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鸟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来说的是这种鸟儿

发布时间:2023/5/7 13:59:53   

苇喳子是微山湖很常见的一种鸟,学名叫大苇莺。因其在芦苇丛中栖息觅食,羽毛颜色酷似枯黄的芦苇,鸣叫声又是很单调的“嘟嘟喳喳”,所以我们都形象的称它为苇喳子。

苇喳子是唱歌的能手,盛夏时节是苇喳子最活跃的季节,天气越是酷热,叫声越是嘹亮,一刻不肯停歇的在苇稍上跳来跳去,卖弄着清脆的歌喉,倒为燥热的天气增添了不少生气。《诗经》中所记载“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中“雎鸠”所指就是苇喳子,“关关”则是形容它们的叫声。

微山湖上还有一个故事,传说苇喳子的前世是一对老渔翁夫妻俩,老两口在湖里打鱼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过得倒也滋润。但是老两口都很强势,几乎每天都要吵架,一天打鱼的时候,渔船漏了,老渔翁就喊“堵堵堵”,老婆婆就喊“刮刮刮”,结果谁也不听谁的,最后船沉了,夫妻两个都淹死在湖中,化成一对小鸟,每天仍还在湖边的芦苇丛里互相争吵着,一个叫着“堵堵堵”,一个叫着“刮刮刮”。

苇喳子也是筑巢的能手,在三四根芦苇间就能用软草织成一个大碗一样的窝,而且很牢固。割麦子的时候,正是苇喳子开始筑巢产卵的季节。小时候的夏天,经常到芦苇丛中去找鸟窝,钻进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耳边全是苇喳子“嘟嘟喳喳”的大合唱,仰头拨开遮天蔽日的芦苇丛,一缕缕阳光就射了进来。在婆娑的光影下,不多远就是一个又一个的苇喳子巢穴搭建在芦苇上端。小心翼翼掰弯上面有鸟巢的芦苇,就会看到里面有几枚布满褐色斑点的淡绿色鸟蛋静静躺在巢里,这时我们一般都是松开芦苇让鸟窝平稳的恢复原状,鸟蛋是不会拿走的,因为据说如果吃了这种鸟蛋,脸上就会长“盖脸沙”——也就是雀斑。这一传闻当时大家都深信不疑,现在想来,应该是因为苇喳子卵上的斑点很像是雀斑吧!

有的苇喳子巢里会有刚孵出的幼鸟,轻轻晃动芦苇,它们就会以为是亲鸟又来喂食呢,便争先恐后的探出脑袋,张开嫩黄的小嘴“喳喳”的叫个不停。当他们发现前来窥视的不是它们的父母时,便又会缩回巢中,几只光溜溜的肉团挤在一起瑟瑟发抖。

这时候,我们就会把幼鸟连同鸟窝一起从芦苇稞上取下,端回家中藏在猫够不到的地方,每天乐此不疲的去捉蚂蚱喂小鸟,倒也能养活几日,遗憾的是,从来没有一只能够养到成鸟的模样就慢慢死光了。

苇喳子繁殖季节,有一种很危险的天敌,那就是杜鹃鸟,杜鹃鸟也叫布谷鸟,而我们则根据它们的叫声称其为“咣咣啰啰”。杜鹃鸟是不会筑巢的,它们会偷偷的将卵下到苇喳子的巢穴里,而且杜鹃鸟的卵在颜色和大小上和苇喳子卵相差无几,足以以假乱真。而苇喳子亲鸟对于自己产的卵是没有数字概念的,也就代为孵化了。可怕的是,刚出壳的杜鹃鸟就会将同巢中的苇喳子幼鸟或者鸟蛋拱出巢穴外摔死,让以后的苇喳子亲鸟的喂养它一个,手段可谓卑劣残忍。曾经见到过不明就里的苇喳子亲鸟出于本能的喂养着比自己体型还要大的杜鹃鸟,可怜的苇喳子父母,不知自己的亲生骨肉已被杀害,早出晚归含辛茹苦养育的却是谋杀亲子的凶手。此情此景,难免让人唏嘘不已。

但是苇喳子孵卵期间警惕性是很高的,轻易不会离开巢穴。杜鹃鸟只能在苇喳子雌鸟偶尔觅食的间隙去偷偷实施罪恶的行径。即使这样,还是经常会被警觉的雌鸟发现,此时,便免不了一场恶斗。苇喳子虽然在体型上略处下风,但它们会团结一致群而攻之。于是,在繁殖季节的芦苇丛上空,经常会看到一群苇喳子把一只杜鹃鸟啄的毛翎纷飞、落荒而逃,上演出一幕真实版愤怒的小鸟。

苇喳子更是捕虫的能手,尤其是育雏期间,每只亲鸟每天要捕捉数百只昆虫,为消灭害虫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实苇喳子是一种候鸟,冬天的微山湖是觅不到它的踪迹的。等到春暖花开,芦苇长到一米多高的时候,它们就从南方的越冬地飞回微山湖,在翠绿的芦苇丛中引亢高歌、繁衍生息。

随着近几年微山湖湖田开发,曾经连绵不绝的芦苇荡已经消失殆尽,少有遗留也是呈点线分布。苇喳子那种很壮观的百鸟齐鸣的场景再也看不到了。可是夏季的湖边,在稀疏的芦苇丛中,依然能够听到苇喳子单调又熟悉的歌唱。也许,这曾经的雎鸠,它们是用歌声在怀念记忆中的蒹葭苍苍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42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