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鸟

教师下水作文丨夕阳下的柳河

发布时间:2023/4/27 18:14:04   

夕阳快要下山的时候,柳河仿佛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绚丽多姿。那起伏的丘峦、流淌的河水、平展展的田野、绿油油的禾苗、参差的树木、飞翔的群鸟……它们动静相宜又错落有致地散布在这帧天然的画幅中,镶嵌在天地之间。而那一枚红豆似的夕阳,就好似画中醒目的印章,赏心悦目,引人遐想。

蜿蜒的小路沿着蜿蜒的柳河,把小山、水塘、稻田、村庄、帆船和碧波……串在一起,连成一体.夕阳给它们笼上了一层金碧辉煌的颜色。夏至刚过,“高温模式”的天气说来就来:热气腾腾,溽暑难耐。虽然已近黄昏,但炎炎烈日的余威还弥漫在空气里。走在纵横交错的阡陌上,连迎面吹来的风,也带着几分热气。

以往每次回家乡,只是看一下祖屋,即来即走,来去匆匆。这一次回来,不但要多待上些时间,而且脱了鞋子,打着赤脚去走一走田间的阡陌、田埂,体验一番过去行走在家乡田间地头的感觉。

夕阳依旧那样红,柳河依旧那样清;脚下的阡陌一样,田埂相同。然而,毕竟时过境迁。举目望去,不见了柳河上一边游弋、一边布网的渔船;不见了驼着夕阳、哞哞归来的牛犊;也不见劳动结束后走在田埂上那三五成群的村民们。

很久没有光着脚板在野外走路,更没有赤脚走在乡间的田埂上了。虽然,每一脚都踩在绿草茵茵的田埂上,但就是觉得不像从前那样舒坦、自然——生怕草中的瓦砾、石子或者小虫子伤害脚掌,每每抬脚迈步,心里总不踏实,身子左右摇摆,一点也没有过去那种闲庭信步的感觉。

是故乡变了?还是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柳河人变了?我沿着河边的田埂慢慢地向前走,那里曾经留下过我劳动的足迹。

习习的晚风吹来,顿觉热力稍减。河边婆娑的柳枝婀娜地摇曳;四面的蝉声开始了断续地鸣叫;成群的白鹭贴着水面奋力煽动双翅沿着蜿蜒的河水飞行。小时候,常听父辈们说,柳河不仅以它“玉带系腰”(三面临水,一面靠岸)的地形闻名,而且以它盛产稻米和鱼类蜚声遐迩。过去,村里曾出现过几户名门显赫的望族人家,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些大户人家也随之湮没无迹……望着翩翩掠过头顶,飞向村庄里窝巢的燕子,刘禹锡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也顿时“飞入”我的脑海。

柳河变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国家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和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以来,柳河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空前的调动和发挥。原来一律种植稻谷的农田,现在因地制宜地分别种上了西瓜、棉花和其他经济作物。现在种植的一季稻的亩产量远远超过了过去二季稻的亩产量,充分体现了科学种田的优势。这些过去在稻田里不曾种植过的东西:香瓜、秋西瓜、玉米、田藕,等等经济作物,在灿烂的夕阳下,呈现着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在我的记忆中,不同季节夕阳下的柳河呈现的面貌又不尽相同。

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柳河生气勃勃,花红树绿。两岸的柳絮像洁白的雪花,在袅袅东风的吹拂下飘飘扬扬地漫天飞舞,洒向水面和稻田、田埂上的花朵。在夕阳的映衬下,几乎分不清它们究竟是白蝴蝶还是柳絮。它们漫无目的地飘舞着,有时落在春播归来的村民衣襟上,有时粘在村姑长长的发梢上。黄莺的歌声是断断续续的,总也停不下来,仿佛有意让人们和它的同类欣赏它美妙的歌喉。而燕子则在斜照中尽情地翻舞,随心所欲地扑食空中的飞虫。越是黄昏,布谷鸟的叫声就越是急促,那“布谷,布谷”的叫声像在远方,像在近处,又像在耳边,让人们有一种珍惜春光、抓紧时间春耕和争分夺秒的时间紧迫感。

秋天的夕阳让人沉醉。当它离山头尚有一丈来高时,它的灿烂的光辉便映在柳河的清波里。如果你荡着桨,摇着小船沿清澈的河流慢溯,也许会看到倒映在清波里南去的紫燕和北归的大雁的飞影。不过,那可不是随便可以看到的,因为它们只是一刹那地掠过。如果带着几分诗意去欣赏夕阳下的柳河景色,你也许会觉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正是此时眼前的生动写照。

在这“落霞”中,显得别具一格的是那漫山遍野的枫树,经过暮秋几场白霜之后,像被秋之酒醉得酡红一般,与西边的云霞相应成彩。那树叶红得分外的透彻,以至可以看清它们的叶脉,几乎可直接拿来做成书笺。而夕阳下的柳河,稻浪翻滚,棉田铺白,丰收的景象给人们带来喜气和信心。收工的人们扛着劳动工具,从田间地头走向炊烟袅袅的村子。心里真有一番”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感慨。

严冬里,柳河在经历了春耕、夏耘、秋收之后,就进入了敛藏阶段。

田畴空荡,颗粒归仓;万物萧瑟,朔风凛冽。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勤劳的柳河人照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夕阳下的柳河虽少了春天的勃勃生气,夏天的腾腾热气,秋天的丰韵贵气,但却增添了冬的冷静和纯洁。三九严寒里,你看那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几个钟头不停地飘飘扬扬,把整个柳河覆盖得严严实实,到处白皑皑的一片,仿佛天地无缝隙地连接在了一起。而当黄昏临近时,忽然,雪霁来临!一轮久违的暖阳悬在西边,给人以雪中送炭的温暖感。此时的柳河,则显得分外的宁静和洁净。路上没有行人和牲畜的足迹,空中也很少飞鸟的身影,连鸡犬们也没有了平时的叫声。柳河就这样静静地休憩在冬日白皑皑的雪和黄橙橙的夕阳中,于天寒地冻中,做着春天的梦。

然而,一群村里的少年却嘻嘻哈哈地踏着白雪,迎着夕阳打雪仗、堆雪人。他们的天真活泼打破这夕阳中柳河的宁静,给寒冷的气氛里平添了几许喧闹和热情。

是的,严冬里也有春天的元素在,给酷寒带来温暖的希冀;生命的宁静和平和中,常常蕴藏着青春的躁动,它们往往在极致的状态下出现,给宁静增加生动,给平和注入某种惊叹和欣喜。

盛夏夕阳下,柳河的景象又别具一格。它就呈现在眼前,不同于春和秋,更不同于冬。

然而,柳河还是柳河。后来,随着岁月的变迁,我每次来去匆匆的家乡之行和有意无意间的匆匆一瞥,觉得它变了——柳河不是柳河了。这一次家乡田间的漫步和细细察看,我猛然觉得,柳河还是柳河!原来撒网的渔舟已从柳河游向了耒水和湘江;驮着夕阳的“铁牛”,正“隆隆”地行进在机耕道上;而那些三五成群的村民正欢声笑语地从附近企业的厂房或建筑工地上下班归来……一切从这里出发,又无形地与之紧密地连在一起。

你看,夕阳下,柳河两岸的稻香依旧,蝉声依旧,炊烟依旧,柳河人勤劳、坚韧、吃苦耐劳和霸蛮的精神一点也没有改变。这一切,似乎永远都这样地循环往复:随着夕阳的离去,在经过一夜的休憩之后,又伴着明朝旭日的升起,柳河的一切又生动起来,活跃起来,勃发起来……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刘雪庚;编辑:殷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29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