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鸟

深读丨残雪给世界文坛带来一股旋风

发布时间:2023/4/4 15:33:38   

残雪通讯员摄

残雪作品

人物档案

残雪,本名邓小华,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先锋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年首次发表小说,至今已在国内出版作品近90部。其代表作有《赤脚医生》《山上的小屋》《黄泥街》《苍老的浮云》《五香街》《最后的情人》等。她是作品在国外被翻译出版最多的中国作家之一,其小说成为美国哈佛、康奈尔、哥伦比亚等大学及日本东京中央大学、国学院大学的文学教材。她的作品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多次被入选世界优秀小说选集。她是唯一获得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的中国作家,曾获得英国独立报外国小说奖提名,入围美国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年,其作品《新世纪爱情故事》入围国际布克奖长名单。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陈薇

10月10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公布获奖名单,中国湖南作家残雪不在其中。随着这个消息的扩散,日前由网络引发的这一波“残雪热”在逐渐消退。

无论是之前的“被热闹”,还是现在的“恢复平静”,残雪本人自始至终都没有被这个奖项所困扰。在风景幽静的西双版纳一隅,她过着安宁平静、云淡风轻的生活,每天跑步、创作、阅读……与外界的喧嚣始终保持距离。

尽管与本届诺贝尔文学奖无缘,残雪却依然被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看好。国内研究残雪的知名学者、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卓今称,残雪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是必然,因为她的作品文学质量、文学价值摆在那里,迟早会被发现。

毫无疑问,残雪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中国作家。

从裁缝到作家

残雪是个地地道道的长沙妹子。

年5月,她出生在新湖南报(即现在的湖南日报)报社大院,父亲邓钧洪当时是社长兼总编辑,后来残雪在长沙文化圈也常被称为“报社子弟”。出生后,父亲给她取名邓则梅,后来她自己改名邓小华,“残雪”是邓小华走上文学之路后的笔名,并沿用至今。

4岁前,残雪在报社的宿舍和幼儿园度过,湖南日报那个绿树葱茏、一天到晚散发着油墨香的院子给她留下了人生最初的记忆,她的散文名篇《美丽南方之夏日》中便留下了这段生活的印记。后来她和家人搬到河西岳麓山居住。8岁时,一家人回到城里。她先后当过医疗站学徒、机械厂工人、英语代课老师,后来还与丈夫鲁庸开了一家裁缝店,生意慢慢做出了名气。

残雪自小热爱阅读,读童话故事,读中西方古典文学作品。在父亲的书柜里,排列着大部头的哲学典籍,《辩证唯物论》《资本论》……15、16岁时,残雪跟着父亲阅读,听父亲一句句讲解。在浓厚的哲学学习氛围中,她学会了哲学的思考方式。在后来的文学创作道路上,她的作品也有西方古典哲学的意味。同受家学熏陶的她的哥哥邓晓芒成为了著名哲学家。

实际上,残雪做裁缝和写作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当时,因为夫妻俩的裁剪功夫好,缝纫精细,样式新潮,生意十分兴隆。上世纪80年代初期,残雪开始创作。同时,她阅读了大量西方现代派的文学作品,怀特、卡夫卡……这些西方作家的文学作品让她从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中跳出,成了一位现代主义先锋派作家。

年,残雪开始创作第一篇小说《黄泥街》,正式发表之前,便已在长沙的作家圈子里传开了。因此,残雪与文化界的人接触得比较多。她的裁缝店在文人圈子里声誉尤著,残雪也交了不少作家朋友。

刚开始的那几年,裁缝是残雪的第一职业,写作只是抽空打打擦边球。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

《黄泥街》发表

年,残雪的短篇小说《污水里的肥皂泡》刊行在《新创作》杂志上,这是她发表的首篇作品;之后,又有《山上的小屋》《公牛》《雾》《布谷鸟叫的那一瞬间》《阿梅在一个太阳天里的愁思》《旷野里》6篇作品相继在全国多家著名的文学刊物上公开发表,残雪开始在中国文坛小有名气。

年至年,残雪在全国大小刊物上一共发表了12篇小说。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写作成了她的第一职业。她儿时的梦想也由此开始起飞。

《黄泥街》是残雪的处女作,它的发表却颇费周折。为了它的发表,湖南文坛许多作家都伸出过援助之手:作家谭谈曾经把《黄泥街》推荐给北京的一家文学杂志,被退了回来;韩少功又托熟人找到上海的一家文学杂志,也被婉拒……最终,《黄泥街》在著名作家丁玲的支持下得以发表。当时,丁玲办了一个文学刊物——《中国》杂志。这本杂志很大气,很前卫,就像当年丁玲写自传体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一样,有一股涤荡陈腐、挑战权威、敢为人先的气概。《黄泥街》文稿经过丁玲的亲自审阅,于年11月刊出。它的横空出世,在当时的文学界引起了许多评论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9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