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布谷鸟 >> 布谷鸟的繁衍 >> 王菁布依山乡飞出的布谷鸟天眼新闻
“这个设计细节还可以进一步完善,我们再探讨下。”近日,兴义市布谷鸟民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菁和绣娘们仍在忙碌着,他们正探讨一批新制作校服上的民族元素融入问题,“我希望孩子们从小就能喜欢我们民族的东西,更好地把贵州多彩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王菁,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年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心怀着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梦想,王菁已在这条梦想之路上奔跑了数十年。
年,王菁出生在兴义市万屯镇新桥村坡落组一个布依族家庭,绚丽独特的民族服饰、浓郁纯朴的传统习俗熏陶着心灵,她从小就喜欢上了多彩的民族文化。年,王菁只身一人到北京学习服装设计。“那时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一天能够为一台晚会设计服装。”王菁乐呵呵地说。2年后,王菁来到安顺一家服装厂工作,她发现不少国际友人对蜡染及民族服饰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开启了王菁对民族服饰传承发展的探求之路,她决定回乡创业,“我的家乡兴义也是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灿烂多彩,很值得向外界推荐。”
说干就干,回到家乡的王菁成立了布谷鸟民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制作生产以少数民族元素为基础的服饰等民族工艺产品。“在一次次的调研中,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传统工艺消失加快,我觉得我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些民族文化瑰宝保护起来并传承下去。”20年来,王菁奔走省内外的布依族村寨,历尽千辛万苦对传统的民族服饰、技艺等古老物件进行搜集整理,先后收藏了上百年的布依族古服饰、刺绣、老家具等20多项余件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记得年夏天,为了得到六盘水一个偏远山村的布依族服饰图案,只身一人开车过去,路上又饿又孤单,但拿到图案的一瞬间,那一刻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王菁感叹。
在传承好民族传统服饰制作技艺的同时,如何创新让民族服饰彰显魅力,把文化艺术转化为生产力助力少数民族妇女脱贫致富,是王菁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黔西南州,很多少数民族妇女都有刺绣的绝活,我把培训少数民族妇女技能就业带动创业作为公司参与脱贫攻坚的努力方向,开展实施培训‘帮助一个妇女就业,解决一个家庭贫困’扶贫工程模式,实现民族底蕴与现代工艺的无缝对接,一方面促进了文化传承与保护,另一方面带动农民致富。”王菁告诉记者,从年以来,公司面向易地扶贫搬迁点、极贫乡镇和民族村寨开展布依族服饰、刺绣、蜡染、织布等技能培训,已累计培训绣娘余人,培训的学生有26名创办专业合作社或小微企业,形成了再带动就业和居家灵活就业的培训就业模式,用一针一线织出了少数民族妇女灵活就业、实现增收致富的锦绣之路。
“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开发出更多更有特色的文创产品,把民族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同时让更多拥有一技之长的少数民族绣娘们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王菁表示,希望家乡的民族手工艺术能像布谷鸟一样展翅翱翔,飞跃黔山秀水,飞到更远更广阔的天地间鸣唱。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刘义
编辑钱星星
刘义
编审陈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