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布谷鸟 >> 布谷鸟的形状 >> 前苏联经典电影中的诗意美学,澎湃的理想与
如果让我推荐苏联电影,一定不是《乡愁》、《镜子》,虽然它也被冠以诗歌的名义,但更像是带有宗教仪式的、图解哲学的电影,就与后来的《尤利西斯的凝视》一样,我甚至已经混淆了这三部酷爱迷雾的电影;不是白桦林里,把上尉和护士的跨越战壕之吻雕刻成青春勋章的《伊万的童年》;不是女神枪手把第41个敌人俘虏后,俘虏以海水一样蓝的眼睛掳掠了心慌意乱的女神枪手的《第四十一》;也不是中国《编辑部的故事》前传《办公室的故事》……
我想推荐的是几部带点诗意的前苏联电影,体验下作为电影老大哥的苏联影像美学。《雁南飞》导演卡拉托佐夫就主张“真正的电影是诗电影”,他认为“产生一部影片的思想和意图,应当通过广阔的诗的色彩表现出来。”
1《士兵之歌》
苏联电影豆瓣评分9.1
由著名导演格里高利·丘赫莱依执导的苏联现实主义电影杰作《士兵之歌》,荣获年第3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入围年第1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并获得年第15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电影奖-最佳影片等多项大奖。
19岁士兵阿廖沙在一次为期六天假期中,回家探望母亲。途中,阿廖沙邂逅了天真无邪的少女舒拉,两人一见钟情。然而他们乘坐的火车被炸,他救死扶伤耽搁了不少时间。当阿廖沙终于回到家乡时,只来得及和母亲在田边说几句话就要返回前线。
在装满干草的行走中的火车厢里,19岁的阿廖沙和18岁的舒拉探讨了有关友谊和爱情的分界线,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比农夫山泉还要纯净的光芒,他们一起去找水喝,他们捎东西给战友城里的朋友,他们在火车站依依惜别,他们拥抱……这是一部简单纯粹的电影。
他们稚气未脱的面孔,未受尘世污染的清澈表情,年轻的驿动的心,以及兵荒马乱中和平村庄的美好与珍贵。他们宛如战地雏菊,在战火纷飞的土地上,撰写一首新月派诗歌,士兵之歌,初恋之歌。
2《我是古巴》
苏联/古巴电影豆瓣评分9.1
我是古巴,我是哈瓦那,我是退潮后礁石上千万干涸的泡沫。我是古巴,我是甘蔗,我是那连同家园一起燃烧的大片甘蔗。我是,我是姑娘,我爱上了卖水果的小伙子,他开朗又善良,他每天欢快的歌唱,可我是个妓女。
我是古巴,我是雪茄,我热爱生活,热爱每天亲吻我的人,我不停地燃烧。我是古巴,我是音乐,一点点丰收的喜悦就值得我纵情歌唱,可谁又能听见我的悲伤?我是古巴,我们的身边不是海洋...是抑制不住的泪,它流了下来,变成了鲜血。我是古巴,我是革命!我是掠夺者打不死的墙!
——这是电影革命者拍摄的革命者电影,这是诗歌与光影的一次伟大实践,莽撞无邪的摄影带着些许的野蛮跃进了影像教科书,热带风情少女混淆了资本主义与无产者混淆了年代混淆了时光。……当色彩屡屡受到颠覆性地屏蔽的今日,你把电影标上出品,一点都不违和。
3《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苏联电影豆瓣评分8.5
十七岁的女工卡捷琳娜因爱上了电视台摄影师鲁道夫,冒充教授的女儿,进而怀了孕。不久,鲁道夫发现真相并抛弃了卡捷琳娜。但卡并未就此消沉,她一面抚养孩子,一面发愤读书,终于在十六年后成为莫斯科一家大厂的厂长。后来卡捷琳娜又结识了焊工果沙,并一直隐瞒自己的身份,真相再一次暴露后,男焊工离开了她……
这个我们耳熟能详的电影片名,已经成为某种象征,类似成语的语句。当你沉浸在苏俄五零年代末恬淡的时光和斗志昂扬的生活场景里,你会有误入中国八零年代城市节奏的即视感。
女主人公卡捷琳娜的两次隐瞒,折射出这个社会的某些游戏规则。第一次,个人的形象、品牌包装在社交场上的应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譬如那些酷爱在个人空间秀咖啡时光的男人和女人,就是间接地通过一杯烧脑液体来提高个人的生活格调,并不认为这没有效果,也不认为某些自我粉饰对职场和人生之路没有促进和润色作用。
第二次,在男权社会里,女性的强势在感情上确实让男人望而生畏,以至于卡捷琳娜逼不得已对爱自己的男焊工掩盖自己的大厂长身份。还好,最终电影成为爱情励志片,当卡捷琳娜的老伙伴四处寻找男焊工的情节出现以后,我被感动了。对卡捷琳娜来说,还有比稳定的感情生活更重要的事情吗?对其他职场上的中年女人何尝不是呢?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莫斯科相信爱情。
4《两个人的车站》
苏联电影豆瓣评分8.6
该片是梁赞诺夫“爱情喜剧三部曲”中的第三部,讲述了替妻子顶罪入狱的普拉东在审判前请假回家看望父亲时被困于某车站,与车站餐厅服务员薇拉相识相爱的故事。
两个人的车站,钢琴家和餐厅服务员结成苦命鸳鸯,这种靠近落魄的中年爱情际遇,好比苏联版的廊桥遗梦,他们是互相取暖互相搀扶的搭档,在超现实主义之下寻找希望的火光,寻找活着的真谛。人潮汹涌的车站,宛如人潮汹涌的现实社会之缩影,他们没有鲜衣怒马没有香槟玫瑰,但是能够在擦肩而过的瞬间里,把握生命的脉动,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凯旋?
这个世界是苦的,但是希望永远不能停止,就好比他们在奔赴自我囹圄的雪地上,背靠着背,拉起了手风琴。
5《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俄罗斯豆瓣评分8.7
本片根据鲍瓦西里耶夫于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改编,获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全苏电影节大奖,年又获列宁奖金。
年之夏,瓦斯柯夫准尉带领一个排的四联装高射炮的炮手驻扎在一个靠近小车站的村子里。一天,班长丽达在不远的树林里发现了空降的德军。瓦斯柯夫带领一支小分队去搜查敌军,成员包括丽萨、迦尔卡、丽达、索妮娅、冉妮娅等五个姑娘。队员们英勇牺牲了,受重伤的丽达不愿连累准尉把儿子托付给他后饮弹自尽。悲愤的瓦斯柯夫一举歼灭敌军营,完成了任务获得援救。
黑白的战争与彩色的和平幻想,在五个娘子军血染的风采中,成为生命乐章的残酷表达。澡堂里女战士的集体嬉戏,她们的古典酮体成为影史上最纯净的春光图,以至于冯小刚在《芳华》里羞羞答答的效仿,显得无比拙劣。她们的战魂将永远在那片树林里,和布谷鸟一起歌唱,她们的笑容也将和朝霞相融,映红俄罗斯土地。
6《女狙击手》
俄罗斯和乌克兰合拍豆瓣评分7.6
该片取材于苏联女英雄、神枪手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的部分生平,讲述她在战争爆发后奔赴前线,书写了二战史上一段不朽的传奇故事。
“你们是否觉得,你们已经躲在我身后很久了?”~苏联女狙击手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如是说。她是铿锵蔷薇,每次扣动扳机,都是雪地与星光的交织,都是花火,都是战歌。有人说牛逼的导演用镜头说话,而不是故事,女主人公一百分的容颜,加上一百分的摄影与色调,一百分的诗歌与烈酒,让电影成为一场视觉盛宴,音乐直接催化至巅峰,故事大约是:爱与死,战争与和平,毁灭与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