娃将就着养大呗,毕竟杜鹃雏鸟交的“生活费”还挺可观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