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布谷鸟 >> 布谷鸟的习性 >> 诗词鉴赏菡萏含羞镶水面,柳槐娇绿夜觉凉
图/文丷天
时值立夏日初长,悠逸白云伴艳阳。
菡萏含羞镶水面,柳槐娇绿夜觉凉。
蛙鸣蝈唱绕湖畔,蜂戏鱼欢闹苇塘。
幽映空蓝霞普照,风扶垄亩麦飘香。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间进入了夏天。公历年5月5日(农历辛丑年三月廿四)14时47分,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立夏,同时也是进入今年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夏,与“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一样,同为季节转换的标志。立夏意味着告别春天,即为夏天的开始。这个时节,万物繁茂、绿树成荫。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年景基本成为定局,历来故有“立夏看夏”之说。
人们也大都习惯于把立夏作为温度上升,暑伏将临,雷雨增多,以及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这个时节,我国南北地区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的温度波动也较为频繁。今日,我们这儿的气温为14℃—26℃,与昨天相比明显高出了不少。
吴澄[元代]所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就“立夏”解释为:“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也就是说春天的植物到了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长大了。
在《礼记月令》篇中,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说明在这时节,蝼蝈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瓜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这里,其实也道出了古代人对立夏的“三候”之说。
立夏的“三候”即为: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意思是说:立夏后先五日的一候,蝼蝈开始在田间鸣叫,其实据说蝼蝈并非全意为蝼蛄,而是一种褐黑色的蛙,此时便能听到它们在田园间和池塘边的鸣叫,这也就预示着夏天的味道逐渐浓了。
接着又五日的二候,大地上可以看到蚯蚓开始掘土,由于夏天的雨水逐渐丰盛,长期生活在潮湿阴暗土壤中的蚯蚓,也感受到了阳气的旺盛,开始从泥土中钻出来凑凑热闹、活动活动筋骨。再五日的三候,华北地区田野里的王瓜(药用爬藤植物)的蔓藤也开始快速攀爬生长,到了六、七月份便会结出红色的果实。
立夏,立的是收获,立的是希望,其色彩更是斑斓琳琅。这个时节,虽说没有春天那般缤纷草长,但它也有着别致的风度飞扬。看那樱桃红、豌豆长,蔷薇粉、枇杷黄,芍药艳、槐花香,田园里、枝头上大都长满了充盈的瓜果,立夏过后期许迅速成长。因此说,我们倘若是已错过了逝去的春天,那就好好把握住当下的夏天,去尽情地享受时光,肆意地洒脱生活,勇敢的激情奋扬,时常的笑声爽朗。
这个时节,夏日风暖昼长,绿荫遍野花香,新荷初露嵌塘,蜂蝶花间匆忙。在诗意无处不在的夏日里,清茶一品,闲书一翻,坐于轩窗前,期待槐花入心扉,期许诗书韵满堂。其实,古往今来就有不少文人雅士争相吟咏“立夏”节气,可以说与立夏相关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其中不乏有脍炙人口的佳作。
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宋代大诗人陆游的这首《初夏绝句》吧……
《初夏绝句》陆游[宋代]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此诗的大体意思是:在春天开的那些大红大紫的花朵都凋谢的时候,布谷鸟的声声啼叫唤来了夏天,我行走在两边种有桑麻的道路上,才知道原来自己已身在太平之世。
这首小诗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作品。该诗的首句“纷纷红紫已成尘”,描绘的是暮春之色,万紫千红即将褪去残妆,纷纷零落成泥。第二句的“布谷声中夏令新”,道出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伤,而是用“新”字准确地把握了初夏的特点,给人以明朗之感。让读者感受到夏天在布谷声中得以降临,用清新的暖风吹去暮春的阴霾,为大地增添了一抹亮色,为人间注入了一丝活力。
第三句的“夹路桑麻行不尽”,描写的是田间的景物,路两旁到处是绿油油的桑和麻,看到的是在这乱世难得的庄稼生长的生动旺景。尾句的“始知身是太平人”,则表明了诗人心中有欢欣,有庆幸,但更多的却是无奈。诗人看到夏日里路旁的作物生机勃勃,此时此刻心中不免生出对太平盛世的期盼之情,也许是眼前的自然美景让他暂时忘记了生在乱世的烦恼和忧愁。
我是
画意拾语(丷天),感谢您的阅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