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布谷鸟 >> 布谷鸟的形状 >> 生活在2000多年前的辛追夫人爱吃啥考古
漆盘
封面新闻记者戴竺芯
图据受访者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长沙,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一家三口的墓葬。上世纪70年代被偶然发现,共出土了三千多件珍贵文物,其保存完好的墓葬结构及丰富的随葬品,是汉代生活方式、丧葬观念的完整呈现。
其中,轪侯利苍的夫人——辛追夫人的1号墓保存最为完整,从生活到艺术,包括书法、文化、精神思想等诸多方面均有考古发现。
其中出土的一方漆盘,红底黑绘,云气点缀。出土时,漆盘上放置了各类大盘小碟,十分夺目。经考证,这是辛追夫人一件“小餐桌”。美酒佳肴相伴,她将日常生活带入自己营造的地下世界,希望继续生活得长乐无极。
近日,在西北大学“科技之春”系列科普讲座上,网红“考古系大师姐”——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于春带来了一场“学术吃播”,将两千多年前辛追夫人的“餐桌”搬到了现代,为公众上了一堂考古公开课。
漆盘出土时,盛有各类大盘小碟
辛追夫人必须吃肉
“在辛追夫人的餐桌上,大口吃肉是必须的。”于春介绍,从墓葬里发现的食物来看,辛追夫人是携带了大量肉类进入地下世界。考古队员在辛追夫人墓葬中发现了遣册类竹简共枚,其中有大量关于肉食的记载,除了现代人所熟悉的牛、羊、猪、犬等,还包括如今长沙地区已绝迹的鹿等动物。
遣册,可以理解为记载古人陪葬品目录性质的文书,反映了多年前下葬时陪葬品的基本情况。通过遣册,后人可以看到,辛追夫人的生活可以说是“非常滋润”,“飞禽走兽”应有尽有。拿禽类举例,就包括了鸡、野鸡、野鸭、燕、鹧鸪、鹤、麻雀、天鹅、布谷鸟等各大品种。其中,“鸡”出现的次数最多,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鸡肉是深受汉代人们喜爱的肉食之一。
当然,生活在长江流域的辛追夫人,也爱吃鱼。经过考古学家们多种技术手段的检测发现,辛追夫人的餐桌上包括鲫鱼、鲤鱼、白鱼、鲂鱼、泥鳅等9种鱼类。
古代贵族也爱吃“烧烤”
弄清了食物的原材料,古代贵族用何种方式享用料理呢?于春向公众介绍了辛追夫人的“后厨团队”。研究发现,辛追夫人“后厨团队”可以说是厨艺精湛,对于肉类的烹饪方式并不比现代人少,比较流行的包括炙、羹(煮、炖)、脍、濯、熬、濡、昔(腊)、脯等。
烤肉串
油滋滋的烤肉,也俘获了多年前的胃。根据目前的研究,辛追夫人最爱的做法是“炙”,也就是现代人们所说的“烧烤”。遣册中,炙食出现了许多,例如“牛炙一笥”“牛乘炙一器”“犬肝炙一器”“鹿炙一笥”等等。“竹笥”类似于“储物箱”的功能,“牛炙一笥”的意思,大约可以理解为“一箱子的烤牛肉串儿”。
竹笥
“羹”也是辛追夫人喜爱的烹饪方式,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煮或炖。在她的肉汤菜单中,记载了小叔(菽)、鹿胁白羹一鼎;鲜鳜、禺(藕)、鲍白羹一鼎;鹿肉、芋白羹一鼎;鹿肉、鲍鱼、生笋白羹一鼎……
此外,遣册中还记载了许多烹饪方式:脍即将生肉切细,濯是水煮肉的一种,熬与煎类似,濡则类似于“浇汁”的做法,腊即将肉做成肉干等等,辛追夫人强大的“后厨团队”,为人们展示了汉代丰富的饮食文化。
漆钫
瓜、果、酒、米……贵族的“顶配”生活
如今人们的餐桌上主食非常丰富,生活在多年前的辛追夫人也不“认输”,通过考古,专家们发现她对主食的爱好也颇为广泛。于春介绍,在辛追夫人的餐桌上,主要以白秫米和白鲜米为主食,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糯米和不粘稻。不仅如此,小麦、大麦、黍、粟、大豆、赤豆在文献中均有记载。
另外,马王堆汉墓中也出土了精美的“君幸酒”漆耳杯,盛放其中的,必然也是美酒。讲座中,于春说,根据遣册中的记载,辛追夫人的“酒柜”中共藏有四种“酒”,分别是白酒、米酒、温酒、肋酒。
不仅有美酒佳肴,瓜果、酱料等也是辛追夫人餐食中不可或缺之物。于春介绍,遣册中所记载的瓜果十分丰富,多达7种。包括甜瓜子、枣、梨、梅、杨梅等。研究人员在辛追夫人遗体内食道、胃部发现了大量尚未消化的甜瓜籽,有学者认为辛追夫人或因贪食甜瓜,引起胆囊炎发作暴亡。
云纹漆钟
但于春认为,甜瓜籽在古代具有药用功能,辛追夫人吞下的甜瓜籽或许是药材。这一推论得到了一些佐证。在马王堆一号墓中,还发现了包括茅香、辛夷、桂皮等其他药物。由此可见,辛追夫人不仅带上了爱吃的食物,身后世界所需的医疗材料也均一一配备,顶级贵族的“高配”生活可见一斑。
在汉代仙道教思想的影响下,人们“事死如生”,制定了与身份对应的丧葬制度,希望辛追的身后世界能够与人间一样,享受一位轪侯夫人应该享有的待遇。“这才有了辛追夫人餐桌上的美食,为今天的我们留下了探索先人生活的材料。”于春向公众科普,在这一探索中,科技考古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在研究人类食物构成、饮食习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