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布谷鸟 >> 布谷鸟的天敌 >> 当雌鸟发现孵化出杜鹃雏鸟这个庞然大物时,
1、复杂的杜鹃鸟
杜鹃鸟是杜鹃科鸟类的通称,其中三声杜鹃、四声杜鹃、大杜鹃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国内以大杜鹃为主。大杜鹃喜欢栖息在开阔林地靠近水源的地方,善于鸣叫,每分钟25次左右,由于声音类似“布谷、布谷”,所以又叫做布谷鸟。杜鹃以昆虫为食,像森林里的松毛虫、毒蛾等其他鸟禽不愿吞食的都是它的口下之物,为此杜鹃被誉为“丛林卫士”,名副其实的林地益鸟。
然而,杜鹃名声在外并不是因为它吃了多少害虫,而是它是个典型的巢寄生鸟种。巢寄生指的是某个鸟将卵产到其他鸟种的巢穴里,由“义亲”代为孵化、养育,而自个却“抽身离去、不管不顾”的繁殖方式。
目前已知的巢寄生鸟种已超过余个,但大杜鹃有时选择的宿主鸟体积小,却喂养体积硕大的杜鹃雏鸟,鲜明反差又有强烈的视觉刺激,加之大杜鹃分随处可见,自然杜鹃成了其中的典型。
事实上,1/3的杜鹃是以寄生的方式孵化幼崽,2/3的杜鹃还是要筑巢、孵化、养育,这点和绝大多数的鸟类没有区别。那么巢寄生的杜鹃,它是如何一步步实现整个过程的呢?它和宿主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据统计大杜鹃的宿主多达种,最常见的有20多种。欧洲杜鹃的宿主主要是草地鹨、林岩鹨、芦莺等;而我国杜鹃则喜欢把卵产在东方大苇莺、北红尾鸲、灰喉鸦雀等鸟种的巢穴里。
杜鹃选择宿主是有讲究的。杜鹃的最佳繁殖期是春夏两季,这两个季节食物相对丰富,绝大部分鸟也会选择此时产卵,所以杜鹃选择下手对象难度降低了许多。杜鹃会挑选食性相近的宿主,最好也喜欢吞食小虫、小飞蛾,如此一来孵化出的小杜鹃不会因为食物不合胃口而饥饿而死。
而且杜鹃为避免宿主发现卵的异样而把卵推出巢穴,会进一步筛选宿主使得它们在卵的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相似。而且为“瞒天过海”,杜鹃在每个宿主巢穴只产一个卵,产卵前会把宿主的一个卵推出巢穴,个别性情暴躁的甚至还会全部推下。这就意味着杜鹃的整个产卵期至少要找6/7个宿主。
匈牙利鸟禽研究室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64%的东方大苇莺的巢穴曾被杜鹃光顾过且大概率产下了卵,但这些大苇莺中高达60%以上不能准确识别出寄生卵。
选定宿主后,杜鹃剩下的工作就是怎样悄无声息在宿主巢穴里产下卵。美国科学家在13只杜鹃身上分别安置了一台小型无线发射器,跟踪数据发现:在宿主产卵当日,杜鹃会频繁“拜访”宿主,个别时间还会一直在巢穴附近徘徊。
要知道孵卵也是一份体力活,宿主每隔一段时间要飞出巢穴透透气或觅食,在一旁“久候”的杜鹃趁机钻入宿主巢穴。一般鸟禽产卵要花费20-60分钟,但杜鹃10秒钟就能产下,接着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了。
除了等候外,杜鹃还会虚张声势,进而快速进入宿主巢穴。雀鹰是一种小型猛禽,攻击性强、擅长捕食小型鸟种,而杜鹃在体型、颜色等方面与雀鹰极为相似。所以杜鹃有时会伪装成雀鹰,且发出类似它的叫声,以此恐吓宿主,迫使它离开巢穴,杜鹃可大摇大摆地进入巢穴产卵。
在杜鹃产下卵之前,卵中的胚胎已部分发育,所以第一个破壳而出的往往是杜鹃的雏鸟。这些杜鹃雏鸟做的第一件事是把宿主的其他蛋拱出去,有时宿主的雏鸟也躲不了被拱出巢穴的厄运。剩下的杜鹃雏鸟会吃掉宿主提供的绝大部分食物,常出现令人惊奇的一幕:一只小巧的飞鸟不停地向一只体积臃肿的大鸟嘴里塞食物,画面极不协调。
2、反抗的宿主
虽然杜鹃狡猾,机关算尽也要利用宿主孵化自个的幼崽,但宿主也并非听之任之,同样进行着激烈的反抗。
以芦苇莺为例。研究发现芦苇莺对杜鹃的警惕性是逐年递增的,许多杜鹃的卵尚未被孵化出幼崽之前,芦苇莺通过卵的颜色、大小等识别出来,接着把它踢出巢穴。并且越是杜鹃多的地方,芦苇莺设置的巢穴越隐蔽,在离开巢穴时先用草、羽毛把卵掩盖起来。芦苇莺的这种行为到底是遗传天性,还是后天学习所得还没有统一的答案。
乌鸦也是杜鹃的宿主,但两者似乎更像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率先破壳的杜鹃幼崽很少把乌鸦的卵和雏鸟挤出巢穴,而是选择和它们一块生长。鸟禽学家意外发现,但凡有小杜鹃的乌鸦巢穴,乌鸦幼崽的成活率普遍高于平均值,而且个头和健康度也占优势。
研究人员将这一“成绩”归功于杜鹃释放的气味。杜鹃幼崽被乌鸦喂养后,会吐出一种散发出浓厚恶臭的异味,成功把以猎鹰为代表的捕食者熏得远远的。研究者曾做过经典实验,将杜鹃喷出的液体涂抹在生鸡肉上,与另一块生鸡肉同时摆放在猎鹰面前。猎鹰会抢食那只未涂抹液体的鸡肉,而对涂抹的那只不停地叼啄、放下,直到最后彻底扭头离开。
最后说一句,杜鹃演化出这一种繁育方式是自然选择、进化的结果,更是大自然复杂性的体现,就好比有些生物雌雄同体一样,只得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原创: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