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布谷鸟 >> 布谷鸟的习性 >> 大河恋我们的何去何归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虽然过去美妙的时光不能挽回,我们无需叹息要在剩下的光阴里找寻力量报以最深的怜惜过去已不复再现要安慰着地想在人的痛苦里可看到穿越死亡的信心常怀对人生命运的感恩感谢它的柔软、兴奋和恐惧于我最有意义的花是那些使人流泪的事情
最喜欢吉卜力的动漫,全世界没有哪一个工作室能像它一样,无论什么时候都有一种回到故乡、回到童年的亲切感。那苍翠的树丫,晦涩蒙蒙的天空浸泡着细细的雨水,南方阴冷的三月,布谷鸟从远方归来,插秧的人总是能听见林中的回响——“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离家的人需要回到熟悉的港湾,在那里将重新找回前行的力量。我们每一次对故乡的拜访并非是为了回家,其实是为了让我们自己能够再次走向远方。
故事从哪里开始呢?回忆往往是一场倒叙,就像你打开了一本草色的书,扑面而来的灰尘隐藏着时间的遥远尺度。所以在尘世间消失的一切都只能藏在记忆的深处,于岁月的添油加醋中,发出醇香醉人的风味。在每一提及往事之时,就像经历了一场宿醉,酣睡过后是无法平衡的疼痛。
身为牧师的父亲告诉诺曼:写作是用最简单的话实现最准确语言表达。小小少年诺曼,听话的一遍又一遍做着修改,终于等道父亲的肯定,“现在你可以把它扔进垃圾桶里了”。
有多少人对年少时那字的绞尽脑汁、废话连篇。这个从小学到大学结束都未能完全摆脱掉考试题目,成了多少人的噩梦。若我们都能有一位像老牧师这样的父亲,或许痛苦能够转化为乐趣,障碍成为基石。年少的一切都是充满无尽可能的财富,只是很少有人能打开这装满财富的。我们常常说原生家庭的影响,由此可见,它只是在我们的童年时打开了什么样的盒子,是潘多拉亦或者百宝箱。那些给予我们坚强的力量,在童稚时期播下种子,然后在岁月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苍天大树亦或者饱经风雨飘摇的岸边芦苇。
保罗不喜欢吃燕麦,即便父亲严肃的告诫他这是一项历史悠远的传统。在时钟的摇摆里,父与子做着沉默的对抗,这份无声的坚持里是两个人对命运的态度。父亲顺从着基督教的指引罗南,用自己的一切贯彻了基督教的宗旨。保罗生于基督教的家庭,长在基督教的文化,只是他比基督教的教义更有自我。小孩子对于不喜欢的食物,会以又吵又闹的态度来摆脱亦或者无比委屈的接受。保罗只是安静、沉默的坐在那里,以自己的态度告诉父亲——我接受您的惩罚,但是我就是不吃。
诺曼的沉默是以努力达成父亲期待而获得结束,保罗的沉默是以对抗来拒绝父亲要求而获得结束。每一个家庭如果能接受两种不同的可能性,我想或许这个世界的二胎问题就会减少很多。自由是每一个生命与生俱来的向往,唯一不同的在于,我们每个人在对这种向往走了大多数人都走过的路,当我们满怀异样的目光去注视那些敢走不同路径的人时,有惊讶、有怀疑、有愤怒、有嘲讽、有仇视……。基督教有着最严格的教义、规章,但是因为牧师的博爱和智慧,他让这个家庭完完全全的不同。
保罗和诺曼驾驶着小船从激流中横冲直撞飞下瀑布,厨房的那一架,我不知道作者是否小时候被自己兄长或弟弟狠狠揍过,怎么看都像是真实的人生经历。可怜的老母亲劝不住架,还自己摔了一跤,看电影的我好想将这两个臭小子狠狠揍一顿。毕竟你老妈都摔地上了,还能接着干架。细想,自己少年时看那群所谓的热血男孩,抄起木棍就走上街头毫无顾忌的狠揍和自己对立的人。东西方文化差异有多大,并无真实感受,但是打群架亦或者单打独斗这件事,看来并不具有文化差异性啊。
如果一切都能在最美好的时刻里停下来,会有多少人按下暂停键?他们曾今是亲密无间的兄弟,不开心的事情可以放开手秉持要把对方揍趴下才解气的心大干一场,但打架结束了所有的不开心也就结束了。不过是大学的数年,却将过去十几年的生活习惯改变的彻彻底底。亦或者说,这就是我们都知道的——长大了。
如果你按下了暂停键,怎么知道人生下一刻会不会有更美好的事情发生?但我们都知道向来都是: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时代总有很多命题不可解、难解,20世纪走来,我们饱经战乱、动荡,21世纪初始我们经历病毒的流窜。美国的历史课本里藏着对印第安人的大屠杀,对黑人的奴隶。它的种族歧视并未逊色于希特勒对待犹太人的方式,然而在历史翻页时,这一页一半是悄然无声,一半是惊天动地。历史是一条长河,许多事都极其平常的发生在小人物的身边,只是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这就是历史,而当它搬上荧屏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哦,就是这件事啊。
故事并未有任何波澜起伏之处,而这恰恰是最折磨人的地方。就像你知道坏人那么坏,但是因为法律上并未注明这一条,所以罪名不成立。保罗的张扬不羁,典型的那种小时候捣蛋让父母不顺心,长大后“捣乱”让大家不高兴。
矿产遇难事件并不值得报道,矿工不高兴、领导不高兴、读者也不高兴。新闻不是为了报道让大家不高兴的事情,只是为了报道那些茶余饭后值得一聊的段子。
诺曼写作积淀的一切成为了他的文学基石,保罗的狂放不羁让写作成为他改变世界的武器——记者。当你阅读世界文坛巨作,你不得不发觉,有太多优秀的作家,他们曾今都从事过同一个职业——记者,而他们的作品往往都直通社会的不堪之处。记者并不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但是他们对世界不满之处的改变之心却成了致命的伤痛。
什么样的人会走进赌场?保罗为什么会走进赌场?他人生的失意在导演的制作里留有着全部的空白。《青春咖啡馆》的介绍里,推荐者写道:此书的背景写的是法国社会发展中迷失一代的独白。20世纪的工业发展,它的繁荣背后有多少迷失一代。尽管我们都知道它拥有比21世纪——至少目前看来的确如此——拥有着更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天才如兰波,在自我放逐后,他说我所有想写的都已经写完了,他的天才结束比他的生命更早。《全蚀之心》,这才是全剧最大的悲伤。而保罗人生最大的不幸是,他向往的希望和光明,在他的时代还需要漫长的等待,这个等待比他人生的长度要更长一寸。
对于诺曼,我回忆着电影中在他身上发生的一切,我想了很久该怎么叙述、介绍,让大家更喜欢。到最后我想为什么不是我自己最喜欢呢?最合适的恰如杨绛先生的话,盘旋脑海,最为精妙:“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今日窗外雾霾朦胧了蓝天,我们离家千里之遥。过去游子远行,总是为有朝一日衣锦还乡。我对尼尔-伯恩斯有多厌恶,也能看出我将对自己有多失望。站在年的时间节点上,再度回忆起故乡小镇上的人、事,过年时,八卦谣传里的薪资和幸福生活,倔强的青年们,越是活的不尽如人意,便越是喜欢大谈外面世界的精彩。似乎我们日日夜游上海滩百乐门,灯红酒绿,应接不暇。真实的日子是,早上为了节约时间,不要命的闯红灯,还一笑而过的习以为常,晚上加班赶稿;看一眼网络视频,心疼着十二点属于自己自由时间,不愿入睡保养好肝脏。
杰西问诺曼“为什么最需要帮助的人却没有人愿意帮助他”。杰西知道哥哥尼尔在外面的世界过得并不好,她这个并不招人喜欢的哥哥,有着太多缺点和令人厌恶的毛病,但那是因为他过得并不好。
诺曼总是沉默,他无趣而又单调,可是当他对杰西说“因为你,我并不想离开蒙大拿”。我不得不承认,能够真切的感受到那份感动有多深。
蒙大拿乏味、原始、粗野、远离着现代文明,当杰西说如果能够去芝加哥就是从地狱去到了天堂,谁会不愿意呢。我们年少羡慕城市里令人眼花迷乱的繁华。每当自己想起第一次走进新华书店,看着那摆放在书架上的漂亮书籍,那种从脚底迅速直接蹿上脑门的兴奋感,即便很多年之后也留有余温。也许那就是我对城市的向往和攀慕,即便是在认清了这份向往里虚伪的成分占有99%之后,依然存着幻想。
尽管几十年后的今天,很多人叹息着对你说在乡下有一套房子,自己的土地,种点菜啊,也挺好的。其实这话有时候真的很像是,黄鼠狼拿着一根鸟毛去给大公鸡拜年说“你看,我不吃你了,我已经改吃鸟了。”每一个去往乡村的人,都是度假,并不是生活。真正扎根在乡野的人,是因为过往中那些:每一次回想,记忆中都有念念不忘的回响,而每一声回响,都能泪流满面。有些是情怀,有些是眷恋,而有一些是生命的一部分。
“那时我很清楚地了解我正在求证完美我弟弟在我们面前站着不是站在大黑脚河的岸上他是漂游在大地之上不受任何牵制像件艺术品”
故事是如何结束的呢?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归途,有些人从踏上离开的火车那一刻开始,便属于他乡,而有的人在兜兜转转之后回到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
山川信美,非吾乡,漂泊天涯胡不归。不知道二月底,布谷鸟是否会从遥远的地方再一次飞过熟悉的田埂,林中的竹子是否已经破土而出,葬在山岗上的人是否等待着我的到来。并未有大河流经我生长的地方,但那里有一眼清泉的水井,它的甘冽曾让我无比怀念。
——尾声
到来了,即便我不特意强调它也会如期而至,不早不晚。保罗说迟到是一种很令人讨厌的事,这部电影和我有太多的缘分。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去年结束时的电影让我看了一遍又一遍而喜欢得不能自持,今年的第一部电影,却深得我心。离开忙乱、昏暗的现实世界,最棒的事情就是,我到达了一个非常温暖的港湾,在这里起航,一切该是多么顺利。
PS记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