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鸟

布谷鸟的故事与古诗布谷处处催春种,望帝春

发布时间:2023/9/17 16:42:54   

谷雨过后,布谷鸟开始活跃起来,催促人们赶紧春耕播种。其实布谷鸟不仅是农事上的朋友,它还有多重身份,它是一个有故事的鸟,古人围绕它的不同身份留下了许多精美的故事和古诗。

布谷鸟又称杜鹃,古时有子鹃、子规、伯劳、谢豹等说法。据说杜鹃的称呼是来源于古蜀国一个美丽而忧伤的传说,蜀王杜宇号望帝,他任用鳖灵为相,治理水患,功成名就,使得国民安居乐业。杜宇见其功德无量,就把帝位禅让于他,自己隐居于西山中。杜宇生前体恤民情,劝农勤耕,死后仍不改初心,他化为布谷鸟,每到春末夏初,总要声声催促人们“布谷”“快快布谷”,不误农时,春耕播种。李商隐因此写下了千古凄怨的《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围绕这个传说,杜甫也写下了《杜鹃行》:

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

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鸟至今与哺雏。

陆游留下了佳句《鹊桥仙·夜闻杜鹃》: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暮春时节,眺望江面,风雨连天。篷蔽的茅屋里,烛灯明灭,悄无人言。连树林里的黄莺都停止了鸣叫,唯有杜鹃,在月夜里孤苦哀啼。

布谷鸟和杜鹃花也有很深的渊源,诗仙李白在《宣城见杜鹃花》中吟道: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在遥远的故乡,曾听过子规鸟凄恻的鸣啼;如今在异乡宣城,又看到盛开的杜鹃花。也许那漫山遍野红红火火的杜鹃花是因子规的呼唤而盛开。

王国维也写有:杜鹃千里啼春晚,故国春心折。

海门空阔月皑皑,依旧素车白马夜潮来。《虞美人·杜鹃千里啼春晚》到了暮春时节听到了杜鹃鸟啼,勾起人伤春思乡的情绪。钱塘江口空阔辽远,洁白的月光下,似乎伍子胥的素车白马又奔潮而来。

无论是布谷鸟还是杜鹃鸟,都有很多优美的诗句,不如一起来看看。

陆游《初夏绝句》: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春天开放繁茂的百花都已凋谢化作尘土,在布谷鸟啼叫声中夏天已经来到。路两边种桑麻葱茏绵延不尽,才知道我原来是在太平之世。陆游可能是看到夏日作物生机勃勃,心中不免生出对太平盛世的期盼之情,也可能是眼前的自然美景暂时让他忘记生在乱世的烦恼忧愁。

杜甫《洗兵马》: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时值春耕逢旱,农夫盼雨;社会的安定,生产的恢复,均有赖战争的最后胜利。诗人勉励围困邺城的“淇上健儿”要“归莫懒”,寄托着希望他们早日成功的殷勤之意。这几句话唱出诗人对人民的关切,表明他是把战争胜利作为安定社会与发展生产的重要前提来歌颂的。正由于这样,诗人在篇末唱出了他的强烈愿望和诗章的最强音:“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李白《赠从弟冽》;

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

太阳一出来,布谷鸟欢鸣声起,人们开始锄地犁田。

明代方向《咏儋耳二首》

刺竹芭蕉乱结村,人家犹有古风存。

相逢尽道年来好,不见催科夜打门。

村北村南布谷忙,村前村后稻花香。

凭谁识得真消息,只把南方作北方。

明代李秀才《呈吴子鱼先生》:

凌晨走马入孤城,篱落无人杏子成。

布谷不知王事急,隔林终日劝春耕。

清代姚鼐《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

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565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