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芒种
姜宝兵
芒种是表示农作物成熟程度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
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中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收了麦子,种了稻子,都在这一季的忙碌中。玉米在芒种节气,疯狂地生长,大地用心滋养,植物用力生长。秧苗把大地打扮成诗行,每一根秧苗上都是字符。布谷鸟更加叫的响亮。“布谷,布谷。”它在提醒人们,赶紧把谷子种下,别延误了播种的时机。
可以说,芒种是农民一年中最紧张最忙碌的时节。农谚说:小满赶天,芒种赶刻。这时候农民的时间是用分用秒来计算的,芒种前后麦上场,男女老少昼夜忙。大麦、小麦等夏熟农作物在芒种时节前后要抓紧时间收割完。腾出茬口,把玉米、大豆、芝麻、绿豆、红薯以及辣椒、西红柿等蔬菜种进地里。因此,俗语道:三夏大忙,秀女下床,收、种、管,需要瞻前顾后,哪一头都不能轻视。
此时,黄淮平原一带进入了雨季,小麦己经成熟,必须抢在晴天及时收割。否则,遇上雨天,麦子就会倒伏、落粒,麦穗会发芽甚至霉烂。有农谚说:“收麦如救火,龙囗把粮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没有收割机的年代,镰刀是收麦的主要工具。收麦的头一天傍晚,人们把闲置了一年的镰刀取出来,在磨石上沙沙地磨着,磨得锃亮锃亮。第二天早晨,收麦的人们便披着晨曦出发了。麦田地,妇女们手舞镰刀,将割好的麦子一溜一溜摆放整齐,相随其后的男劳力把麦子麻利地捆成梱,肩挑车运,送到麦场,堆成麦垛,并盖上防雨油布或薄膜,等待日后择机脱粒。收完麦子之后,人们立即给麦地灌水、翻耕、平整,开劈抢种玉米的新战场。
“芒种前后麦上场,男女老少昼夜忙”。芒种时节,承接着春播夏华,背负着一年的幸福和希望,抢割、抢运、抢晒,忙着收获成熟的金黄色,翻耕、挖渠、载秧,忙着播种绿色的硕果。广袤的原野田垄上,处处是忙碌的身影,处处是古铜色脊梁。黎明的晨光里挥舞的银镰闪烁着丰收的喜悦,日上三竿的时候,如雨的汗珠滴落在割下的麦穗上,抹一抹满脸的汗珠子,就着大葱卷起的煎饼,把一捆捆的成熟送给了新的生活。
芒种人无闲,收与种快节奏地转换,让人忙到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的程度。因此,广袤的原野田垄处处是忙碌的身影。在这样的节气里,农民背负一年的幸福和希望,抢割、抢运、抢晒,收获成熟的金色硕果,腾地、翻耕、耙磨,播种绿色的希望。收获喜悦也收获艰苦,痛感来自皮肉,喜悦发自内心。
作者简介:姜宝兵,字剑梅,号剑梅楼主、清风堂主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德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禹城市作协理事,《禹城文学》编委。作品《夜读鲁迅》荣获全国“与共和国同行好书伴我成长”读书征文比赛二等奖,《从饮食变化看社会变迁》获建国六十周年国庆征文一等奖。《青青的梧桐树》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文艺作品三等奖。《和伟大祖国一起成长》获“福彩杯我与新中国”有奖征文一等奖。《黄河故道怀古》在第四届中国夏津椹果诗歌(散文)大赛中荣获散文组优秀奖。
博客剑梅楼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