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鸟

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5句老话,可

发布时间:2022/10/15 19:36:21   

在同一片蓝天下,生活在自然界里的飞禽走兽和花草鱼虫与人类一样,都有感知温暖冷凉的气候变化本领的;特别是候鸟能够根据季节变化和气候冷暖,自我调控生活,或不远万里迁徙越冬,或备足食物就地蛰伏冬眠;它们的生活规律和活动规律都与气候息息相关,有时比人类的感知器官还灵敏;因此,候鸟的北飞南迁一举一动可以成为一个季节的标志或者一个时令的标志;而人们可以根据候鸟的活动规律,判断四季轮回和安排当下农事生产。

比如民间有俗语“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的说法,意思是花草树木能够按照时令规律开花结果,花开花落,春华秋实,非常应景;而候鸟鸣啼的声音可以预报一个阶段农时的到来,春耕春种,夏耘夏管,秋收冬藏,也非常准确;那么,哪些飞禽候鸟能够报农时呢?下面,我们通过五句老话,看看这五种候鸟是如何鸟鸣报农时的?

布谷布谷,收麦种谷

老话“布谷布谷,收麦种谷”的意思很明显地告诉我们,当布谷鸟在农田上空飞过,并发出布谷布谷的鸣叫声时,就到了收割小麦和播种谷子的时间了;另外还有老话说:“布谷布谷,种禾收麦”,意思是当布谷鸟的叫声响彻田野时,就是早稻插秧和收获小麦的时节;布谷,其实就是一种叫作大杜鹃的夏侯鸟类,它的别名叫作布谷,喀咕,郭公,获谷等;布谷鸟每年的4至5月从南开始北迁,每年的10月份回迁,常见栖息于农田周围或者村庄周围高大的乔木树上。

当布谷春归到达一定区域后,会寻找食物来源比较充足的地方栖息;此时,也进入布谷鸟的繁殖阶段;因为这个阶段正是小麦成熟和稻谷插秧以及播种谷子的时节,田间或村庄周围随时都可找到丰盛的食物;所以,在这个阶段,布谷鸟会发出布谷的求偶声;因此,当布谷鸟从农田飞过,或者布谷鸟在农田周围发出声响时,人们就会知道快到小麦成熟的时节了,或者到了应该插秧早稻以及播种谷子的时节了;由此可见,布谷的鸣叫声,是报告小麦收获或者播种谷禾的农时。

斑鸠咕咕,该种秫秫

老话“斑鸠咕咕,该种秫秫”的意思是,当斑鸠发出咕咕的声响时,就是播种的时节了;斑鸠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迁徙型候鸟,属于鸟纲鸽形目斑鸠属鸟类,常见栖息于山地或平原地区的林区,以及长有庄稼的农田周围;斑鸠一般在三四月份开始迁徙到平原地区活动,每年秋季从平原迁回到林地与耕地交界处活动;每年四五月份,是斑鸠产卵繁殖的季节;当斑鸠进入产卵期,就会发出低沉而单调的咕咕声。

而此时,正是每年的清明至谷雨时节;从清明时节开始,一直到小满时节,都是的播种期;也叫高粱,一年生草本植物,常在清明时节开始播种,比如有老话说:“清明高粱谷雨花,立夏谷子小满薯”;所以,当斑鸠发出咕咕的声音时,是提醒人们到了秫秫的播种时节了。

黄鹂来拔蒜薹,黄鹂去红薯

老话“黄鹂来拔蒜薹,黄鹂去出红薯”的意思是,当黄鹂从南北迁的时候,正是蒜田里拔取蒜薹的时节;而冬季来临时,黄鹂南迁越冬,正是收获红薯的时节;黄鹂是一种非常漂亮的候鸟,属雀形目黄鹂科,有迁徙习性,常栖息于平原地区以及低矮的山区林地或农田村落的高大乔木上面;黄鹂是鸟类中有名的益鸟,不仅羽毛艳丽,而且还会发出悦耳动听的鸣声。

一般情况下,黄鹂从南向北迁徙的时候,正处于清明时节,而清明时节也是蒜薹成熟,蒜农忙着拔蒜薹的时节,所以民间有“黄鹂来拔蒜薹”的说法;当黄鹂迁徙到一个适宜生长的地方,开始筑巢繁殖,这个时期也就到了芒种前后;黄鹂繁殖期,会发出非常悦耳的求偶声;所以,当黄鹂发出连续的非常悦耳的鸣叫声时,正是小麦成熟,即将收割的时期,因此民间也有“黄鹂唱歌,麦子割”的说法。

当秋深寒凉时,黄鹂需要南迁越冬,这个时期,也就到了霜降或立冬时节,红薯需要在这个阶段采收回家;因有老话“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当时”可;所以,黄鹂的南迁北移,是提醒人们到了拔蒜薹或收红薯的农时阶段了。

燕子来,种苋菜;燕子去,米汤香

老话“燕子来,种苋菜;燕子去,米汤香”的意思是,当燕子从南北迁的时候能,正是播种苋菜的时节;而当燕子南迁越冬,正是稻谷丰收,新米飘香的时节;这句老话中的米汤香,是指用新米熬制的米粥发出的大米醇香的味道;燕子是我们熟知的一种有益候鸟,常常栖息于瓦缝或房檐下,春暖花开的时候,从南方迁徙而来,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安居乐业;等到冬天来临之前,成群结队从北方飞向遥远的南方,去享受温暖如春的湿润气候。

苋菜是民间常见的一种叶菜,适宜生长温度为23至27度之间,种子发芽温度为15至25度之间,低于10度时苋菜种子很难发芽;从苋菜的种子发芽温度要求以及适温生长温度要求来看,苋菜适宜在清明前后至夏至期间播种;因为从清明节令开始一直到夏至期间的温度符合苋菜的发芽适温要求和生长适温要求;而清明前后,正是春暖花开之时,符合燕子北迁习性规律;所以说,当燕子归来时,正是播种苋菜的好时节。

当冬季到来时,燕子能够感知温度下降,冬季即将来临;所以在冬季到来之前,燕子告别家乡,去南方寻找适宜生长的地方生存;一般情况下,在秋分前后,燕子就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南迁活动;秋分是秋收秋种的季节,此时,稻谷一片金黄,稻穗弯腰;有些早早成熟的稻谷,被农人收获后,用新米熬制成米粥,会发出阵阵清香;所以,当见到燕子结伴南迁时,就是稻谷大量收获的时节了。

小燕来,收蒜薹;大雁来,拔棉柴

老话“小燕来,收蒜薹;大雁来,拔棉柴”的意思是,当小燕子在春暖花开来时,正是蒜田拔蒜薹的时节,它与黄鹂的迁徙习性基本一致;当棉农看到大雁南迁时,就到了拔除棉柴的季节了;民间有谚语说:“不过三月三,大雁不过九月九”,意思是小燕子北迁归乡的时候,一般不超过农历的三月三;而农历的三月三,一般在清明前后,也是蒜农在田间拔蒜薹的时候。

大雁是一种知名的迁徙型候鸟,一般在九九歌中的八九左右北飞,民间有“七九河开,八九雁来”的老话可证;当大雁成群结队相伴南迁的时候,一般不超过农历的九月初九;而农历的九月初九在每年的寒露前后;所以民间也有“大雁南飞迎寒露”的说法;寒露时节,棉花采收已经接近尾期,为了腾茬播种越冬农作物,需要将棉柴拔除后才能腾出土地;所以当大雁南迁发出阵阵鸣叫声的时候,棉农就知道到了拔棉柴的季节了。

概述

老话“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其实是说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与民间农事农时息息相关;农民用鸟语花香或借助花草的四季轮回以及候鸟的归去归来安排农事生产,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的体现;在气候没有受到工业因素影响的背景下,劳动人民用花语或鸟语指导当时的农事生产,是有较高的准确率的;即使在气象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利用物候安排农事生产,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知识红人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83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