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布谷鸟 >> 布谷鸟的形状 >> 极度残忍自私自利的布谷鸟,使科学家甘愿为
人生来是有私心的,这不仅与个人品行有关,更与自然属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可以说这是生来就有的一种特性。
虽然在几千年来人们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人类成功占到了食物链的最顶点,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人类在自然界中扮演的角色并不光彩,有时甚至因为人类的一些行为造成了动植物的灭绝。
但相较于人类而言,布谷鸟的行为好像更胜一筹,在损人利己这方面,布谷鸟可以称得上是自然界里的行家。
臭名昭著的布谷鸟布谷鸟主要生存在亚欧非大陆,属于比较典型的迁徙型鸟类,它们通常会在春季和夏季的时候飞往北方繁育幼鸟,等到寒冷的秋冬时节又会重新回到南方生活。
虽然在很多文章和诗句中,布谷鸟是报春的鸟儿,但实际上它却是名副其实的职业骗子,布谷鸟经常会为了省事将自己的蛋放到别的鸟类的巢穴中,为了防止其他鸟类发现,它们还会残忍的将别的蛋吃掉。
两只杜鹃(Flappy和梦之鹃)的迁徙路线从这点来看,布谷鸟好像天生就受到了自然的馈赠,才能让如此懒惰残暴的它能够顺利将自己的蛋进行伪装,进而得以绵延子嗣。
而布谷鸟的这种奇特的甚至有些违背鸟类特征的行为一直以来都困扰着无数生物学家,可即便如此,也很少有科学家真正开展了这项研究,国际上也因为布谷鸟的数量稀少以及习性的奇特而将它列为濒危鸟类。
直到几十年后,欧洲的一位生态学家,在探寻布谷鸟与芦苇莺特性的时候,才逐渐解开了布谷鸟的神秘面纱。
布谷鸟与它的宿主芦苇莺在尼克的研究中发现,布谷鸟好像天生就没有筑巢的基因,但也因此让它找到了比自己筑巢更方面更省事的方法。将要生产的布谷鸟往往会蹲在芦苇莺的巢穴边上,一旦芦苇莺外出觅食,它就会迅速出击,将芦苇莺的蛋几口吃掉后,迅速在巢穴中产下自己的卵,随后便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一计划的要义就在于快,一旦被芦苇莺发现,不仅自己要遭殃,就连刚产下的卵也要面临被破坏的危险。
而布谷鸟坚定选择芦苇莺作为自己的宿主也是有芦苇莺的习性决定的。芦苇荡一般位于沼泽和河流附近,而芦苇莺往往会把自己的巢穴将在芦苇荡地势较低的位置,这也让布谷鸟可以更加方面的站在高处观察,以便伺机而动。
那么布谷鸟的这种借巢产卵的习性是如何生成的呢?它又是怎么骗过芦苇莺的眼睛,让它乖乖帮忙孵蛋的呢?
为了验证芦苇莺是否具有识别蛋的真假的能力,尼克教授特地选了几个芦苇莺的巢穴,并放入了几枚体型相差较大的蛋,果然当芦苇莺回到巢穴后立马就发现了蛋中异类,毫不留情地将其破坏。
这一实验也间接证明蛋的外形和大小是芦苇莺辨别的关键,如果能模仿的很像那么芦苇莺同样是不会发现的。
由此也能看出,布谷鸟为了偷懒省事究竟做出了怎样的努力,为了迷惑芦苇莺,它们将自己的蛋包装成相似的花纹、颜色甚至大小,要知道成年布谷鸟的身形要比芦苇莺大得多,为了欺骗对方为自己孵蛋,布谷鸟也是下了血本了。
而且尼克在研究时发现,布谷鸟在时机的捕捉上十分精准,过早产卵会被芦苇莺发现并破坏掉,而过晚产卵则会影响幼鸟本身的发育和孵化,因此布谷鸟往往会在芦苇莺产卵中间诱导其外出,并将自己的卵放进它的巢穴内。
而到布谷鸟的卵出生后才是最精彩的时刻,刚刚出生的小布谷鸟在没有任何鸟的教导下就会自觉用爪子将周围的幼鸟甚至还没出壳的鸟挤出巢穴,最终只留它一个,而芦苇莺则会费尽心血将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抚养长大。
对于小布谷鸟的行为,尼克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幼鸟的行为是基于体型太大导致的,芦苇莺的巢穴较小只能勉强容纳下一只布谷鸟幼鸟,如果有其他竞争者就无法让它容身,因此这也是大自然给予它的天然排除异己的能力,帮它争取到更好的生存环境。
其实布谷鸟从幼鸟到长大成形中间也不过经历了三个星期的时间,在它长大期间体型会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变化,那么为什么芦苇莺无法识别幼鸟的不同之处呢?
“巨婴”杜鹃被芦苇莺投喂巢穴的调换实验为了研究这一问题,尼克教授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把两个不同鸟的巢穴相互调换了,但令人惊讶的是,芦苇莺竟然一点也没有发觉,仍然任劳任怨的哺育着别人的孩子。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尼克才发现,原来幼鸟在饥饿的时候都是通过特殊的叫声来呼唤母亲的,而呼叫的声音越大越容易引起成鸟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5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