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斌,男,网名北极方舟,年12月31日诞生,辽宁省彰武县人。年卒业后回家务农,钦佩诗词。年列入彰武县诗词学会,现任彰武诗词学会副秘书长。做品曾在《华夏诗词月刊》,《诗国》,《诗潮》,《辽海诗词》,《九州诗词》,《阜新诗词》,《彰武诗词》上颁发。
歌曲:老家的山
做词:夏振江
做曲:赵冠华
演唱:李红梅赵津贝
闻雁小阳初暖照南园,那里轻歌奏管弦。淡淡青山云漠漠,粼粼碧波曲潺潺。平畴风过真容在,岸柳低沉旧景迁。雁阵行空声断续,唤来春雨好种田。初夏篱畔清风缕缕香,如丝小雨降水池。残红落尽香泥化,柳絮飘游丰韵扬。陌岭新禾千垄绿,檐前紫燕小溪藏。诱人美景悠闲境,放眼家山日月长。农户喜乐劳绩耕锄未觉忙,施肥浇水用心量。哈腰谷穗风中摆,笑容赤菽雨里藏。院小堪容秋色美,餐丰尽显果蔬香。碰杯浩饮说天下,再捧清茶邀月尝。村庄见闻(新韵)何故村路总不通,民怨声声忿不平。道北闲人闲垛草,街南巧妇巧栽葱。暴风阵阵吹灰起,夜雨滴滴聚水坑。惟愿眼光应放远,心齐足下有长虹。咏柳(新韵)听风沐雨清池傍,四序无分放浪吟。不恋深山云雾绕,好题碧波鲤鲢拼。轻闻燕雀枝端语,慢赏烟波俏色新。玉女快活枝伴舞,柔丝万缕醉阳春。雨乌云闪电近窗前,好雨知时润草鲜。阵阵蝉音鸣翠柳,声声蛙鼓戏幽莲。心怡满目挥豪笔,意醉萦身弄管弦。祈盼一年丰富景,波涛宽大绘宏篇。农户院时近金秋劳绩忙,千家万户喜洋洋。干柴土灶农户菜,嘉果鲜瓜鲜味粮。枫叶艳,木樨香。东篱白菊笑夕照。清茶老酒题诗意,特征丰餐待客忙。村庄见闻递瓦搬砖新砌墙,邻居邻里有帮手。勾灰抹缝人人快,倒水端茶事事祥。酒涌沫,味飘香,欢声笑语震房梁。山村悬起冰轮月,野径归家照醉郎。
伏旱万顷蔫禾一地愁,伏天无雨润田丘。河道巨细沙浮白,陌岭高下风卷忧。民祈盼,泪盈眸,神龙可许赐丰产。山区饮水成难事,半碗泥浆暂润喉。浇地
苗草枯萎点欲燃,肥土龟裂倍心伤。
探究打井排民虑,浇灌争时解众难。
连五岭,纳千泉。潺潺流水荡清涟。
追肥封垄思秋色,乡间耕农不惧天。
夏令重耕布谷声声又催耕,簪苗补豆垅中行。铁牛一曲泥香韵,碧野三川诗意萌。犁日影,映霞明。禾田万亩待青青。抢墒下种沾湿露,希望乐岁润锦城。
一、律诗律诗,近体诗的一种。格律周密。发祥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求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时间正式定型,而老练于盛唐时间。律诗的格律请求是多方面的。首先请求诗句字数齐整一致,每首别离为五言句、六言句或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此中六律较罕有。其次对诗句数目有不同束缚,常常的律诗章程每首八句。假设仅六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出八句,即在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第三是特定的对偶请求。常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遵循旧时律诗写稿的起承转合构造,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每首的中心两联,即颔联、颈联的高低句都一定是对偶句。排律则除首末两联差错外,中心各联都一定高低句对偶。小律对偶请求较宽,或一二两联,或二三两联,或仅二联请求高低句对偶。第四即是声韵格律的周密请求。以罕用的五律、七律为例,首先是压韵,律诗请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压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五律首句大都不压韵,七律首句大都压韵。也有押仄声韵的,有人觉得押仄韵的应属古体。其次是音调。古代汉语分平上去入四声。诗歌声律以平声字为一类,以上去入三声字为一类,称"仄声"。律诗每句顶用字平仄相间,高低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五律仄起式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五律平起式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七律仄起式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七律平起式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加圈的字示意可平可仄。五律首句如压韵,仄起式改成"中仄仄中平",平起式改成"平平仄仄平";七律首句如不压韵,仄起式改成"中仄中平平仄仄",平起式改成"中平中仄平平仄",别的固定。又,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须与前联对句第二字一致,称为"粘对",不然叫"失粘";广义的失粘兼指一概平仄不调的形势。对于律诗的声律,旧传有"一三五不管,二四六明显"的口诀,即谓七言句第一、三、五字平仄能够不拘,第二、四、六字一定明显;五言句可推为"一三不管,二四明显"。这是禁止确的。试验上七言第一字能够不管。五言第一字和七言第三字,在大都场面下也可不管,但在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和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中,五言第一字和七言第三字,一定用平声,如用仄声,则全句除韵足平声字外,惟有一个平声字,诗律上称做犯"孤平",是一定避讳的。五言"平平平仄仄"句、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后三字蓄志可换成"仄平仄",但有一个前提,即此类五言句第一字和七言句第三字不能换仄声,不然也会犯"孤平"。五言句第三字和七言句第五字则弗成不管。上述五七律的声韵格律请求,一样实用于排律和小律。唐朝律诗在定型化流程中庸定型后的开创试验中,都存在变例。在定型化流程中,有些律诗不彻底遵循格式写稿,崔颢《黄鹤楼》即前半首古体派头,后半首才合律。近体老练后,也有做家蓄志识不依常格,变化平仄章程,称为"拗体"。除变化句中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外,还重视变化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的平仄。两联都拗称"拗句格",通首全拗称"拗律"。七律中有所谓"吴体",也是一种拗律。杜甫以开创拗膂力矫圆熟,为后裔所仿照。再有所谓"拗救"如上句有应平而用仄,则下句中应仄处用平,平拗仄救,仄拗平救,以调音节;也有本句中自救或拗而不救的。
格律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