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布谷鸟 >> 布谷鸟的形状 >> 农村的小动物越来越少,就连农民都开始担忧
我儿时的记忆是农村的80年代,那时候的农村确实没有现在富裕,农民虽然能够吃饱饭了,但还吃不好。
农民居住的房子还有土坯房,道路也没有现在的水泥路或柏油路,常常雨后泥泞不堪。
那时,种地的方式还比较原始,虽然拖拉机也能够在农业生产上投入使用,但是并没有普及,多半还是依靠人力和畜力干农活。
记忆中,那时候农村的小动物特别多,下雨前,总有很多的蜻蜓在乡间小路上空盘旋,常能引起不懂事孩子的追打。
青蛙和蟾蜍在雨后能叫翻天,特别聒噪。
夏日的田野里蛇多,田鼠也多,胆小的女孩都不敢在深草丛里走。
蜥蜴总是像快行侠一样,从你面前一闪而过,各种各样的鸟总是一群群地结伴起起落落。
那个时候农村的小孩子,最大的童趣也就是有那么多小动物陪伴,他们也没有益虫和害虫的概念,更不了解什么是保护动物,更何况那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多对动物保护的条令,因此抓小动物也就成为了当年孩子们的乐趣。
然而,时过境迁,40余年的光景过去了,农村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变得都富裕了,不仅能吃饱还要讲究吃好。
农村的房子不仅没了土坯房,砖瓦房也不多了,替代的多是小楼房了。
泥泞的土路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硬化光洁平坦的水泥路和柏油路。
农业生产变化更大,用人力的地方越来越少,牲畜就更没人用了,农村也很少有人养殖了。
机械化作业已经完全投入农业生产当中,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都能用到机械。
自从种地有了化肥和农药,不用有机肥也能获得粮食的高产,不用锄地田野里也没有杂草了。
但是与此同时,过去农村的小动物也越来越少了,甚至有的物种都已经在当地消失不见了。
比如说,过去农田里随处可见的“地出溜”(蜥蜴),在我当地农村已经彻底见不到了,现在的小孩子都不知道“地出溜”为何物了。
蜻蜓虽然还有,但是也仅仅是零星能叫到几只,像当年那样一群一群飞舞的情形是没有了。
夏日雨后的农村,再也难以感受到蛙声一片的情景了,村庄过去的池塘都被填埋了。
以往村子上空成群结队的布谷鸟,也很难见到踪迹了,就连令人讨厌的猫头鹰夜鸣声,也有多年没听见过了。
农村不少小动物的数量还在不断地减少,但是以前从未见过的“花蚊子”在农村却一年比一年增多,就连村子里不识字的老年农民都开始担忧起来,花蚊子没有了天敌,会不会越来越多呢?
农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不得不说与近年来农药和化肥在农业生产上的大量应用。
由于人们单纯地追求高产,化肥可以在短时间内满足农业需求,但是滥用化肥也会让土壤碱化板结。
除草剂等农药的大量应用,虽然农民不再需要除草了,虫害也少了,但是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在这种环境下,有多种小动物已经不再适应生存,因此才导致了它们的消失绝迹,或在慢慢地减少数量。
如今,不仅仅小动物是这样,就连部分种类的野草也都因生态环境的改变,也已经多年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农业生产的科技化和机械化,既能让粮食高产出,还能让农民减少人力投入,“锄禾日当午”的情景在农村也已经看不到了,但是农村也没有了过去农村的自然生态,即便是盛夏走进田野,除了遭受花蚊子滋扰,也很难能够遇到其他的小动物了。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农民,虽然生活条件好了,衣食无忧,但是当看着眼前农村的自然环境,总有一种莫名的担忧,如此下去,未来农村仅剩不多的小动物,难免也会逐渐消失。
但愿我的担忧是杞人忧天,可是那些已经消失的小动物和野草,实实在在地难再复还了,也就留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里,下一代人也仅能在画册中才能看到。
田园风光,是一种自然和谐,有茂盛的庄稼,有瓜果飘香,也需要有蛙声、虫鸣声和鸟声,以及野草野花的点缀,那才是真正的鸟语花香。
真心希望在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的情况下,农村还能够保留着原有的自然风貌,那就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