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布谷鸟 >> 布谷鸟的天敌 >> 为什么说布谷鸟很残忍
布谷鸟威胁、恐吓其他鸟类,然后在它的巢里下蛋,幼鸟破壳而出后,再杀死其他还未出生的幼鸟。
对于其他鸟类来讲,不仅亲生幼鸟被布谷鸟残害,自己还要抚养布谷雏鸟长大,这是何其残忍的一件事!
简单了解下“杜鹃鸟”杜鹃鸟又名布谷鸟,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非洲,平均体长约30公分,从外观来看,杜鹃鸟腹部毛发为灰白色,翅膀及尾羽呈黑色。
它们大多生活在高大的树木上,以昆虫为食,广泛分布在我国的杜鹃鸟,基本都是夏候鸟,在春末夏初,杜鹃鸟会从其他国家飞来,在4~6月份,杜鹃鸟会通过高亮的鸣叫声来吸引异性。
通常来说,杜鹃鸟的繁殖期在6月底结束,之后会进入树林深处觅食,到9月份时,杜鹃鸟再次迁徙,第二年初春时分,再飞到我国繁殖,循环往复。
杜鹃鸟严格意义上来讲,是所有杜鹃科鸟类的统称,又因为这些鸟类的叫声在人类听来都差不多,基本都是“布谷布谷”的叫声,所以杜鹃鸟也被称为“布谷鸟”。
关于杜鹃鸟,有必要了解两个传说故事。
在李商隐的《锦瑟》中,就有“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句诗,后半句诗的背后,有一段关于杜鹃鸟的感人传说。
古代有个国家叫“古蜀国”,据说他们的领导人杜宇,是从天界下凡而来,他将先进的农业耕种等技术交给古蜀老百姓,因功绩突出,杜宇被众人称为“望帝”。
后来古蜀国遭遇洪灾,其中有个叫鳖灵的人,率众抵御大洪水,不仅疏浚河道,还修筑堤坝,最后成功解决水患,因治理洪水有功,后来望帝退位让贤,将帝位传给鳖灵。
鳖灵没上位之前,展露的都是仁德一面,结果称帝后,鳖灵的残暴展露无遗,他不仅横征暴敛,还骄奢淫逸,古蜀百姓民不聊生,退位的望帝在听闻这些消息后悔恨万分,最后郁郁而终。
望帝去世后,仍然挂念着古蜀子民,于是他化为一只鸟,时刻发出“布谷布谷”的叫声,来提醒百姓及时播种,所以被叫作布谷鸟,又因为不分昼夜的鸣叫,这只鸟都开始流血了,血液流到地上开出了杜鹃花,所以这只鸟也被称为杜鹃鸟,当然也有子规鸟的称呼。
除了望帝的传说,关于杜鹃鸟(布谷鸟)还有另一个版本。
相传,以前有个母亲,独自抚养两个儿子,大谷(长子)不是亲生的,小谷(次子)是亲生的,母亲一直想方设法置大儿子于死地,所以她想到了一个办法。
有一天,母亲分别给两个儿子一包蓖麻种子,让他们往北找一块土地种下,种子发芽后才能回家。
途中,小儿子看到哥哥的种子又大又饱满,于是想跟他换,哥哥欣然同意,后来他们就分道扬镳各自找土地播种蓖麻籽。
没过多久,大儿子的蓖麻已经发芽,他如约回家,而小儿子这边,苦等许久也不见种子发芽,最后在吃完干粮后活活饿死在了外边。
母亲知道后悔恨不已,因为她交给大儿子的蓖麻种子,之所以看起来非常饱满,是因为这些种子被她提前炒熟了,根本不能发芽,她想通过这个办法,将大儿子饿死在外面,可谁想弄巧成拙,最后反而小儿子饿死了。
于是这位母亲就化作一只小鸟,每年6~7月份就朝北方飞去寻找小儿子,嘴里一直喊着“小谷小谷”,老百姓听到后,久而久之便知道,此时应该布谷了。
杜鹃鸟(布谷鸟)有多残忍?杜鹃鸟不喜欢筑巢,它们会把自己的卵,偷偷放在其他鸟类的巢穴中,首先就得挑选目标,杜鹃鸟因为体型较大,所以特别喜欢挑选小型鸟类下手。
杜鹃鸟会挺起胸膛,展露出胸口一撮羽毛,并且用恐吓来驱赶其他鸟类,当其他鸟类因恐惧飞走后,它们就会偷偷在它的巢穴中产下一枚卵。
为了不让其他鸟类发现,杜鹃鸟都会挑选蛋壳颜色相近的鸟类下手,例如苇莺,杜鹃鸟在下完蛋后,还会特意叼走一个苇莺的蛋,所以当苇莺从外面飞回来后,不管蛋的数量还是花纹,都跟往常一样,杜鹃鸟的这种行为叫巢寄生。
如果宿主鸟巢很小,不足以支撑杜鹃鸟庞大的体型,那么它会先产下卵,接着赶走主人,偷偷将蛋放入其中,最后再叼走主人的一枚蛋。
一般,杜鹃雏鸟都会比宿主的雏鸟更快破壳而出,当杜鹃雏鸟出来后,它会将巢穴中宿主的孩子全部摔死,不管刚出生还是未出生,都是如此。
即便宿主看到,也不会责怪,因为在它眼里,这家伙就是自己亲生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杜鹃雏鸟逐渐长大,它们的体型远超“养母”!
而且杜鹃雏鸟存在强烈的乞食本能,它们在乞食过程中,会比其他鸟类表现的更加剧烈,例如疯狂抖动翅膀,更努力的大声鸣叫,这就导致“养母”看见后,会更加拼命的去捕捉食物来投喂。
养母每天尽心尽力的提供食物给杜鹃幼鸟,最后当杜鹃幼鸟长大后,就会脚底抹油的飞走,悲剧的“养母”不仅后代一个都没有生还,它自己还一直被蒙在鼓里。
杜鹃鸟(布谷鸟)“残忍”背后的科学解释不是所有杜鹃鸟都有巢寄生行为,有这类行为的基本都是迁徙杜鹃鸟,而且杜鹃鸟并非“一夫一妻”制度,它们在自然界属于一夫多妻。
这就导致雌性杜鹃鸟在怀孕后,需要独立抚养雏鸟,雄性压根就不知道飞哪去了,典型的“不负责任”。
雌鸟每年会产2~10枚蛋,如果独立孵化,可能老大刚出生不久,老二就快产下来了,雌性杜鹃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抚养,所以它们会选择将后代交给其他鸟类孵化。
为此,它们需要寻找颜色、纹路和宿主蛋类似的鸟类,这种靠巢寄生的杜鹃鸟,在整个族群中所占的比例大概为33%。
对于雏鸟“残害”宿主后代一事,也有科学解释。
其实说杜鹃雏鸟为了争夺食物,也不完全对,因为刚出壳的杜鹃雏鸟,在后背上有个天然凹陷的敏感点,一旦碰触到其他物体,就会条件反射的往外拱,而鸟巢就这么大,拱来拱去之下,就很有可能把其他雏鸟或鸟蛋拱下去。
为什么如此“残忍”的杜鹃鸟,还被称为益鸟?
首先,杜鹃鸟巢寄生选择的鸟类其实并不大,而且这些被巢寄生的鸟类,它们在当地的族群是非常多的,杜鹃鸟巢寄生的行为,并没有破坏生态平衡,在专家看来,这是一种协同进化。
而且杜鹃鸟以昆虫为食,它们捕食的对象,是很多鸟类都不吃的虫子,例如蝗虫、步行甲、叩头虫、蜂、松毛虫、毒蛾等等,杜鹃鸟族群数量太少,这些昆虫就会破坏森林自然平衡,所以杜鹃鸟到底是好是坏,各位还是理性看待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