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布谷鸟 >> 布谷鸟的习性 >> 衡水湖湿地守护者李宏凯18年倾心付出,源
衡水湖湿地守护者李宏凯
18年倾心付出,源于热爱
薄雾轻扬,芙蕖盛放,蛙声阵阵,鸟鸣啾啾。夏日清晨的衡水湖,充满了诗情画意,到处是勃勃生机。
衡水湖的每一片朝霞与落日,都殷殷记录着守湖人对这方热土最深情的告白。
被称为华北明珠、京南第一湖、东亚蓝宝石,这片华北地区单体水面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是中国重要湿地、燕赵最美湿地,先后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为守护这一泓碧水、万物生灵,18年来,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总工程师李宏凯,坚持用脚步丈量湖区每寸湿地,呕心沥血,无怨无悔。
从年开始,李宏凯每天早上天一亮就来到湖区,观察各种鸟类活动、植物生长情况以及衡水湖水质状况,记录下点滴细微变化,每天行程少则数公里,多则几十公里,无论阴晴雨雪、盛夏严冬,几乎就是雷打不动。用他的话说,以前巡视湖区是工作任务,现在已成了习惯,近乎本能。
观测调查,泛舟湖上,
李宏凯对衡水湖的未来满怀憧憬。
执著源于热爱。李宏凯与湖水飞鸟的情缘,由来已久。这位60后自幼生活在年画之乡,村旁曾有大片的水塘、洼地。童年时,他常常见到豆雁、喜鹊、家燕、布谷鸟……鸟儿婉转的啼鸣让他充满好奇,“这么好听的声音,究竟是哪种鸟儿在歌唱?”站在麦田中仰望天空,掠过的群鸟把他的心带向远方,“如果人能像鸟儿一样自由翱翔,该有多好!”
李宏凯是恢复高考后的“新三届”。年考入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参加工作后在衡水地区林业局负责果树栽培管理。
年,衡水湖有了稳定的蓄水。李宏凯在周末骑自行车带着妻儿来到湖畔,感受湖水的清凉。他注意到,从这时起,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逐渐恢复,“有了水和鱼虾,有灵性的水鸟儿就飞来了,呼朋引伴,越来越多,相关部门也重视起来。”
为加强湿地保护,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在年10月成立。次年,李宏凯开始从事湿地保护研究工作,观测鸟类活动就是任务之一。
为让众多志愿者更为科学高效地从事湿地保护工作,李宏凯经常义务授课。这是他在为春晖救援的志愿者们实地讲解生态知识。
这并不是李宏凯的本行。最初,他曾分不清苍鹭和灰鹤闹过笑话。而多年过去,李宏凯已能“闻声辨鸟、看图识雏”,听声音能辨别多种鸟类,看照片能识别多种鸟类,可惟妙惟肖模仿出多种鸟类的叫声。他的科研成果,成为衡水湖湿地保护的重要依据。
李宏凯对科研有着无尽的好奇心和探求欲,这些年下过不少苦功夫。观测调查的过程单调枯燥,他不辞辛劳,每天扛着望远镜、照相机,拿着专业书,按照手册、图谱一一比对每种鸟类的形态特征,有的还画了下来。慢慢地,他不再拿书,甩掉了“拐杖”,终于把那些飞翔的精灵牢记于心,做到了耳熟能详。
在衡水湖观测到的部分珍稀鸟类(资料图片)
具有国际声誉的衡水湖青头潜鸭,李宏凯在18年前就观测到了。“当时在衡水湖记录数量不到只,社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