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春城晚报
旧事
黎明前的收获
□祝会敏
刚刚供暖的黎明,让我在醒来时感觉到了一丝暖意。出门散步,初冬的凉意扑面而来,头上飞过早起觅食的鸟雀,“啾啾、喳喳”的叫声突然让我忆起了久违的布谷鸟的啼鸣,那是一段黎明前割麦子的回忆……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每当布谷鸟叫起来;每当午间热浪烤得地面似乎要融化;每当田野里麦子变成金黄色,村里的大喇叭就开始日夜不休地催促:“社员们请注意,三夏大忙开始了,抢种抢收,不要耽误农时。”
农户们半夜起来割麦子,一般三点多就开始了。如果是四五点才去地里,要么是家里人懒,要么是快干完了不着急。
四点的田野黑漆漆、静悄悄,那个时候还没有路灯,只能看到远方国道上驶过的汽车灯的光亮。偶尔听见藏在田野某个角落的虫鸣和野鸡的叫声。
睡意不断袭来,看到路边的草垛,感觉只要躺下就能秒入睡,但是不能睡。家人说,黎明割麦正当时,芒种时节中午劳动真怕把人热死。
不管怎么样,一家人进了地,立刻顺着自己的那垄麦子开始收割,大人一下子就占了两垄,而我只是顺着一垄收割。看不到多久才能走到地头,就在心里默默数羊。可是数数是为了救治失眠的呀,于是不数羊了,背诗,唱歌。一会儿就被大人们落下一大截,大人一边催着,一边时不时帮我割上一大段。
那个时候我正在上初二,于是背起了《老山界》中红军夜宿老山界的那一段:“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这段课文,可谓应时应景。
我也感觉黑暗把我包围了,我也看看天上的星星,盼着天明呢。可是老天爷像是同我作对。那个时候没有手机、手表,我知道出门的时候,“马蹄表”显示是三点半。
可是天明了又能怎样呢?结束这份工作吗?不是的。八点多钟,又累又渴的时候我会被委派回家提上一壶热水,去炸油条的小摊提上一些油条,不用付钱,记到账上了。这些麦子收好了,运到麦场,进行脱粒、晾晒,收到家里以后,再拿去结算油条的欠账。
天还是没有亮。我想起往场里运送麦子就发憷,麦芒特别扎人,干上半天,胳膊上都是一些细碎的小伤口,一出汗随手一擦,那种伤口上撒盐的丝丝缕缕的酸楚无法言表。
天还是没有亮,到底是四点半还是五点了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庄户人家最在意的就是这点麦子。记得有一年麦子刚晾晒在房上,突然来了一阵暴风雨,路过我家的好几个乡邻紧急爬上我家的房顶帮着收麦子,有一个怕来不及,还直接上树,跳到我家房顶帮忙,把麦子堆好,拿塑料布盖上。
天终于要亮了。但是突然又暗了一小会儿,据说这叫“黎明前的黑暗”,同样是割麦子,总觉得天亮以后要快得多。这样的收割需要持续十来天,换来的是粮囤殷实。
这时候一只喜鹊的叫声把我从回忆拉回了现实。
天大亮了,喜鹊在枝头欢脱地叫着、跳着。虽已远离农村劳动多年,但那份劳动的回忆刻骨铭心,我也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