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布谷鸟 >> 布谷鸟的习性 >> 河南坠子艺术家郭文秋评传一生只爱这一口
著名河南坠子表演艺术家、济南市曲艺团原团长,国家一级演员郭文秋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3月21日11:20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文
孙立生
与郭文秋老人很亲近。我与她儿子亲如兄弟,曾经合作创作过一些令我们俩都非常快乐作品,在我们哥俩的“语境”里,统称郭文秋为“老太太”。
老太太年中风偏瘫,之后这些年没断了与我通电话。人越老话便越多,近些日子给我唠叨的时间似乎更长了……与之交流,即使有过敷衍,但总是坚持任她将话说透道尽。有一回是她老人家自己于心不忍了:“孩子,你不烦我吧?”“哪能呀!”回答她的三个字是我心里的真话。我亲娘比老太太大几岁,也像她一样独立生活。有回娘对我说,因为总给一些老同事说些“车轱辘”话,有人已不接她电话了……听老娘说这事,我背着人哭的很伤心——因为知道比我更难过的一定是我那位始终坚持一个人过“清净日子”的老娘。将心比心,听郭文秋老人与听母亲电话时的感情、感觉十分相近。只是后来知道,我不过是郭文秋老人“很亲近”的之一,因为圈子里不少人像我一样也是她的“电话常客”。稍一留心发现,她老人家竟然“智慧”到了一个“高度”,因为通话者虽然不全是她的朋友、知己,但却个个都是真爱曲艺乃至于懂曲艺的“主”。老人明白,“郭文秋”三个字的价值,在这样“范畴”里才有其分量,而对“叶公好龙”者,耄耋之年的郭文秋“经常来电”只能让他们心生厌倦、不以为然。
年,郭文秋申报了“第四届泰山文艺奖·突出贡献奖”,作为该奖曲艺类召集人,为了她的入选,说我费尽口舌绝不夸张。可以理解,对当时参与该奖的领导、评委来说,与她同时进入终评程序的多是些报上见名、荧屏露脸的人物,相比下,郭文秋便显得“一般般”了。或许正是害怕“历史”被“时尚”淹没,我们这些曲艺专业的评委才有勇气理直气壮地去据理力争。那天,唐爱国在专业评委会上非常动情:“要尊重历史呀,我得此奖早于郭文秋已经让我的心不踏实了……”终于,终评评委们为我等的“诚”与“爱”所打动,更为郭文秋等前辈曲艺家所书写的山东曲艺发展史的辉煌篇章而感动,她以全票获得了以山东省委、省政府名义颁发的山东文艺最高奖“泰山文艺奖·突出贡献奖”。
郭文秋在山东乃至中国曲艺界确实具备不容置疑与不可忽略的价值,曾在中国新闻网查阅到一篇署名王娟的文章《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始末》: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项建设事业获得了空前未有的成绩。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方针指引下,曲艺艺术在新形势的鼓舞下也有了更大的发展,民间艺人也从社会底层逐渐被人民群众所认可与推崇,改变了其社会地位与文化身份,成为人民艺术工作者。年8月,轰轰烈烈的曲艺事业以‘全国首届曲艺会演大会’的成功举办,奏响民族新曲艺的第一声响彻云霄的震天长鸣。
年8月1日至14日,‘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大会’在首都北京召开。共有来自27个省区市及部队的名曲艺艺人和代表,及88名观摩代表参加了演出。其中包括汉、蒙古、傣、白、回、满6个民族,组成了27支代表队,共带来了个曲种和多个优秀节目。会演以演出和观摩两种形式为主。各代表团分成两批成员,白天观摩、开会和学习,下午和晚上演出,演出形式有剧场、街头、巡回演出以及联欢游园晚会等,地点在长安戏院、文化部礼堂等首都各大剧场。演出汇集老中青三代演员,既有评书艺人王少堂、山东大鼓艺人谢大玉、扬琴艺人李德才、弹词艺人舒三和等曲艺界的老艺术家,也有河南坠子演员郭文秋、天津时调演员王毓宝、四川清音演员李月秋、湖北民歌演员蒋桂英等青年演员。
8月10日晚,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代表和2万多名观众在北京中山公园举行了盛大的联欢游园晚会。当晚,会演代表分散到公园的12个场地同时进行演出活动,共计多个节目。节目涉及的曲种多种多样,如马增芬的西河大鼓《金钱板》、王毓宝的天津时调《翻江倒海》、韩起祥的陕北说书《翻身记》、郭文秋的河南坠子《送梳子》、李月秋的四川清音《布谷鸟咕咕叫》、侯宝林的相声《戏剧杂谈》等。当晚在场的观众在风景怡人的公园中享受了一场场曲艺艺术的视听盛宴。
会演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董必武以及文化部部长沈雁冰、副部长郑振铎等在中南海亲切接见了参加大会的演员和曲艺工作者共多名代表。部分代表在怀仁堂再次进行了表演。周总理鼓励老艺人李德才等人好好带徒弟,指示青年演员努力学习……中央实验歌剧院、中央歌舞团、中央乐团、中央民族歌舞团、广播乐团等单位都派出了大批演员到曲艺代表驻地,学习曲艺节目,曲种涉及清音、单弦、坠子、时调、鼓书等。
8月12日晚,首都11个文艺团体的60多名演员做了一场曲艺汇报演出,展示了会演期间向曲艺代表的老师们学习的曲艺节目。晚会共演出了24个节目,包括岔曲、河南坠子、山东评书、四川清音等10多个曲艺品种。首都的艺术家们通过学习,不仅能够较准确地掌握各曲种的特点,还依照自己的专业特点进行了尝试性的改革和创新,他们的优秀表现获得了曲艺专家和普通观众的广泛好评。8月14日上午,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大会在北京闭幕。历时14天的演出随着会演大会的结束而告一段落,然而曲艺之花仍旧在首都和各地争奇斗艳,在人民的心中生根开花。”
一则不足千字的纪实性报道,对上世纪公元年“来自27个省区市及部队的名曲艺艺人和代表,及88名观摩代表参加演出”活动的文字记载中,郭文秋与她的河南坠子竟出现了两次。
9年10月22日的《齐鲁晚报》则以《姜昆赞郭文秋“曲艺活字典”》为题,“单刀直入”地介绍了新时期的郭文秋——
9年10月21日,中国曲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来到济南,探望著名河南坠子表演艺术家郭文秋。
“您是说新唱新的楷模,以您为代表的山东老艺术家们打下了好基础,山东的曲艺这些年传承得很好。”姜昆用“曲艺活字典”来称赞郭文秋。郭文秋将传统河南坠子的音乐、曲风、表演都进行了大胆改革,产生了《田桂英开火车》《兰花翻身》《向秀丽》《两情愿》《送梳子》等一批创新作品,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年曾获得全国曲艺四面红旗之一称号。“我从解放起就说新唱新,当时的同志和观众们都很支持我。”“我们不会忘记您创造的辉煌与贡献。”姜昆说。
网上对郭文秋的介绍很多,但却十分零散,相对集中、系统一些的,当是“孙业森的微博”:
郭文秋是我国‘乔派’河南坠子的正宗传人,曾任了两届山东省和济南市曲艺家协会的主席,系济南市曲艺团老团长,国家一级演员,8年在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中荣获终身成就奖。
郭文秋年出生于河北省冀县,原姓崔。年,家乡闹蝗虫、水灾,家贫挨饿的她9岁时被卖给济宁的郭立轩(山东大鼓班主)为养女,取名郭文秋,从此开始了她学唱山东大鼓的艺术生涯。年,郭文秋在济南正式拜在了乔清秀的琴师曹永才门下,从此改唱乔派河南坠子。她边学边演唱边挣钱,早晨六点起床就站在师父面前,一板一眼地学唱,学完演唱便去化妆,之后跟师父从经二路东头的丁家崖一直走到西市场的新生戏园去演出。从十点半开始,她既要演出,又要敛钱,一直要忙到晚上十一点钟才能回家。有时她实在累的坚持不住,走在半道上能靠着师父、师姐睡着了。
就这样,一年四季,她从不间断,像一棵幼苗逐渐成长。崭露头角的郭文秋,于年下半年应邀至南京演出,然后又到上海,经常和曲艺名家同台献艺。演出之余,她细心观察,用心琢磨,‘偷’着学习这些名家的手法眼法步法,学习他们在舞台上的‘精气神’,这些曲艺名家对郭文秋艺术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郭文秋从徐州来到济南。开始在明湖曲艺二队表演。年,她到了山东省人民广播电台。每天除了演出,她还参加了文化扫盲班,白天晚上都要学习文化,坚持了三四年,最终拿到了初中毕业证。她勤学苦练,对音乐、台风、表演都进行了改革,积极演出了现实题材新作《田桂英开火车》《兰花翻身》《送梳子》等一批反映新气象、宣传新思想的作品,深受观众的喜爱和欢迎。
功夫不负有心人,郭文秋说新唱新,大胆革新,终于使她脱颖而出。年8月,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第一届全国曲艺汇演大会’,当时只有23岁的郭文秋站在长安大戏院的舞台上,一开始还有些害怕,没想她演出的新曲目《送梳子》时,刚唱了第一句就赢得的满堂彩,于是信心便有了。她嗓音清脆,曲调优美,声情并茂的表演,受到好评,这个节目被评为优秀节目,她个人成为文化部树立的全国曲艺界‘四面红旗’之一。
汇演过后,她的表演被拍成了电影。随后,郭文秋随团到沈阳、天津、南京、上海、福建等地参加全国巡演。走到福建时,正好赶上国民党叫叫嚣反攻中国大陆。郭文秋被前线官兵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一晚上都没睡觉,与琴师王云峰连夜编写出了《3比0胜仗打得好》,第二天,连说带唱,表演了8分钟,鼓舞了部队官兵的士气亦愈发有了艺术自信。
此后,她与山东省曲艺团李自爱联袂演出的河南坠子被选进中南海,向周总理等中央首长汇报演出。年5月,郭文秋有幸为来济南视察的毛主席演出,演出完她走到毛主席跟前鞠躬,毛主席称赞她唱得好。那天她还陪同毛主席跳了一曲舞,因激动踩了毛主席的脚……郭文秋曾作为代表出席过全国群英会,由此成为全国劳模。
年12月31日,济南市曲艺团成立,24岁的郭文秋任团长。当时,济南市曲艺团的名家有‘三老一少’之说:‘三老’指评书泰斗傅泰臣、山东大鼓艺人谢大玉和北路山东琴书创始人邓九如;‘一少’则是单指郭文秋。
文革时郭文秋曾被批斗,游街,有三年不能登台演出。年她调入济南市文工团,年又调回济南市曲艺团。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她都依然保持着对河南坠子艺术的执著追求。年秋,郭文秋不幸得了脑血栓,自此告别了舞台,但她对河南坠子依然充满了深情。有幸听过病中的郭文秋演唱过自己保留曲目的一个片段,虽然只是小声哼唱,但从她的眼神、动作中,依然能感受到她的大家风采。
郭文秋老人生活简朴,因身体缘故,晚年要靠保姆协助照顾。她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在北京,大女儿曾是京剧名演员,后因嗓子‘倒仓’而不再登台,二女儿从医当护士,儿子陈云龙在济南曲艺团从事音乐设计、伴奏,孙女陈阳本来是北京服装学院模特专业毕业的高材生,在她影响下,竟然鬼使神差般的爱上了河南坠子……”
言及于此,郭文秋跌宕起伏的艺术人生可窥一斑。然而,在我的眼里与心中,它只是为郭文秋勾画了一个“大概其”的轮廓。我懂得,对郭文秋及其郭文秋他们这一代艺术老人的血脉、心扉及其情感世界,唯有怀抱赤诚与敬畏,方有发现、深入的可能。为了研读这位老者,我几乎“翻遍”这些年与之交流、对话的所有记忆,以至于夜不能寐而辗转反侧……直到有天夜间翻身起床,伏案写下:追爱,让她唱了多半生;求新,让她演了三百段;痴迷,让她传了两代人……
一.追美,让她唱了大半生……
品味郭文秋的价值及其经历让我懂得了一个理:爱,是成长乃至强壮自我的种子……
听曲艺圈子里的人说过一则郭文秋的段子:中风偏瘫后的郭文秋家里总是频频更换保姆,乃至于让很多保姆“闻风而逃”。据说她的子女们非常着急,整日为找保姆的事愁眉不展。郭老师的儿子陈云龙,费了很大气力终于又为老娘找了一个保姆。岁数不大的姑娘挺懂事的,朴实勤快且眼里有活,简直是无可挑剔。可是人家姑娘没干几天还是提出来非走不可。她儿子一听就急了,非要问出个“究竟”来:“姑娘你当然可以离开,但你必须把其中原因给我说明白!”姑娘吞吞吐吐,憋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陈云龙急了:“我妈是不是给你的钱少,我多给你就是了。”“钱可不少了。”“我妈是不是脾气不好。”“哎呀,老太太对我太热情了,跟亲妈差不多。”“那是不是我们家吃的不好?”“吃的住的也好,各方面都舒心。”“那姑娘你得给我说句明白话了,为什么不想在我们家里呆了?”姑娘哼哧半天后嘟囔道:“哥,我受不了啊——老太太每天非让我搀着她唱河南坠子……”
这类故事属于“黑色幽默”,让听者哭笑不得——它的本质则是“悲剧”。很多人笑后心底发酸:“莫非郭文秋与她的河南坠子真的落伍到了这种境地?!”我,摇头不信:“胡说八道——郭文秋死都不会让河南坠子丑到这步……”
与其说郭文秋将河南坠子视之第二生命,不如说她爱美爱到骨头里——乔派河南坠子的美成为她赖以生存的空气、阳光、粮食。她所以对养父感激涕零一辈子,因为记忆里最深刻的莫如养父引荐她拜了乔清秀的琴师曹永才为师父,满足了她学艺人生的第一愿望。
上“百度网”查“郭文秋”的词条,对她演唱风格有这样描述:“郭文秋发挥了乔派坠子把乡间曲艺所特有的自然美与都市曲艺华丽、考究的艺术美相结合的特点,既保持了唱腔浓郁的地方色彩,又唱得酣畅、俏丽,《偷石榴》被她唱了半个多世纪,至今仍是曲艺晚会中的保留节目。”
年她中风偏瘫过后,许多来济南的曲艺同仁都提出要去看她,像朱光斗、赵连甲、黄枫等都是全国一流的曲艺名家,然而每一次都非常失望——一概被她婉言谢绝。那一次,唐爱国驾车,我陪同小品演员黄宏的父亲、曲艺名家黄枫先生已经到了她家楼前,但当电话通告她后,她却以不容商议的口吻说:“我不在家,谢谢了……”黄枫先生向我核实真假,我叹气道:“不在家是真的,大概就在不远处的街心花园锻炼……”几乎吃遍人间苦的郭文秋具有令一般人做不到的坚强与毅力,他的儿子给我说,母亲若不坚持10多年近乎于残酷的锻炼,或许早就瘫痪在床或撒手人寰了,恢复至今天,她已经创造了奇迹。
还好,我并没划在郭文秋的拒绝之列。她曾将心窝子的话“掏”给过我:“宁可被人说成不通人情,也不愿意破坏留给朋友记忆里的那些美好,让人念着你当初的美总比看到你今天的丑要强啊……再有想看我的,请你帮我挡着、记着,等我好了我一定去看他们……”听着话之后我有些走神,因为想到了电影表演艺术大师赵丹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一个真正的演员即使死也要将自己最美一面留给观众……写郭文秋的追美之爱,引发了对爱之本质的许多思考,曾在手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