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鸟

领略西域风情珞巴族的民俗民风华之旅

发布时间:2023/4/9 18:26:59   

珞巴族总人口约30万,在西藏境内约两千人。珞巴人大部分居住在珞渝地区,一部分居住在察隅、米林、墨脱、隆子、朗县等地。大多数与藏族杂居,少数聚居在米林县城西南约40公里的南伊一带。共有多户,余人。

几十年前,米林县南伊一带的珞巴人还处在奴隶制社会,生产方式还停留在原始的刀耕火种阶段。男的以射猎为生,女的以种植为业。   历史上藏族人对生息在珞渝地区的人习惯称为“珞巴族”。藏语“珞”是“南方”,“巴”即人,“珞巴”意为”南方人”。珞已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本民族的文字,不久前,他们还处在结绳刻木记事的历史阶段。   珞渝地区东起察隅、西至门隅、北靠藏族地区、南达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的喜马拉雅山甫坡,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由于海拔层次不同,气候“十里不同天”。山上山下温差很大,一山有四季之分。存亚热带地区,森林蔽日,到处是几十米高的参天大树。到过这里的人,形容遮天蔽日的情景悦,透过密林枝叶的阳光,像射进了手电筒的光束;要是不慎摔到坡下,有多年的腐枝烂叶为底,仿佛跌落在厚垫子上。   关于珞巴族的来源有许多传说。传说之一,墨脱东布错的珞巴,是从古雅颇章(庙)附近浪错湖的山岩里出来的。有一个老太婆因舍不得家乡的水,舀了一木碗带着,途中不慎把水洒了,便成了浪错湖。传说之二,珞巴最初是从背崩村北面柔里比洞内出来的。传说之三,达冈错的珞巴是从古堆颇章直达普田山里出来一个人,他到处乱走,发现树上有一把刀,地上有脚印,找到古根地方的石岩上,发现岩下有很多人,就跳下去一起居住。这些传说表明,珞巴族是由当地土著发展起来的。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古时候西藏南方没有人,后来大地生了一个女儿(名叫石金金巴巴那达蒙)和一个男孩(名叫金明麦保)。他俩是大地的子女。长大后姐弟二人结了婚,生了许多子女。他们通力合作,用石作斧,用骨作箭,用木棒和竹子当枪,战胜各种异禽野兽,保护了自己的子孙,从此有了珞巴族。由于历史的演进,珞巴族分成许多部落,各部落各有不同的自称和他称,也有各自的习俗。   ·藏历猴年转神山·   在西藏许多地方都有转山的习俗。而在珞渝地区,每逢藏历猴年(12年)组织一次转神山活动。   大约在11~12世纪时,在珞渝北部边缘已流传着藏族朝拜杂日伸山的活动。17世纪时格鲁派握有西藏政教大权以后,开始了每逢藏历猴年组织一次转神山的宗教活动。杂日神山,东起朗县马其顿的塔克辛,西至隆子县的加玉溪卡,单程要走9~10日。为什么要转山呢?传说山顶上有一个“西穹”神和一个“碓”鬼。据说,逢猴年如果不朝拜一次“碓”鬼,“碓鬼”就要把世界拉回到原始人的时代去。   转山时间从藏历四月至六月。杂日神山地处珞渝北缘,山高路险,荆棒满地,坎坷难行。在转山期间,过去,西藏地方政府曾派出一僧一俗两名四品官组织珞巴族人民砍伐通道和转山活动。同时驮运去大批物资,送给参加修路的珞巴族群众。珞、藏等各族人民也带来各种土特产品,参加物资交流会。   发放给珞巴族群众的物资中,有羊、牛等牲畜,有青稞、糌粑、玉米、酥油、奶渣等食物,有布匹、氆氇、羊毛和色线等。物资发放站又是土特产品的交换场地。前来各个发放点领取实物的珞巴族群众,多属干练有阅历的长者。领取的物品,如果比往年更多更好,那转山活动便可顺利进行。如果比往年差,就会发生纠纷闹事。领取物资的珞巴族,来者有份,不能来的,则派氏族代表领回去分。   年和平解放西藏后,曾于年(猴年)举行过转山活动。由黑河、山南、工布、拉萨等地来的香客超过一万人。   传统的转山仪式,是用三根木料之一道门,门的立柱两边架着两把梯子,请珞巴群众剽杀一头大牦牛。珞巴人按顺序穿门而过,每人用羊毛蘸一点牛血,割一块牛肉而去,开始踏上转神山的行程。   ·保障生命安全的传统习俗·   珞巴族实行父系氏族制度,在氏族内部,要求氏族成员能背熟本氏族的系谱。父子连名,世代相沿,成为一个氏族血缘的标志。   同一个氏族内部要共同商量婚姻、纠纷等重大事情。过去,氏族内部有互相继承遗产的权利和互相帮助的义务。遗产除土地、房屋、牲畜,奴隶、生产工具外,遗妻也属遗产。这与珞巴族实行买卖婚姻制度有关。一般妇女的身价为一至三头普通牛,有的身价高达十多头牛。由于妻子是买来的,所以,丈夫对妻子的人身占有,成为丈夫的财产。同氏族成员有互相帮助的义务,如一家盖房,家家帮忙;共同送鬼的义务;既有义务为遭到外氏族成员杀害者复仇,又有代本氏族偿命债的义务。这是氏族内保障氏族成员生命安全的传统习俗。   民主改革后的墙巴族地区,随着社会的进步,等级界限已不复存在,旧的婚姻制度已经变革,买卖婚姻的现象已基本消失,男女平等,婚姻自主的新风尚正在兴起。   ·杀鸡看肝的卜鸡卦·   瑶巴族信奉自然拜物教,认为万物有灵,世上有鬼,他们实行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和祖先崇拜。   他们崇拜的图腾有虎、豹、野牛、熊猴、水獭、猪、牛、羊、狗、老鹰、乌鸦、布谷鸟、鸽子、蛇、太阳、月亮、刀等生物、自然现象和生产工具30多种。这些图腾都与珞巴族的生产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凡是婚嫁、丧葬、盖房、外出、种地,打猎,都要占卜吉凶,攘灾避祸,送鬼祈福。解疑释惑,最为流行的方式,就是杀鸡看肝的卜鸡卦,一般珞巴人都能从鸡肝的脉络纹路判断吉凶。但遇婚丧灾病,就要请擅长看卦的“米济”(巫师)念经、卜鸡卦。米济主持杀鸡取肝,观察肝纹,肝纹不吉利,则要再杀第二只、第三只,甚至一天杀鸡几十只,直至认为肝纹吉利,才按肝纹的释义去做。一般珞巴人家,每年得杀近只鸡。   珞巴族家中有病人,也请米济念经,米济一手执刀,一手执鸡,口中念念有词:“谁使人生病的,来肝上吧!”然后让病人杀鸡,米济把鸡肝涮洗后让大家看,若不满意,再杀再看,直至得到满意的肝纹为止,米济连连问鬼:“是要杀一头猪,还是要杀一头牛?”实际上是向鬼许愿。第二天,若有好转,就杀牲还愿;若无好转,就要由杀小牲改为杀大牲。   如果卜鸡卦认为要跳鬼,就要请另一种巫师——“纽布”来跳鬼,祈求病愈,保佑平安。米济无师传,纽布有师传。他们作法之后,事主要付一定的报酬。   ·风格各异的珞巴族住房·   居住在美丽富饶的瑶渝地区的珞巴族,内部没有统一的名称,因地区、部落的名称不同而叫法也不一样,如有博嘎尔、宁波、达哥、崩如等数十种称谓。又有“卡珞”(即上面的珞巴)和“丁珞”(即下面的珞巴)之分。

这种房屋的结构是四角竖粗木柱,中间加若干小柱;二层的地板处和顶棚处架横梁,梁上铺架若干短木,屋顶呈人字形。墙壁、地板和屋顶用蔑席铺搭。建房木料以砍槽代样相咬接,次要部位用蔑条捆扎。屋顶的蔑席全用篾条固定在木架上。   这种竹木结构的住房和米林县南伊一带培巴族的水泥墙壁、木板墙、木瓦顶、有玻璃窗的住房,风格各异。   珞巴族还有一种叫“长屋”的住宅,一般长数丈,有房数间至10多间不等,最长者达10余丈,有房数十间。这种住宅,各部落叫法不尽相同,生活在西巴霞曲和卡门河之间的班尼人称之为“南塔”,而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古更一带的达额木部落却叫做“邦哥”。   这种长屋是一种“干栏”式竹子结构的三层建筑,一般建在河溪两岸的山坡上。门向山坡的长屋,利用坡度,使住人的一层与地面接近;门不面山坡者,入门处用小圆木或竹子铺搭阳台,以独木刻梯,以便上下。   旧时珞巴长屋多作为一夫多妻的家长制家庭的住房。紧靠阳台的第一间房由男性家长居住;第二间为客厅,用来接待客人;其余房子由诸妻及其所生子女各占一间,按其结婚先后排列。诸妻在自己的住房中自立火塘,自己做饭,独立生活。这种一夫多妻的家庭,在珞巴族社会中只占少数,多数家庭的住房只有几间。但这些小家庭的儿子长大后,分出的小家庭往往在原屋旁边接建新屋。这样,时间一长,便形成了一个长屋。   长屋在珞巴族一些部落中,还作为成年未婚青年的夜宿公房。这种公房一般建立在村落中心,男女分开居住。男性公房是成年未婚男子夜宿、受教育和娱乐的地方,也是氏族议事、集会的场所;女性公房分成小间,是成年未婚女子夜宿、受教育和接待外氏族未婚男子的场所。

随着社会的发展,珞巴族古老村落的长屋已逐渐为一幢幢新式住宅所代昏。   ·父子连名制·   珞巴族没有姓氏。珞巴男子的名字,由父名和自己的名字两部分组成,通常是两个音节:一个是己名,一个是父名;父名在前,己名在后。例如.某人的名字叫腰布,他父亲名字就叫兴腰,他祖父的名字叫玛兴。玛兴——兴腰——腰布。如此世代相连,构成一个谱珞巴族女子亦同样与父亲连名,但是,由于珞巴族实行族外婚制,女子要出嫁外氏族,其所生子女也只按父系连名,所以她们的名字是不连子女名下传的。   父子连名制表明一个氏族是从一个男性祖先繁衍下来的。他们各代人的名字,也就一代一代连下去。名字排列起来,就成为一个以男系计算的氏族谱系。   人们根据自己的名字可断定彼此间的血缘关系,根据氏族谱系知识,成年人能说出自己及关系较近的亲族几代世系的情况。   珞巴人通常都要在名字前冠以氏族的名称,如腰布的全称叫:东乌·腰布。在日常生活中,习惯略去父名,只用本人名字,男子在本人名字前加“达”音,如称作“达某”;女子在本人名字前加“亚”音,称作“亚某”。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与外界的交往,珞巴族传统的命名制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如有的地方的珞巴人中间已经出现了按藏族习俗取名的现象。   ·独特的待客和饮食习俗·   珞巴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他们把能挽留客人,讨得客人的喜欢视为荣耀。在请客人吃饭之前,主人要先喝一杯酒,先尝一口各式饭菜,以示食物无毒和对客人的真诚。招待远方来的客人,主人会拿出自己最喜欢吃的干肉、烤肉、奶渣、玉米酒、荞麦和辣椒等招待。更有趣的是,珞巴人把地老鼠肉看成是招待贵宾的美味佳肴,来了一般客人不轻易拿出来,只有贵宾才能享受。如果遇上主人家猎获野物,客人也将和家庭成员一样分得一份。如果见女生了小孩,亲戚朋友都要登门祝贺,并送一支箭作为礼物。   另外,一家请客,邻居来凑热闹、陪客,也是珞巴人的传充习俗之一。参加陪客的人不是空手而来,而是带着一些食品,如一壶青稞酒、一块酥油、一块烤肉或一串奶酪等。   珞巴人以吃玉米面或鸡爪谷面做的面团子为主。其做法是先用木质的杵臼舂去谷粒皮壳,炒熟后磨成面,再往开水里边撒边搅,搅成粘蛇状,然后用手抓食。此外,他们在石板上烙的荞麦饼,也是一种食品。靠近藏区的地方,貉巴人也吃糌粑、喝酥油茶。肉食有牛、羊、猪、鸡、鱼及各种兽肉。贫穷的珞巴人多吃煮上豆和元根。珞巴人无论男女都喜欢吃辣椒、饮酒和吸烟,夏天还喝一种特制的酸奶水。   ·珞巴妇女财富的标志·   珞巴人无论男女都打赤脚,蓄头发,喜欢佩戴很多的装饰品。

为适应狩猎和农业生产,珞巴人男子一般都穿羊毛织的长及腹部的套头坎肩,背上披一块野羊皮,用皮条系在肩膀上。内衣着氆氇长袍,有的下身没有裤子,只用一块宽布条带从胯下系上来扎在腰间,起遮羞作用。头上戴的帽子有熊皮压制的圆盔和用藤条编制的圆盔两种,帽沿套着熊皮圈,帽后垂着一块长方形狗熊皮,可防箭伤和刀砍。男子还戴手镯、竹管耳环和项珠。

珞巴妇女穿的是麻织对襟无领窄袖短上衣,外披小牛皮,下围略过膝盖的紧身筒裙,小腿扎整片裹腿,两端用带子扎紧,走起路来,显得精神利索。她们佩戴的饰品除银质和铜质手镯及几十圈蓝白颜色的项珠外,腰部还缀有贝壳串,还有耳环、铜铃、银币、铜牌、铁链、小刀、火镰等,计其重量少则十几斤,多则几十斤,全部摘下来可装满一个竹背筐。这些装饰品是妇女们所在家庭财富多寡的一个标志,也是女子出嫁时不可缺少的奁妆。   精巧别致的竹编   珞巴人从小就开始学竹编,所以他们编的竹编制品精巧别致,独具特色。他们不但编制竹筐、竹席、竹笼和竹绳,甚至还能编制碗、盆、提篮、雨具等。这些竹编制品,不但有实用价值,而且花样繁多,编制手艺精细,是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   竹编是珞巴人的传统副业之一。除编织外,还有其它副业,如:打猎、打渔、烧炭、采药等。   米成米历法   珞巴族的历法是处于形成阶段的米成米历法。这种历法根据月亮圆缺变化和季节转换规律归纳出每月有30天,每年有12个月。珞巴人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每天、每月都作了形象而生动的说明。如初一水中的鱼几见到月亮,初二山上的獐子看到月亮,十四、十五月儿圆又亮,深山老林里的狗能看到月亮;一月蛤蟆往水中跳,二月桃花落,六月白天长、太阳始向东转,十二月高山顶上的积雪往下伸展。   ·受崇拜的人——好猎手·   身背长弓、腰系箭囊,头戴藤编盔帽,帽后系一块兽皮直搭肩背。这就是珞巴族猎手的打扮。   狩猎既是珞巴人生活的需要,也是交换的需要,即用珍贵的兽皮同外界交换他们所缺少的盐巴、茶叶、装饰品等。   珞巴人捕猎除用弓箭外,还使用套索、陷阱、腿脚绊、天网、地网等手段;在农闲时往往实行以部落或村为单位的集体捕猎。有的珞巴人在狩猎时使用一种毒箭,任何一种动物在中箭之后,50步之内心倒地无疑。箭头上的毒药是用山上的一种植物炮制的,猎手们人人都会辨认这种植物和炮制这种毒箭。当然,这种毒箭只是在狩猎时才使用。   不管是个人或集体捕获的猎物,也不管猎物大小或多少,必须分给本部落、本氏族或本村的全体成员享用。珞巴人崇拜好猎手,妻子希望自己的丈夫成为全村最佳射手,父母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未来的狩猎高手。一家生了男孩,全村都来祝贺,所送礼物是箭。男孩长到七八岁,大人就开始教他箭法,并且从此弓箭不离身。   ·发誓与断案·   珞巴人也有口誓和手誓的习俗。口誓有:——凭太阳起誓(“朵尼嘎朗嘎”);——凭月亮起誓(“波洛嘎朗嘎”);——凭珞巴人的两位祖先起誓(“劳布尼布”)。此外,珞巴人还凭天、凭地、凭石头、凭祖先留下的遗物、凭野兽头骨起誓。   珞巴人手誓的花样较多,例如他们如果坐在火塘边,就将手伸进烈火之中,或者摸着滚烫的灶石起誓;有的用舌头舐火或灶石起誓;如果两个人结盟,就找一块石头竖在地上,当场杀一头猪或一只鸡,将发烫的鲜血洒在石头上起誓;为调解部落之间或家族之间的纠纷,各自拿出一支箭,并在箭杆上咬上齿纹,由调解人打上印记,交换后由对方保存。日后谁叛誓,对方就可以用箭把叛誓者射死。   祖先居住过的地方是珞巴人发誓的场所。珞巴地区有一种叫“娘波”的刺树和一种叫“绕波”的草。传说“娘波”树和“绕波”草跟珞巴人的祖先一样,都是大地的儿女。因此,珞巴人发生纠纷,便请“娘波”树和“绕波”草来评理。具体做法:先煨烧一些“娘波”树枝,然后将斧头烧红,争执双方分别戴一个“绕波”草圈,各自用手去抓烧红的斧头。谁的手被汤伤了,谁就败诉;反之,谁的手没有被烫伤,谁就胜诉。此外,还有一种评理的办法,就是将一块白石子和一块黑石子,同时放进装满清水的竹筒里,然后在竹筒下燃烧“娘波”树枝,等到竹筒内的水滚开时,争执双方分别用芭蕉叶包住自己的手,伸进水筒里抓石子,抓到白石子的胜诉,抓到黑石子的自然就败诉了。   ·决斗遗风·   在珞巴人居住的村中,偶尔在某个地方立起一根约四五米高的竹竿,竿的顶端系一个木制的象征太阳和月亮的小模型,模型上面画一些符号。这是一种要求对手前来决斗的标志。   原来决斗也是珞巴人的风俗之一。人际之间遇到了认为说不清、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就立竿,那意思:一是表明自己清白无辜,敢对天发誓;二是用决斗的胜负来判决是非。自己是无辜的,如果在决斗中被打败,那也只好听天由命,把恶名带走也是活该的。   例如,一位村民在背后散布另一位村民的短处,后者听到后,认为前者是恶意中伤,损坏他的名誉,不能容忍。于是,他就立下标竿,表示向前者发出“战书”。如果前者不敢应战,那就表明他心虚。   当然,现在这种现象已不多见,万一发生矛盾和纠纷,村中的干部、长者和近邻好友们要出面调解,弄清事实。批评有错的一方,安慰受害者,从而避免了决斗的发生。   ·珞巴人的丧葬习俗·   珞巴人死后实行土葬。人死后,先换上新衣或干净衣服,再把尸体弯曲成坐状,蒙上单子,用绳捆扎好,放在右侧门后,头西脚东,象征跟着太阳去了。在死者身边放置其生前用过的衣物用具、弓箭和装饰品。尸体在家停放二三月,每餐要摆供祭品。发丧要请人卜鸡卦,择吉日。凡丧家都要杀一头牛待客,但要留下牛头和一些牛肉。近亲和村中人要送一些酒和玉米面表示吊唁。下葬那天,全村停止劳动,为死者送葬。死者由亲属背靠背地背到墓地后,挖掘一丈深的墓穴,穴底垫放旧衣服,再将尸体头西脚东放下去,解开绳子,拉直尸体。然后在穴口安一木门,再填土堆成坟头。坟头上栽一个木叉,又上挂放新杀的牛角、弓箭和一个竹篮,篮内盛放所供祭品。   尸体出门后,家里要清扫一次。送葬前后,要请全村人吃饭。葬后三天,家里再清扫一次,全村又停止劳动一天。再过三天,家里再清扫一次,全村再停止劳动一天,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埋葬后一个月·分居的儿子、出嫁的女儿和亲戚,要自带酒、鸡、饭、菜到死者家里共餐。一年后,离家的子女要赶一头牛来,加上家里出两头牛都杀掉,请全村人会餐。牛角送到坟上。到此,对死者的纪念活动算是结束了。   父母死后,子女在一年内不能结婚,不能戴耳环和其它装饰品。丈夫死后,妻子在一年内不能剪发,额前留海上系一红色毛线,满一年方可除去毛线和剪发,过一二年后,才能再改嫁结婚。

动态话题#周末去哪玩#

雅鲁藏布大峡谷人家

四川格聂:繁花盛开的南康巴第一高峰

来古村——夏日的冰雪之吻

陈塘镇——“挂”在坡上的世外桃源

才纳乡——拉萨河畔追逐花花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074.html
------分隔线----------------------------