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鸟

写杜鹃鸟十首诗词,诗人为何如此钟爱这子规

发布时间:2022/10/16 15:42:25   

写杜鹃鸟十首诗词,诗人为何如此钟爱这子规

杜鹃鸟又叫布谷鸟或子规。

在古诗词中,子规啼声是出现频率较高的意象之一。

如李白《蜀道难》中“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杜甫《子规》中“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柳永《安公子》中“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李煜《临江仙》中“子规啼月小楼西。”

李贺《老夫采玉歌》中“杜鹃口血老夫泪。”等等,举不胜举。

诗人们为何如此倾情杜鹃鸟?

这与“杜鹃啼血”的传说有关。

有了典故,子规的啼声就饱含诗意了,再加上杜鹃的叫声像“不如归去”,那就更有故事了。

于是,诗人们就纷纷挖掘子规声的丰富内涵,将其写入诗中,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以下所选写杜鹃鸟十首诗词,是忍痛割爱后进行筛选的结果。

(1)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简评:这首诗将“杜鹃啼血”的典故用得精妙绝伦,极富诗意与美感。

(2)赠梁任父同年

(清)黄遵宪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简评:这只满腔悲愤、至死不渝的杜鹃,就是诗人自己。

(3)金陵驿二首其一

(宋)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简评:这啼血杜鹃鸟,就是忧国忧民、赤胆忠诚的诗人化身。

(4)送春

(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简评:杜鹃整夜啼血,是为了将流逝的春天唤回来,这是一只坚韧执着的子规。

(5)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简评:这首词意境幽冷,斜阳中的子规啼声,为全诗增添几分难以言说的惆怅。

(6)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简评:在这里,布谷鸟的叫声似乎在为春耕的村民喊“加油”,增添了几分劳动快乐的氛围。

(7)子规

(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简评:一叫一回肠一断,用夸张手法写杜鹃鸟悲啼,渲染深切思乡之情。

(8)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简评:这首词基调乐观向上、积极有为,子规啼声在词中也就没有了悲伤色彩,洒脱的苏轼,是“反其意而用之”,别具一格。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简评:在这里,飘飞的柳絮和悲鸣的杜鹃一起,营造了浓厚的思念朋友的氛围。

(10)枕上闻布谷声

(宋)陆游

老去惟思日月迟,更堪青鬓总成丝。

无端催取流年去,最恨溪头布谷儿。

简评:在这里,诗人表面上是“恨”声声鸣叫的杜鹃,实际上“恨”的是时光飞速流逝,自己却一生碌碌无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18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