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布谷鸟 >> 布谷鸟的形状 >> 九神鹿绘本馆系列自然风物篇与传统节日
01《一条大河》
作者:于大武尺寸:8开页码:60阅读年龄:4-10难得一本写给孩子的黄河主题原创绘本,看的人内心澎湃,一股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作者于大武老师将自己全部的人生阅历、艺术造诣都凝结并倾注在这部作品中,历时3年才打造而成。制作上,一眼就能看见的精美和用心,选用超大的8开横幅开本,每个对页都能尽显黄河的气势磅礴。在辽阔的视觉盛宴下,它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让黄河从源头,顺着流经的路线,来讲述自己的故事——“我出生在青藏高原,那里有雪山、湖泊、小溪。我喜欢奔跑,喜欢外面的世界。我开始北上,沿着积石山脉,来到了甘肃的千年石窟炳灵寺。这里曾是丝绸之路的途径地,大大小小的石窟就是当时人们的心灵驿站。出了宁夏,我来到鄂尔多斯草原。我开始往东走,看着茫茫的草原和成群的牛羊,我想起了小时候的家。”就这样,从源头青藏高原、途径兰州、延安、西安、郑州、山东,一直到渤海,黄河流域的地理、历史与民族文化就这样巧妙的结合起来。而且整部作品采用壁画与绘本结合的方式,每个对页中的内容丰富详实,还包含了地理、人文、民俗与风情,是一本名副其实的黄河图像百科全书。比如讲到古都西安,中国古代有十三个朝代都定居于此,中华民族在此留下了辉煌的历史,还有著名的五岳之一,华山,以险峻闻名天下。这幅图就把西安城墙的重点地标性建筑,都一一呈现,钟楼、鼓楼、大雁塔、小雁塔,叮当之前去过西安,所以在看到这些熟悉的建筑,他会听得异常起劲。再比如,过了郑州就是开封,这里也曾是八朝的古都,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绘制的巨幅画卷《清明上河图》记录了这座城市的千姿百态。虽然宋代的古城虽已长眠于地下,但在书中,好像依然能感受到它的脉动和呼吸,更感受到如今新生城市的活力。看完它,黄河和中国人之间血脉相连的情感、详尽严谨的史料和科普知识,都在整本书中沿着黄河的奔腾铺展开来。对孩子地理启蒙,传统文化的熏陶都是非常好的素材。02《盘中餐》
著/绘:于虹呈尺寸:16开页码:40阅读年龄:4岁+这本书看的第一眼就非常打动我。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村庄田野是常见的景象,如今家乡的点滴只能在梦中见到,而这本书就像时光机器,瞬间带我穿越回几十年前。它以中国传统节气为记录线索,分别用雨水、惊蛰、清明、立夏、小满、大暑、立秋、等几个节气为记录结点,将农民种植水稻的几个主要阶段,通过日记叙述和画面的方式呈现出来。画风上,精致逼真,还原生动的乡间生活。春天,梨花盛开,人们赶牛放羊准备春耕。夏天,禾苗生长,雨后的泥土格外清香。秋收时节,那热闹,全家老少出动,卷起裤腿,为一年的收获忙碌。收完之后,还要在平地上晒干,用谷耙翻谷子。简直神还原,包括房屋啊,人们的装束,晒衣服的方式,甚至连干活时候的表情,都一模一样。细节上,也格外趣味盎然,给孩子埋伏很多新鲜的“镜头”,像这里,葱郁的稻田里藏着青蛙,可不是一眼就能发现的哦。另外,关于农具、节气、稻米的生长过程,都有详细的科普。相信经过书本的熏染,孩子不仅对“米饭来之不易”这句话理解更深刻,更愿意从实际生活中珍惜粮食,珍惜现有的生活。03《布谷鸟的四季歌》
作者:闻达叶露盈尺寸:12开页码:41阅读年龄:4岁+作者叶露盈,早闻大名,还上过《国家宝藏》,她画的绘本版《洛神赋》更是堪称绝美。而这本《布谷鸟的四季歌》画风同样极具东方神韵,还带有浓浓的民族风情。故事是云南哈尼族一个遥远的传说,那时人们不知道时令,也不会分四季,日子过得辛苦糊涂。一位叫阿罗的年轻人,为了让哈尼人获得文明的福祉,决定独自出门,寻找会报时的布谷鸟。路上阿罗偶遇了青蛙和公鸡神灵,听说他的善举后,都愿意帮助他。于是三人一起越过田野、河流和森林,历经无数艰险,终于到达布谷鸟生活的金树林。然而事与愿违,布谷鸟的身影并没有出现,最后阿罗选择牺牲自己,化身为布谷鸟,为哈尼人谋幸福。情节倒是不落俗套,不看到最后都猜不到结局。而且阿罗最后的选择,也着实令人感动,不是所有努力都有好结局,却展示了另一种生命价值观。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服饰,朗朗上口的四季歌谣。再加上绚丽烂漫的画风,如此赏心悦目。难怪它被称为“首部世界文化遗产绘本”,书后还给孩子讲述了哈尼梯田的文明史,大爱~传统节日篇了解节日习俗唤起温暖记忆与想象接下来推荐几本传统节日系列的书,也是很多读者期待的部分,我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几个重要节点来依次介绍。04《有多远有多近》
著:午夏绘:张晓明尺寸:16开页码:33阅读年龄:3-6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时节一向是中国人很看重的,并且伴有两大习俗,一是祭祖,二是郊游,寓意在于寄托对于家族美好的希冀,希望子孙后代能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很多关于清明的书,都是以科普为主,但这本书没有延续这种结构,而是邀请孩子和主角虎子一起经历清明这一天。先是祖孙三人其乐融融见面,接着虎子和爸爸、爷爷一起,去祭拜太爷爷。路上还顺道去郊外踏青。玩累了,一家人回到老屋门口休息,妈妈编了一个柳环戴在虎子头上,爷爷笑盈盈地说:“这还是太爷爷栽的,和我的年龄一样大”。字里行间,满满寄托了我们对祖先的怀念,也突出传统生死观念,逝去的人并没有永远离开我们,而是活在我们的记忆里。在节日的大背景下,这样接地气的故事来引出节日文化,对帮助孩子感受、认知、理解都是不错的选择。05《哥哥赛龙舟》
著:午夏绘:颜青尺寸:16开页码:33阅读年龄:3-6也是九神鹿今年的新作,以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背景,讲述了生长在南方的两个小伙伴,牛牛和妞妞在端午节这天的活动。牛牛提着篮子来到河边,钻进芦苇丛,采了最新鲜的苇叶。端来三盆糯米,分别伴着红枣、绿豆、花生米,开始裹粽子咯。裹出来的粽子,有牛角形的、斧头形的,东倒西歪,个个挺着大肚子。妞妞钻进杂货铺,买了最漂亮的锦缎。开始做香囊喽,她小指一勾,中指一圈,针线在掌心跳起了舞。妞妞做的香囊,缀着蓝珠子,白珠子,还有青珠子,真是五颜六色!粽子和香囊做好了,他们给家人送去,原来哥哥们在赛龙舟,希望粽子和香囊能为他们助威打气。牛牛和妞妞都希望各自的哥哥能赢得比赛,可是一场比赛总有输赢,两个好胜的小朋友又该如何面对呢?清新的画风,浓浓的节庆味儿,既是讲端午的传统,也有孩子们的友情、亲情、勇气,告诉孩子们该如何看待竞争。06《喊月亮》
著:午夏绘:孟子茹尺寸:16开页码:33阅读年龄:3-6初看这本书,觉得书名很有意思,什么叫“喊月亮”?读完才知道,原来是个温馨的团圆故事啊。月有期,潮有信。有了这两般凭证,浙江人格外重视中秋的团圆,故事的主角,是生活在江南地区的小女孩月月。她和在外工作的爸爸有个“月圆之约”,爸爸承诺在“月亮最圆的那天”回家,所以在月月眼里,思念就像月亮那样又美又圆。今天就到了中秋夜,月月分别找爷爷奶奶和妈妈问了好几遍,爸爸真的会回来吗?大家都笑笑:“肯定回来。”可是,夜空起了一阵风,月亮躲到了云层后面。河里,井里,小山上哪儿都没有月亮的影子,月月忍不住想哭,朝天上呼喊:“月亮,你快出来,快出来啊!”最后,可算把爸爸盼回来了,当然不是因为重现夜空的圆月,而是爸爸,把月亮(和月月)放在心里。一个关于约定和守望的故事,像一首婉转的曲子,徐徐展开,有种念念不忘的温柔力量。故事的画面也特别温柔,江南水乡的特有房屋,花灯、灶台、月饼、桂花,每翻一页,温暖的感觉扑面而来。介绍完毕。明天是纯真心灵篇,欢迎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