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布谷鸟 >> 布谷鸟生活环境 >> 一个80后眼中的家乡,北国小村尧子沟
这里有历史碾过的痕迹
这里有温良恭俭让的人民
这里保留着我们的过去
这里预示着我们的未来
老家
尧子沟
我的家乡尧子沟在邢台县一个偏僻的不太引人注意的地方。原属西羊卧村,明永乐二年(年)靳氏三兄弟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在西羊卧建村,后分家一兄弟分到西羊卧村西的一条沟上,因村子建在三个土坡形成的“垚”字的沟上,以地形命名为“垚字沟”。后来“垚”简化为“尧”,十几年前,村子刻公章将“字”写成了“子”,遂成了“尧子沟”。
从村南北望,可以看到村子建在沟后的三个高台上,像古体“垚字”,所以称“垚字沟”。看到了吗?
来村里的路沿着谈话村村西的丁字路口往北一直走1.5公里即到,十多年前平整光滑的水泥路面随着“疯狂铁矿石”的开采破坏殆尽
尧子沟自古盛产金刚砂,粗目黑红色,密度硬度可达莫氏9.5度,仅次于金刚石,是一种重要的研磨材料,古代就有它研磨水晶玻璃、玉石,现代工业用途更广泛。但近几十年无序的开采,严重破坏了村里的植被和自然风貌,各种矿物资源接近枯竭
村口的砂厂
下了坡就是尧子沟村的中心,电视屋(大队屋)广场,也是村里的政务、休闲娱乐活动中心
电视屋,承载了两代人记忆的地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里唯一的一台电视机就安装在这里,茶余饭后劳作间隙的人们带上自家的小板凳,通过小小的电视机屏幕了解外面的世界。在这里卸下一身的疲惫,不幸的是这唯一的一台电视机在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被盗,再后来,家家都有了电视机,电视屋的晚上不再热闹
年冬季,原来电视屋的旧址上新建的村委会、图书室
夏季的电视屋
冬季的电视屋
广场上国旗飘扬
年春节外村的秧歌队在电视屋戏台上表演
年春节村里请来歌舞团,正在搭建的舞台
年夏天播放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电影
村支部村委员会军队退役人员服务管理站
很多人还是习惯把“子”写成“字”,这两个字字面上本来也不是一个意思
村务公开栏村里的医务室村里的大喇叭
没有手机、网络的时代,声音是最快的通信方式,如今依然沿用
政策宣传、召集社员开会、找人寻物、买卖商品通过四个方向的喇叭口及时把信息传递到每家每户
远处南庄村的香楼寨
村南河沟之上边缘处有一颗三搂粗的老槐树,印证本村靳姓祖先来自山西洪洞县,树龄将近有年之久,村里最年长的老人记忆里爷爷的爷爷时这颗老槐树就这般粗细
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现在已无从考证是哪位先人种下这颗槐树,但这足以证明先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夏天枝繁叶茂
冬天是守护村庄的巨人
雪后屹立挺拔
老槐树旁的“官房”。历史上是村里的办公处及公共服务场所,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村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官房的功能慢慢演变成供人们祭祀的地方。
官房所有的建筑材料、选址、设计、修建等都是村民集资共同参与。
某一年的一场大雨官房严重损毁
废墟清理后,只留下铭碑,碑文记载,官房修建于大清嘉庆七年(年),距今已有年的历史。废墟清理后,只留下铭碑,碑文记载,官房修建于大清嘉庆七年(年),距今已有年的历史。
废墟清理后,只留下铭碑,碑文记载,官房修建于大清嘉庆七年(年),距今已有年的历史。
废墟清理后,只留下铭碑,碑文记载,官房修建于大清嘉庆七年(年),距今已有年的历史废墟清理后,只留下铭碑,碑文记载,官房修建于大清嘉庆七年(年),距今已有年的历史废墟清理后,只留下铭碑,碑文记载,官房修建于大清嘉庆七年(年),距今已有年的历史。
通往菜园的羊肠小路
年11月村民集资在原址上重修官房。重修后的官房内供全神画像,每逢重大节日,虔诚的村民都来官房祭祀祈愿
重修官房纪实碑,上面详尽刻写下当时的筹款人,筹建人,修建顾问等明细
村西南沟里的清泉
石头下面压着编挎篓的荆条
曾几时,这里是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妇女们在泉眼两旁洗衣服拉家常,孩子们在石头上攀上爬下,棒槌敲打衣服的声音仿佛还停留这里的角落
村东沟上有八颗古柏树,靠沟边的这颗最粗最高大树龄最长
无论旱涝、酷暑、严寒,哪怕生长在石头上,哪怕根部裸露在地面,它依然苍劲挺拔,它注视着一代又一代在这里繁衍劳作的村民,它见证了尧子沟的历史变迁,它百折不挠它饱经风霜
这种精神或者说性格也正是尧子沟村民所富有的宝贵品质
拧劲柏
旧时人们的活动中心
小时候,周围的房子里还住着许多老人,这里总有他们的身影,那一张张慈祥的面孔还刻在脑海里。
眼前倒塌的只剩两面墙体的房子是“老粗”爷爷的旧居,那时候的孩子都知道一句“老粗老细吃了放屁”的俏皮话
老人们一个一个仙去,留下的只有杂草丛生
村子南部沿沟边至今还保存着很多老房子,多为青砖黑瓦四合院,还有相当部分的黑石头房
一代又一代的尧子沟人在这些老屋里出生、长大、老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搬进了离沟更远、更新、更宽敞、更结实的新房子。绝大多数年轻人也都走出村庄去追逐诗和远方
但这里是我的根,这里有我满满的童年记忆。这里是我曾经嬉戏玩闹成长的地方,这里有我和小伙伴一起割草、拾柴、捉蝎子、浮水、掏鸟蛋、放牛、遛枣留下的足迹
残垣断壁已是破败不堪
石磨
尘封已久的门,这里是熟悉又陌生的地主
尧子沟自古盛产柿子,南岔沟、北岔沟都有数不尽的柿子树
通往地里的路新盖的二层小楼的一场大雪
扫雪的人们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小小的村庄充满诗情画意
雪乡相对于冬季的白雪皑皑,秋季是丰收的喜悦
村西的打麦场几乎荒废,随着小麦种植成本的升高,现在已鲜有村民再种植小麦。当年全村早出晚归收割麦子、轧场、扬麦、晒麦子、高高的麦秸垛、溜麦穗、交公粮的场景已成为历史
退出“历史舞台”的石磙
麦场旁边的三颗古柏树,生长在黑石上面,根系硬生生扎进石头里,没有人知道它们历经多少沧桑
凡是在村里上过小学的人们一定记忆犹新
课间、放学这里是嬉戏的地方,乘凉、打方包、喂蚂蚁、抓石子、求老爷爷一个接一个讲过去的故事……
大树依稀不见欢影
柏树后面是尧子沟小学
多少人最美好的童年记忆都在这里保留,一个学校只有两个老师两间教室,两间老师办公室也是生活起居的地方,育红班一二年级、三四年级分占两个屋,上课时,一个年纪听课一个年纪在一旁预习或者写作业。
记忆里没有夏天的炎热,没有冬天的清冷,只有四年无忧无虑的童真和带着村里独有韵律的朗朗读书声
村西北的“炮楼”
在炮楼上俯视村庄
夕阳西下,静谧的村庄
枯藤老树昏鸦
到现在都没有搞清楚树上这两只是什么鸟
尧子沟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引来大量野生动物和鸟类在这里栖息。有野兔、刺猬、松鼠、野鸡、野鸽、喜鹊、乌鸦、麻雀、燕子、布谷鸟,还有更多叫不上名字的鸟类。摄影爱好者欢迎带上你的长枪短炮来这里“打鸟”,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原本为了改善村民饮水危机,动用巨大人力物力修建的水井,在年的特大暴雨后夷为平地
村东北方向挖铁矿后形成的一汪水源
旱季来临时村里人就靠这里的水灌溉果树,铺水管,接水管,按装水泵到把水抽到田地里,实在是繁琐劳累的过程,这其中的艰辛只有丘陵地区的人能懂
远处的杏树脑,当时铁矿正在开采中
被挖掉半坐山头的杏树脑尧子沟三面环山,气候宜人,这里盛产苹果、杏、桃、核桃、樱桃、小枣、大枣、石榴等高品质水果。同时也盛产香菇、鹌鹑蛋、蜂蜜等高附加值农副产品
待摘的石榴满树的核桃最出名规模最大的特产是苹果
刚解纸袋等待上色的苹果家乡的味道
无论身在何方,最是思念家乡的大锅菜
只有家乡人熬制出来的大锅菜才是最地道最正宗的味道。白菜熬得立不起身,豆腐炖得挺不起腰,粉条烀得站不住脚,肉咕嘟得松松垮垮。大锅菜虽不上相,却是家乡人最受欢迎的美食
据传,大锅菜为明代”癸未事变“时的应急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成了家乡人婚丧嫁娶、招待宾客的必备美食。大锅菜乍看不上相,画风粗狂,像是一锅大杂烩,却像极了尧子沟人豪放豁达、不拘小节的性格。大锅菜被家乡人赋予了特殊的使命。出生时一锅大锅菜,结婚时一锅大锅菜,生命完结的时候又是一锅大锅菜。大锅菜见证了家乡人的苦与乐,见证了尧子沟人如戏的一生。
这就是我的家乡尧子沟,一个不大的地方
本想写关于家乡的历史和故事,结果从电脑里翻出这些老照片,年少时的记忆瞬间历历在目。写着写着就成了对儿时田园生活的思念。不禁从内心发问:时间都去哪儿了?
最无奈的是抓不住时间的尾巴,再华丽的文字描写也不及一张老照片来的直接,当初已有带拍照功能的手机,却没有足够的意识去定格家乡的每一处风景。直到老电视屋、老官房被拆掉时才发现关于村里的照片如此之少,那些熟悉的画面只能遗留在脑海。
在此征集所有关于尧子沟的故事和老照片。
同时也呼吁大家一起保护好村里的古槐树、古柏树,它们的树龄比现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成立的时间更久远。
最后
出门在外打拼的尧子沟人和那些搬到城市里的尧子沟人,以及嫁到远方的尧子沟人,没事了常回家看看
外地的朋友欢迎你们来我的家乡感受不一样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