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布谷鸟 >> 布谷鸟的繁衍 >> 今天,贵州同时登上三家中央媒体头版天眼
今天
贵州同时登上三家中央媒体头版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经济日报》
共同点赞了贵州守好“两条底线”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全国两会重要讲话精神
《人民日报》
做实做实再做实
更富更美更多彩
——贵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重要讲话精神纪实
97%以上
贵州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97%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7%。
多家
贵州全省大数据企业达多家,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及其吸纳就业增速连续3年居全国前列。
成绩夺目,捷报频传。贵州1月底刚开过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第八年居全国前列;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97%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7%;贫困人口减少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4.3%。
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作出重要指示,为贵州发展确立了根本遵循、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5年来,贵州各族干部群众把关怀激励转化为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的坚定信心和行动,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百姓富、生态美”正确方向不断前进,坚持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起守、两个成果一起收”,经济增长速度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稳居全国前列,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擦亮底色,走出一条生态文明新路
站在“四渡赤水”的茅台渡口,赤水河流清湍急。赤水河全长公里,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生态价值弥足珍贵;作为全球优质白酒产区,为中国白酒产业贡献产值数千亿元,经济价值相当可观。
“赤水河的保护与开发,印证了总书记所说‘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不是要把它破坏了,而是要把它保护得更好’。”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医院院长束晓梅作为代表发言。
因为率先探索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引入第三方污染治理等保护机制,赤水河也被称为贵州的生态河。落实总书记关于生态保护与发展的指示要求,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探索远不止于一条河。
生态优美,但又异常脆弱,护绿是贵州永恒的主题。贵州将大生态上升为全省战略行动,承诺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决不走“守着绿水青山苦熬”的穷路、坚决不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歪路,而走一条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新路。
年以来,贵州率先在全国出台首部省级层面生态文明地方性法规《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颁布实施30余部配套法规;率先设置环保法庭并成立公检法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专门机构,率先开展由检察机关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专门机构达个;取消重点生态功能区的10个县GDP考核,弱化40个县GDP考核,对各市州党委、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开展评价考核,实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问责。
年8月,贵州被列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随后,生态保护责任清单、补偿机制、损害赔偿制度、河长制等多项制度、实施意见和方案相继出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坚持“论干”结合,连续10年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发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声音”;年起,将每年6月18日确定为“贵州生态日”,开展河长巡河等系列活动。
年国家发布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贵州公众满意度排全国第二。“立法有保障,制度趋完备,行动很坚决,贵州正不断擦亮绿色底色,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省生态环境厅环境监察专员王英贤说。
选准产业,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有质
“要树立正确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发展的殷切嘱托。
“我代表省里做了大数据专题汇报,总书记专注的神情我记忆犹新。”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伟回忆。其时,在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实施国际最前沿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行不行得通,能不能搞好,不少人抱着怀疑态度。但总书记听完发言后指出“贵州要创新发展思路,发挥后发优势”,给我们巨大的鼓励和信心。
5年来,贵州科技型公司如雨后春笋。既有朗玛信息这样本土迅速成长起来的企业,也有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外来“巨头”,产业聚集效应初显成效,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赛道上,贵州和全世界一起同频共振。
清爽的空气、充足的能源、稳定的地质结构、大西南的交通枢纽……依托优势资源,年以来,贵州强力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产业发展风生水起,被国家授予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率先在全国出台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意见,率先建设首个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率先举办数博会并升格为国家级国际博览会,率先建成首个省级政府数据聚集共享开放平台“云上贵州”,率先成立首家大数据交易所,率先颁布首个大数据地方法规,率先打造“中国数谷”……一步一印、一点一滴,大数据产业让贵州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
目前,全省大数据企业达多家,家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及其吸纳就业增速连续3年居全国前列。贵州省发改委副主任张美钧深有感触,大数据已经成为贵州的一张新名片。
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同时,贵州每年在全省实施以改造0户以上企业和引进0户以上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双千工程”,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贵州正在形成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新兴产业迅速成长、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的产业格局。
“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贵州用扎实行动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
精准发力,紧而又实拔穷根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贵州“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贵州人深感重任在肩、责任重大。
“一口黑锅,一张床,一间破屋,漏风的墙”,这是毕节市大方县凤山乡银川村83岁彝族老人张正英家过去的真实写照。如今,得益于易地搬迁政策,张正英一家走出大山,住进平方米新房,儿子有工作,孙子家门口上学,“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变成现实。
5年来,贵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聚焦“精准”,率先实行贫困县退出“摘帽不摘政策”激励措施,率先探索实践“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精准识别“四看法”,启动建设“精准扶贫云”,实行省领导定点包干极贫乡镇,设立省委省政府“扶贫专线”,抓好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脱贫攻坚连战连捷,5年来,贵州减少贫困人口近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3%,减贫人数和易地扶贫搬迁人数位居全国前列。
“几年来,贵州把脱贫攻坚视为全省最大的政治、最重的任务、最严的责任,逢会必讲、逢会必议脱贫攻坚。”省扶贫办副主任田志清对抓脱贫攻坚的“紧”字感受很深。年6月,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召开,会议只聚焦一个主题:打赢脱贫攻坚战。与会者积极建言献策,会议制订了三年行动计划,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
贵州先后发起春风行动,聚焦种植结构调整;夏秋攻势,聚焦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冬季充电,培训学习积蓄脱贫技能。实施四场硬仗、五个专项治理、四个聚焦和“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决策部署。其中,仅产业革命一块,年全省调减玉米种植面积万亩,替代种植水果、食用菌、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万亩,农业增加值增长6.8%,增速居全国前列。
“做实做实再做实,于我而言,就是带领更多农村妇女脱贫。”王菁是兴义市布谷鸟民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几年来,她到各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给绣娘开展民族服装、刺绣、蜡染等培训。年以来,培训绣娘余人次,以开发传统文化助力脱贫。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贵州正以扎实有力的行动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新未来。
《光明日报》
贵州:百姓富了,生态美了
贵州变了,变富了也变美了。
连续8年GDP增速全国前三,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贫困人口每年以近万的数量减少,10年间经济规模扩大了3倍。贵州,正在翻过贫穷落后的历史一页。
与这样的高速发展伴随的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7%,3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全年造林面积万亩,绿色经济占比达40%,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世界自然遗产数量全国第一。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深刻阐明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生产力的辩证关系,为贵州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不是要把它破坏了,而是要把它保护得更好。要树立正确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贵州人民沐浴着总书记的关怀,将总书记的嘱托落实到创新发展中,一届接着一届干,勠力实现贵州人世世代代的梦想。
守住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
2月11日,大年初七。一大早,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就带领省级干部来到贵阳市付官村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同一天,全省上下五级干部都在植树造林。“开年第一个工作日,省委书记带头种树。”这个惯例在贵州已经坚持了5年。在植树现场,孙志刚表示:“这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重要指示要求。”
年贵州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启动了绿色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截至年,累计造林万亩,是计划的两倍以上,全省林业产值突破0亿元。年,贵州再次提出三年计划,到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0%,林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助推生态补偿脱贫78万人。
据统计,年,贵州全省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7%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年以来,贵州旅游业井喷式发展正印证着这个真理。贵州扭住山地旅游这个主题,做足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的品牌已经风行全国。
年10月15日,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在贵州黔西南州举行,自年举办以来,这已是第4届。法国前总理、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主席德维尔潘在会上表示,旅游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动力,特别是全世界都对山地旅游越来越感兴趣。从夏季的避暑游到冬季的南方冰雪游,从山地体育大会到民族村寨采风,贵州创新发展旅游的思路,把绿水青山的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
从年开始,贵州旅游业保持着年增长40%以上的高速度,年接待游客7.44亿人次,旅游收入.81亿元。年,游客接待量更突破了10亿人次。
选准产业,绿色发展
年,贵州省沿河县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张国英曾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她带领乡亲建设美丽乡村的梦想,如今她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随着年贵州进行的“深刻的农业产业革命”,这位果树种植的“土专家”,也调整了产品结构,橘子、猕猴桃、葡萄等高附加值水果给群众带来更多的收入。
田少、地薄、坡陡、石多,贵州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这样的农业生产条件曾经让贵州人看不到解决温饱的希望。如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贵州坚定走发展山地高效农业的路子,把有限的土地用于种植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高附加值品种。年农业增加值增长6.8%,领跑全国,带动近百万群众脱贫,为万户农民带来户均1.01万元的收入。贵州正在走出“石旮旯刨食”,走向现代化特色山地农业强省。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伟说,这些年我们在大数据产业中取得的成就正是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从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到腾讯的“鹅厂”绿色七星数据中心,从苹果iCloud在云上贵州运营,到区块链产业的“贵阳模式”,依托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贵州因地制宜选择发展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定位精准,高开高走。年,贵州户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实现深度融合,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2%,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分别增长了21.5%和75.8%。
奋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贵州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重要讲话精神纪实
贵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景区——西江千户苗寨。(资料图片)
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要求,“要树立正确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近年来,贵州省干部群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做亮生态底色、培育绿色动能,奋力探索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生态相融的“绿色之路”。
年,贵州在继续经济发展较高增速的同时,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7%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7%。
让山水“底色”更浓、“颜值”更高
2月11日,春节后首个工作日。贵州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职工和群众18.6万人走进荒山,义务植树.2万株、2.6万亩。
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在参加当天的植树活动时说,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让绿色拥抱贵州的山川大地,把多彩贵州建设得越来越美丽。
自年起,贵州连年在春节后组织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职工和群众在全省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给自然“种绿”、为发展“留白”,筑牢绿色屏障,让山水的“底色”更浓、“颜值”更高。年,贵州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7%。
去年,贵州出台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森林扩面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年)》,提出每年义务植树万株以上,力争到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0%。
建设绿色家园,贵州既在“种”上做文章,更在“治”和“管”上下功夫,织牢制度篱笆,层层压实生态责任,守护绿水青山。
年2月,贵州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并出台相关暂行管理办法。
贵州省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包含禁止开发区、亩以上耕地大坝永久基本农田、重要生态公益林和石漠化敏感区等4大部分、12类地区,保护面积(扣除重叠部分)达.16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1.92%。
为了压实领导干部的生态责任,贵州早在年就出台了《林业生态红线保护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和《生态环境损害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将党委系统的干部纳入问责体系之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去年底,根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移交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贵州省对名责任人员进行了问责处理,其中厅级干部21人,同时责令43个责任单位向上一级党委、政府或主管部门作出深刻检查并督促整改。
培育绿色动能,生态富民更强省
春节长假,贵州梵净山景区游人如织,往往不到上午9点,当天门票就销售一空。假日期间,贵州共接待游客.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1%和34.6%。
近年来,贵州发挥生态良好、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年共接待游客9.6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2%和33.1%。
建设生态文明,既要厚植生态优势,更需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加快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生态财富向物质财富持续有效转变,使“绿色红利”转化为“民生福利”。
“绿水青山”要变“金山银山”,产业选择是关键。文化旅游、大数据就是贵州重点发展的绿色产业。近年来,贵州深耕数据蓝海,培育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和延伸业态,深度挖掘大数据商用、政用和民用价值,有力推动了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了政府管理服务水平。大数据成为该省最为亮丽的名片。
年,贵州电信业务总量增长.5%,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2%,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1.5%和75.8%。同时,贵州用好大数据手段,深入推进“千企改造”工程和“万企融合”大行动,狠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使之迈向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年,贵州省共建设融合标杆项目个、融合示范项目个,引导1.01万户企业“上云”,户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实现深度融合。
依托生态优势,大数据、大健康、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文化旅游、新型建筑建材等产业异军突起,成为贵州后发赶超的新动能。统计数据显示,年贵州省绿色经济“四型”产业占比达到40%。
生态扶贫交融,生态美又百姓富
今年春节期间,在海拔0多米的贵州省余庆县白泥镇迎春村大坪村民组的核桃基地,30多名核桃种植户一字排开,等候一位核桃专家——贵州大学农学院教授潘学军。
听了专家讲解,果农杨再伦感到茅塞顿开,“之前栽种的核桃树要么不结果,要么结的果实个头小、口感差,产量不高、效益不好,根源在于技术跟不上”。
去冬今春,贵州依托2万余个“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组织10万基层干部、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给农民讲政策、传技术,为来年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做准备。
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多次强调,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将农村产业革命进行到底,就一定能推动“黔货出山”、风行天下,就一定能彻底改变贵州农村面貌。
年,贵州致力振兴农村经济,调减低效的玉米种植面积,大力发展蔬菜、茶叶、生态家禽、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数据显示,贵州年调减玉米种植面积万亩,替代种植蔬菜、水果、中药材、茶叶、食用菌等经济作物万亩,5大经济作物规模基地发展到个,较上年增加39.5%。受此拉动,年贵州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8%,为近5年来最快增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7%。此外,农村产业革命还带动该省.8万贫困人口人均增收.4元。
贵州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为了让贫困群众共享“生态红利”,贵州省坚持生态扶贫、产业脱贫,把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
从年起,贵州启动实施了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不仅让生活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和地质灾害高发区的群众住上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更为搬出地区生态修复留足了空间。
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贵州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万人,规模全国第一。据贵州省生态移民局统计,贵州目前已完成搬迁任务.8万人,今年6月底前将全部搬迁入住。
此外,贵州还相继实施了包括退耕还林建设、生态护林员精准扶贫等在内的“生态扶贫十大工程”,促进贫困人口在生态建设保护中增收脱贫。年,贵州减少贫困人口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3%,14个贫困县成功摘帽,18个贫困县达到退出评估条件。
贵州省省长谌贻琴表示,年是贵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决战之年,必须确保取得根本性胜利,掌握总攻决胜的主动权、制胜权,为彻底撕下贫困标签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工作安排,贵州省今年将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万人,18个县通过脱贫摘帽考核验收,17个县达到脱贫摘帽标准。
来源: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
编辑:胡蓉
编校:许峰
统筹:王琳
签发: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