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布谷鸟 >> 布谷鸟的种类 >> 立秋分三候是什么意思早晚立秋您理解
年8月7号:立秋。《历书》中说:“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由此可见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也是谷物成熟的丰收季节。
关于立秋的习俗,历史最久、流传最广的,当然是贴秋膘。过去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为标准,夏季天气热,很多人没胃口、吃不下饭,叫“苦夏”。到了立秋,流行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体重减轻就意味着苦夏了,需要“补一补”,这就是“贴秋膘”的来源。
贴秋膘当然首选吃肉,所谓“以肉贴膘”。过去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此外,还有极具北京特色的贴秋膘美食,就是爆肚儿和白水羊头。老北京有“要秋补、吃爆肚”之说。
而白水羊头在过去也只是秋冬才卖,夏天是没有的,因为天热不易保存,夏季也不大适宜吃温热的羊肉。但为了应“贴秋膘”的景儿,立秋这天必会出摊儿卖白水羊头,虽然天气依然很热,但哪怕只卖一天也得做,然后收摊歇业,等天儿凉了再正式开售。
说到天气,立秋是秋季的开始,但并不代表酷热的结束,因为还没出伏呢!前些天我们解释过伏天的来历和起始,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才是末伏的第一天,因此民间有“立秋过后热十天”的说法,其实可能十天都不止。我国古人将一年分为七十二候,一候为五天,也有“立秋分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的说法。
“一候凉风至”,就是说风已经不是暑天的热风了,开始呈现转凉的趋势。“二候白露降”,是指秋雨过后会有清凉袭来,早晨开始出现雾气和露水。“三候寒蝉鸣”,是说寒蝉感受到凉意开始鸣叫,“哀叹”自己生命即将结束,也意味着秋天真的要来了;这是一种信号,一如布谷鸟之于夏天。三候即为十五天,正好一个节气的间隔,所以说要等到立秋过后的处暑节气,大部分地区才能真正开始凉快。
如果说以上提到的那些俗语不够“著名”的话,那有句话您一定听过,叫“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这几天因为立秋临近,不管是文字还是视频,都看到很多人在说这个话题。还有人在讲“立秋分公母”,母立秋就凉快,公立秋就热。公立秋、母立秋的说法小凌没听过,就不说了。但我猜大部分对“早立秋、晚立秋”的理解是不准确的。
很多人认为早立秋与晚立秋是指的是具体时间,以中午十二点为界,十二点以前算早立秋、以后是晚立秋。甚至有怕热的人会在刚刚进入夏天就迫不及待的去翻月份牌儿,看看立秋是几点,恐怕秋老虎作祟,今年热的太久。但是,如果您留意一下就会发现,“这招儿”根本就不管用,好多年立秋的时间都特早,甚至在清晨,但是依旧热很久;而有时下午立秋,反而“立竿见影”的凉快起来。究其原因,是错误的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早立秋与晚立秋,指的根本不是时间。也不能说不是时间,应该说指的不是钟点儿、而是日期。可能有人就要问了:立秋不是八月7、8号前后吗?差这一两天有什么区别呢?您说这个是阳历(或叫公历),而所谓的早、晚立秋指的是农历。一年七十二候,每候五天;一年二十四节气,每节十五天,算一算就知道:农历的一年应该是天(注意是应该)。而公历的一年是天,无法被二十四整除,所以每年的各个节气的日期并不固定。
按说可以整除24,节气的农历日期应该是固定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古人也计算出来天代表不了完整的一年,于是就把多出来的天数攒着,攒来攒去就出了闰月,所以农历的一年也不都是天;在没有闰月的年份,还可能有小进(一个月只有29天),没准儿这一年还不到天,因此节气的日期在实行农历时也不固定。于是就看立秋与除夕的远近,也就是说过完年,离立秋的日子越近,就叫早立秋;反之就叫晚立秋。
简单的说就是以农历六月为界限,立秋在六月里算早,进了七月则是晚立秋。但这里有个问题:得看正月与六月之间有没有闰月,如果有闰月,立秋在六月里也不能算早,所以准确的话还得是数正月初一到立秋的天数。立秋来得早,暑热的时间必然就短;立秋来得晚,热的天数自然就多。再加上立秋与数伏的关系,如果立秋与庚日挨得近,那么伏天儿结束得就早。
所以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这句话,根本与立秋的具体时辰无关,也不是指立秋过后凉快的快慢。其实一进夏天就赶紧翻翻月份牌儿,这做法是对的,但关键要看立秋的日期、而不是钟点儿,立秋来得早,说明凉快的天数多、酷热的天数少,今年的夏天好过些;如果立秋来得晚,就证明这一年里热的天数多、出伏出得晚,连牛都能热死。
我们来看看今年,立秋是公历8月7号的14:53:48。虽然是下午,但今年可不是晚立秋。因为今年六月就是小进,立秋赶在了六月的最后一天,即6月29,而且正月与六月之间没有闰月,倒是农历四月也是个小进,因此今年是名副其实的早立秋。不用等什么时候会凉快了,咱往回看看吧,今年是不是没有那么热?雨水多,温度不算高,像往年那动辄三十七八度的高温,今年的天气预报好像一天都没报过。所以您看,是不是“这一招儿”比错误理解的“那一招儿”管用?
注:本文转载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